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絲不苟的「國學大師」季羨林

一絲不苟的「國學大師」季羨林

現任國家總理李克強先生與「國學大師」季羨林曾有一段讓人傳誦的佳話。從這段佳話里,我們能感悟到什麼才是真正的「大師」。

李克強總理早年留校任職於北京大學。在北大翻譯《法律的正常程序》時,李克強遇有一詞,實在弄不通。他恰好在參加校外會議時,與國學大師季羨林同住西苑飯店,就向季先生請教。

季羨林當即做了回答,但同時又說:「你可以先這樣。」李克強當時不理解他說話的意思,當天晚上又發現季先生沒有住在飯店。

次日,季先生返回,即向李克強詳細解釋了這個詞的由來及多種含義。「我不敢想像,季先生是否是因為這件事而返校,但我敢肯定季先生當晚認真地查閱了這個詞。」多年之後,李克強回憶起這件事,仍然感慨不已。

當年季羨林離開飯店,次日返回,到底做什麼去了?他生前的學術助手蔡德貴提供了真實的信息。「季先生怕沒有把握,回去專門查閱了資料,季先生做學問一絲不苟的態度給李克強留下了深刻印象,」蔡德貴說。也許正是季老這一絲不苟的精神,造就了他讓後人難以企及的大師高度。

無獨有偶。1862年,德國哥丁根大學醫學院的亨爾教授迎來了他的新學生。在對新生進行過面試和筆試後,亨爾教授臉上露出了笑容——這屆學生中的很大一部分人,是他教學生涯中碰到的最聰明的苗子。但他很快又心情沉重起來。

開學剛剛一個星期,亨爾教授就做了一個奇怪的決定,他把自己多年積累的論文手稿全部搬到教室里分給學生們,讓他們重新仔細工整地謄寫一遍。

當學生們打開亨爾教授的論文手稿時,發現這些手稿已經非常工整了。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認為根本沒有重抄一遍的必要,做這種沒有價值而又繁冗枯燥的工作,還不如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去搞研究。只有一個學生坐在教室里,一個字一個字地抄寫教授的論文手稿,他叫科赫。

兩個月後,科赫把抄好的手稿送給亨爾教授。但教授發現科赫滿臉疑問,一向和藹的教授忽然認真地對他說:「我向你表示崇高的敬意,孩子!我們從事醫學研究的人,不光需要聰明的頭腦和勤奮的精神,更要具備一絲不苟的精神。這些手稿,既是學習醫學知識的機會,也是一種修鍊心性的過程。」

這番話深深觸動了科赫,在此後的學習和工作中,科赫一直保持嚴謹的學習態度和研究作風。這種做事態度,讓他在人類歷史上首次發現了結核菌、霍亂菌。

1905年,瑞典皇家學會將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授予了科赫。

一絲不苟,是對人生一種近乎苛求的追求,也是一種追求完美的理想境界。

(文章來源:現代教育報 文/張坤 圖片轉自網路 文章如有轉載請註明來源,謝謝合作!)

了解更多教育新聞請關注現代教育報微信號:modedunews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絲不苟的意思 的精彩文章:

宋仁宗臨王羲之《蘭亭序》,點畫結構一絲不苟,專家:剛入門
從張翰的床鋪上看,就知道是個一絲不苟的人!小細節是慢慢養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