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來國博,透過700餘件珍品,看「孔子的2570年」

來國博,透過700餘件珍品,看「孔子的2570年」

國家博物館「高山景行——孔子文化展」開幕,成為2020年國博備受關注的開年大展。適逢孔子誕辰2570周年,國博攜手國內文博單位,拿出240餘件(套),共700餘件新石器時期至當代的珍貴文物、古籍以及藝術品,濃墨重彩地刻畫出孔子思想形成、發展及傳承的歷史,為觀眾和研究者講述孔子文化的思想脈絡與深遠影響力。

國博首次舉辦孔子文化展

這是國家博物館第一次舉辦以孔子文化為內容的展覽。國博不僅拿出了館藏「壓箱寶」,還商借了孔子博物館、山東省博物館、故宮博物院、甘肅省博物館等單位的文物以及多位藝術家的作品,希望為觀眾還原一位真實的「孔子」。展覽分為「孔子的生平與思想」「儒家學說的形成與發展」「儒家學說的國際傳播」「孔子題材藝術作品」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孔子的生平與思想」分為思想涵育、聖跡流傳、思想學說三個單元,簡述面對春秋以來禮崩樂壞的局面,孔子如何「祖述堯舜,憲章文武」,系統總結、繼承、發展了上古三代的中華文明,並積極入世實踐,奠定了孔子思想的高度與深度。

第二部分「儒家學說的形成與發展」包括「早期傳承」和「歷代發展」兩個部分,展示了孔子開宗儒學,經兩漢時期的獨尊,魏晉隋唐時期與釋、道的交融,宋明理學的發展,清代的總結,以及近現代的反思,歷經2000多年的發展,已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幹甚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體,融會到中華文化的方方面面。

第三部分「儒家學說的國際傳播」分為「時代新聲」「美美與共」兩個部分,一方面展示了以儒家文化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在新時代國家和民族的偉大復興道路上煥發出新的光彩,另一方面表現了孔子思想所蘊含的哲學、倫理、政治、教育、文化、社會治理等智慧,為世界文明的發展提供了豐厚滋養和啟迪。

第四部分是「孔子題材藝術作品」部分,國家博物館選取了40餘件國畫、油畫、雕塑等藝術作品,來表現「孔子的生平與形象」、「孔子的思想與學說」以及「儒家思想的國際化」等內容。

大量珍貴孔子文物集中亮相

歷代多種版本的《聖跡圖》、東漢《熹平石經》殘石、西漢《儀禮》簡、「潞國世傳」黑漆灑朱綠中和琴、歷代御制孔廟碑拓片、光緒鎏金銅欹器……步入展廳,展覽中處處有亮點,大量珍貴文物令人應接不暇。

早年的孔子周遊列國,遊說講學,暮年時孔子回到魯國,專心從事文化教育事業,成為偉大的思想和教育家。後人將孔子一生的行跡編為《聖跡圖》,廣為流傳。展覽中的明代《孔子聖跡圖》是孔子各類《聖跡圖》中最早的版本,也是我國最早成形的連環畫作品,更用連環畫的方式再現了孔子一生行跡,其中就有著名的「問禮老聃」「韋編三絕」「泰山問政」等故事。

珍貴的《儀禮》簡也是此次展覽的重點展品,它是目前所見最古老的一部《儀禮》手寫本經書,內容包括今存《儀禮》11篇中的7篇。不僅是完整的書冊,更是西漢經書的樣本,在我國所有出土的簡牘中是保存最完整的作品,對研究漢代經學和《儀禮》的版本具有重要價值。

除了選取大量的文獻資料外,展覽還為說明中國古代禮樂文明的萌芽和發展選取了新石器時代的陶器、玉器,商周的青銅器、漢代竹簡等典型文物,展覽的展品時間跨度長、種類豐富。

論語鏡牆最受歡迎

不同題材的《聖跡圖》多媒體展示、孔子文化主題沉浸式體驗、孔子文化知識問答、「仁」字演變互動、四子侍坐VR展示、各國版本《論語》書流互動……一件件生動有趣的輔助展品,讓文物「活」了起來,成為展覽中的「打卡」亮點。

本次展覽的展陳設計也頗具創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知者樂水,行者樂山」「言必信,行必果」……沿展線前行,一條長廊連接著展覽的兩個單元,廊道兩側垂下條條紅色「標籤」,組成一道「論語鏡牆」。細細看去,每條「標籤」上面都刻著經典論語語錄。「論語中有許多大家耳熟能詳的語句,我們從這些語句中獲得靈感,把它們設計成了一個唯美的互動裝置。」國家博物館策展工作部展陳設計師劉蔚嫻介紹說,這裡是一個非常適合拍照的「打卡點」,希望通過沉浸式的互動體驗,觀眾能夠更直觀、深刻地感受儒學文化,走近「孔子」。

趣聞:孔子其實沒有鬍子

除了豐富的重磅文物,展覽還展出了歷代後人畫的孔子像。不同作者筆下的孔子形象雖略有偏頗,但都是一位濃眉長髯的老者形象。真正的孔子到底是什麼樣子?展覽策展人、孔子研究院院長楊朝明告訴記者,孔子像在歷史中的形象差異很大,因為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孔子」,「雖然誰也沒有見過真正的孔子,但是我們可以通過歷史資料了解到孔子的基本形象。據記載,孔子是一位超過1.9米的大高個兒,而且與大家以往認知中那個有著長長鬍須的形象偏差較大的是,孔子沒有鬍鬚。」楊朝明認為,孔子像的不同,恰恰說明孔子在歷代都受到無數人的關注,中國歷史經歷了漫長發展,孔子思想也在與歷代社會深入結合。「我們的展覽就是要讓今人正本清源地走近孔子、認識孔子,感受儒家文化的影響力和延續力。」

來源:北京晚報

本報記者 李祺瑤 劉平 攝

流程編輯:王宏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孔子 的精彩文章:

「孔子文化展」國博開幕 為何從八千年前賈湖骨笛講起?
還原一位真實的「孔子」,700餘件文物薈萃國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