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新聞背後|國博首次舉辦孔子文化展 700件展品講述孔子文化

新聞背後|國博首次舉辦孔子文化展 700件展品講述孔子文化

日前,「高山景行——孔子文化展」在國家博物館開幕。這是國家博物館第一次系統展示孔子思想形成、發展以及傳承的歷史,展出240餘件(套)、共700餘件新石器時期至當代的珍貴文物、古籍及藝術品,講述了孔子文化的思想脈絡與深遠影響力。

「高山景行——孔子文化展」在國家博物館開幕(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楊雅玲 攝)

自春秋創立,經兩漢時期的獨尊,魏晉隋唐時期與釋、道的交融,宋明理學的發展,清代的清理與總結,以及近現代的反思,孔子創立的儒家學說以及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儒家思想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幹,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標識,對中國歷史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孔子的思想學說以禮、仁、中庸為基本內容。追求大道之行、天下為公,希望社會和諧、人心和順,要求人們自覺循禮而動,自覺修身,遵守社會規範,這些理念在今天仍然值得我們借鑒和參考。

展廳里的「論語鏡牆」(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楊雅玲 攝)

「仁」是孔子思想體系的核心,《論語》中講到「仁」共有109處,「仁」包含著豐富的內容,代表了人的良好品質和德性,是對人的本質的發現與認識,經過數千年的傳承發展,仁愛已成為中華民族最優秀的價值理念之一。

子曰:「克己復禮為仁。」孔子認為,仁是禮的基礎,禮是仁的外在表達。不知禮,無以立,如果一個人能夠約束自己,使自己的言論行為都合於禮,就能達到仁。

展廳里有一個銅欹器,「滿則覆,中則正,虛則攲」(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楊雅玲 攝)

儒家學說的根本思想在於中庸之道,為達到道德的最高境界,孔子主張做人行事遵循「中庸之道」。中庸的基本原則是「允執其中」,包括「中」與「和」兩個方面,所謂「中」就是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要求做事恰到好處,所謂「和」就是多種因素達到和諧統一。中庸思想飽含著豐富的辯證法因素,對中國人的處世倫理、思維方式和審美情趣皆有深刻的影響。

各種語言版本的《論語》(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楊雅玲 攝)

孔子及儒家思想的精華部分是中華民族最寶貴的文化和精神財富,同時也是全人類文明寶庫中東方智慧的瑰寶。早在公元前後就傳播至東亞、東南亞地區,16世紀開始向歐美以及全球其他地區傳播。孔子思想所蘊含的哲學、倫理、政治、教育、文化、社會治理等智慧,為世界文明的發展提供了豐厚的滋養和啟迪。

千百年來,儒家思想涵養著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其文化精髓已經深深融入每一個中華兒女的血脈之中。此次展出以文物為載體,背後卻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是我們獲得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

至此,國家博物館「三大文化展」—— 「證古澤今」「隻立千古」「高山景行」終於薈萃一堂。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兩千多年前的孔子,兩百多年前的《紅樓夢》,這些精神標識從不同維度解讀著中國人的文化密碼。(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楊雅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孔子 的精彩文章:

工欲善其事,必先談談《論語》的讀法
「孔子文化展」成國博2019「壓軸」大展 策展人楊朝明詳解「來龍去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