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二戰法國ARL44重型坦克,看著威風凜凜,為何成戴高樂心中的殤?

二戰法國ARL44重型坦克,看著威風凜凜,為何成戴高樂心中的殤?

ARL-44是二戰後期法國研發的一款重型坦克,是戴高樂力挺的坦克項目,不僅戴高樂本人,法國上下也是對它寄予厚望,希望能夠靠它在國際上露一把臉。可是現實是無情的,ARL-44問世之後,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它是個過時的設計,與同時代的主力坦克相比落後太多,成為昔日歐洲陸軍大國一個過不去的傷痛。

為了揚眉吐氣所以造坦克

二戰作為有史以來最大的戰爭,無數國家被毀,然而作為世界大國卻只有法國被徹底打敗,而且敗得毫無尊嚴,成立了親德的偽政府,徹底淪為一個國際笑柄。幸好法國還有戴高樂,他保留了法國人最後的尊嚴,儘管逃亡英國,但從不曾放棄抵抗。

戴高樂的堅持換來的是勝利,蟄伏几年之後法軍終於順著盟軍重新登陸歐洲回到祖國,在祖國光復的喜悅中,戴高樂心裡是痛苦的,法國二戰丟掉的臉他必須想辦法找回來,最好的方法就是恢復軍事實力,拳頭硬了誰說閑話就可以揍誰;而最有力的拳頭當然是坦克集團軍,黑壓壓一片坦克開過來哪個國家都會心驚膽戰。

想法雖好,但是戴高樂帶領的軍隊開的坦克卻是美國人提供的M4「謝爾曼」坦克,堂堂陸軍大國居然開其他國家的坦克,這當然不能忍,所以戴高樂光復法國後就極力促使相關工業設計一款純正法國血統的坦克,最好是能夠趕上二戰末班車來他幾場硬仗。

一再妥協的AR-L44重型坦克

1944年年底,在戴高樂指示下成立了軍械研究局,首要任務就是設計製造坦克。原本二戰前的法國在坦克工業上算得上是首屈一指,製造的坦克無論是火力、防護還是機動都不錯,只不過大量採用單人炮塔限制了坦克的發揮,這是設計思路上的錯誤,與技術無關。

這份厚重的坦克家底因為德軍橫掃法國大陸而損失殆盡,之後的法國坦克工業沒有繼續開發坦克,只是承擔一些德軍要求的生產任務,設計能力不斷弱化,錯失了坦克技術發展的黃金時期,當項目被提出來之後,迫於時間和技術的壓力,設計師只好搬出戰前的過時設計。

車體上表現得尤為明顯,因為缺乏克里斯蒂懸掛的經驗,底盤實際上是借鑒了B1重型坦克和FMC F1超重型坦克,採用了獨立螺旋彈簧加小直徑負重輪的懸掛結構,頗有早期的過頂履帶的味道。

動力上原本打算使用FMC F1超重型坦克上450馬力的「潘哈德」發動機,但是隨著設計的深入,坦克重量不斷增加,這點動力嚴重不夠用。被逼得實在沒辦法的設計師最後在倉庫中找到了400台德國人撤離時留下的黑豹發動機,這種邁巴赫230發動機倒是很適合ARL-44坦克。問題也隨之而來,法國一時拿不出合適的變速箱,以至於原本優秀的發動機動力輸出和齒輪轉速不匹配,駕駛員稍不注意就會燒壞發動機,最大速度只能開到37千米每小時。

火力上同樣無奈,放棄了多炮塔結構是一項進步,但是主炮最初打算使用44倍徑76毫米炮,這種炮連後期M4改進型都不如,1000米距離上只能擊穿80毫米均質鋼裝甲,打中型坦克都很勉強。法國人只好把目光投向美國,在那裡獲得了先進的90毫米炮,這種M36都使用的火炮威力不俗,總算滿足了需求。

裝甲防護上,正面採用大傾斜角設計,裝甲上沒有開額外的機槍孔,防護力還過得去,側面採用垂直設計,以及較大的炮塔結構,作為重型坦克來說整體上並不怎麼好。

1945年ARL-44總算閃亮登場,對這個東拼西湊攢出來的重型坦克,戴高樂一看就連忙搖頭,這樣的坦克要是拿到柏林閱兵儀式上去,簡直比去了還丟人。前後生產了60輛算是意思一下,表示法國恢復了坦克研發生產能力,振奮一下國民精神,往後ARL-44就只有被遺棄的份了。

結語

坦克在二戰期間的技術升級,已經成為一個高精技術產業,不是20年代那種汽車流水線改改就能生產坦克的時代,它是一個集冶金、加工、機械工程等為一體的高技術行業,技術斷層的法國不可能在短時間裡將這些失去的東西補救回來。

ARL-44之後法國進一步退讓,設計了帶有德國較錯負重輪風格的重型坦克,均以失敗告終,明白現實的法國這才把重點放在輕型坦克身上,推出了比較成功的AMX12T輕型坦克,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才重歸主戰坦克行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丹書戰史 的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