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為何日本工業建設很成功,晚清花費巨資卻沒建立起完整工業體系?

為何日本工業建設很成功,晚清花費巨資卻沒建立起完整工業體系?

19世紀是人類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時期,這一時期科學技術以百米衝刺般的速度前進,先後將化學、機械製造等工業建立完善。不過這一切大部分都是西方國家的功勞,在工業的基礎上打造出來的軍隊在世界範圍上表現出了壓倒性的戰鬥力,而在這股力量面前,在遙遠的亞洲東部兩個國家都開始了發奮圖強、自我振興,這就是清王朝和日本。

相似的開始、不一樣的結局

當外來力量逼近之時,清王朝和日本都在實施閉關鎖國,雙方都是在切實感受到了西方國家的軍事力量後開始萌生改革的想法,日本發起了著名的明治維新,而清王朝則搞起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經過多年的發展,清軍建立了曾一度傲視亞洲的北洋水師,日軍則組建了規模稍次的海軍和新軍。

在工業上,清王朝建立的一些工業基地對我國後續幾十年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影響,但是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當時國內的企業在部分領域已經達到了國際頂尖水平,以火炮為例,相關企業已經可以完成從鋼鐵冶煉到鑄造、鍛造等工藝,最終仿製305毫米阿姆斯特朗大炮,這樣的工業能力也是不低了;但是這種優勢並沒有持續太久,在隨後的幾十年里,國內工業陷入了一種吃老本的境地,以至於整個抗戰期間,中國軍人都大量使用約半個世紀前定型的漢陽造步槍,足可見工業的頹勢。

反觀日本,雖然一開始似乎發展很慢,但是在甲午海戰之後以火箭般的速度發展,國內輕、重工業逐步建立齊全,一直延續到二戰末期。那麼為什麼日本的工業建設取得如此成就,而有錢的清王朝卻落後這麼多呢?

求人不如求己

最開始兩國工業基礎很差,不得已通過購買來獲得工業產品和設備。有了設備之後就能進行初步的生產加工,這方面清王朝多少有點財大氣粗,一度通過購買戰艦等獲得了強大的國力,而國內的煤礦、鐵礦等現代化工業也很快建立起來,一度領先了日本。

國內工業有了保障,當然可以直接支持到軍隊的建設上去,例如福州船政局,既能設計製造軍艦,還能造民船、維修等,是一個真真切切的賺錢企業。當這些企業蓬勃發展的時候,腐敗的清王朝上上下下都盯著它們,都想從這些企業身上撈出一點油水,對於重工業而言,本身的投資大,注重長遠效益,結果被日積月累的吸食,不過是一群神倒形沒倒的空架子罷了。而輕工業上以民營為主,失去權勢保護的民營企業就更慘了,要麼在腐敗的社會中艱難生存,要麼倒閉。在晚清的最後幾年裡,像福州船政局等大量重工業都已經名存實亡。

日本方面更加註重長遠,在工業建設的時候以皇室為核心鼎力支持,輕、重企業同發展,貪腐現象相對來說要少得多,雖然缺錢的日本在前期的發展十分窘迫,但是度過這一時期之後日本的工業產品就大量的湧入我國換取外匯了,這些外匯又繼續壯大工業,滾雪球一樣的成倍增長。

人才最重要

當時中、日兩國都曾派遣不少的留學生出國留學,既學習國外的先進位度,也學習科學知識,問題恰恰就出在這裡。日本完成了從上至下的制度改變,而清王朝畏懼這種變化,既希望留學生得到有用的知識回來,又怕他們傳播新思想,著名的工程師詹天佑原本還要在美國繼續完成3年學業的,被清王朝中途召回,與他一起回國的只有另一名叫歐陽賡的學生,有相當數量的留學生都因為各種原因而選擇不回國,回國的也很少有像詹天佑這樣發揮出大作用,大部分都被官僚管制。

而那些日本的留學生和清王朝的留學生稍有不同,為了國內工業進步,日本不僅積極學習國外科學技術,甚至用偷竊這樣的方式,著名的「下瀨火藥」就是在指甲縫裡暗藏法國原料研發出來的。通過各種手段,日本確實積累了足夠的技術基礎,有了自己的一套科研體系,極大程度上保證了工業技術的更新換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丹書戰史 的精彩文章:

抗戰最少見的重機槍,捷克式輕機槍的大哥,捷克造ZB37氣冷重機槍
二戰法國ARL44重型坦克,看著威風凜凜,為何成戴高樂心中的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