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美國最後的重型坦克M103,先天疾病纏身,淪為最無用的坦克裝備

美國最後的重型坦克M103,先天疾病纏身,淪為最無用的坦克裝備

二戰美軍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一款成功的重型坦克好好表現一下,唯一的M26「潘興」趕上了一些戰鬥,柏林勝利閱兵時,美軍這從M26身上找到的一點自信瞬間消失了。從作戰能力上看,M26在「虎」式面前尚且不能取得絕對的優勢,另外還有「虎王」和另一個級別的潛在對手IS-3重型坦克,所以研發新一代重型坦克迫在眉睫。

最後的重型坦克

二戰期間,美國通過T29、T34和M26等坦克,已經積累了較多的重型坦克設計經驗,加上戰時對各國坦克的研究,美國自信研發一款具有壓倒性力量的重型坦克是沒問題的。

1946年,美軍召開相關會議確定了研發新一代輕、中、重型坦克的決定(那時候主戰坦克概念還沒有正式提出),並且指出重型坦克的目標就是技術上超越IS-3。1948年美軍和克萊斯勒公司簽訂合約,開始研製代號T43的重型坦克。

樣車直到1951年6月才完成,此時IS-3已經服役7年了。在阿伯丁試驗場進行了多種實驗之後,1953年美軍正式命名為M103式重型坦克,又過了3年,M103才正式在美軍中服役,不過僅限於駐紮在歐洲的部分部隊。

總共裝備了220輛,包括在海軍陸戰隊服役的。裝甲部隊對這種看似威猛的坦克深惡痛絕,列出了一百多項問題,所有服役的坦克都接受了返廠大修,在1973年之前全部退役。

不錯的紙面數據

M103雖然問題多,但是紙面數據其實還過得去,算是一款不錯的坦克。火力上放棄了90毫米炮,採用一門M58型120毫米線膛炮,口徑完全提升上來了,身管60倍徑,裝有炮口制退器和抽煙裝置,液壓動力,可以發射穿甲彈、榴彈等多種常規彈藥,其中穿甲彈可以在1000碼上擊穿30°傾斜角放置的221毫米均質鋼裝甲,破甲彈則提升到330毫米。雖然算不上很強,但在50年代也屬於及格的水平。

不僅如此,火炮配有模擬彈道計算機、體式測距儀和雙向穩定器等裝置,首發命中率很高,在當時來說這套輔助設備算得上是先進的。另外還有2挺7.62毫米並列機槍和炮塔頂部一挺12.7毫米高射機槍,高射機槍可以在車內由車長實現遙控射擊,安全性較高。

動力上採用12缸風冷發動機,最大輸出功率810馬力,這對於近70噸的車體而言實在是不太夠用,單位功率僅有約11馬力每噸,坦克能跑出最大33.8千米的時速,越野行軍更慢。好處是採用方向盤式操作,駕駛員不容易疲憊。

裝甲防護是M103考慮的重點,車體採用鑄造鋼裝甲加焊接結構,正面最厚為127毫米,側面76毫米;鑄造的炮塔四面均為114毫米厚度,火炮安裝厚178毫米的防盾。僅從裝甲厚度來說,M103已經超越了IS-3,但是IS-3憑藉更加優異的防彈外形也不會太差,更何況IS-3是多年前的產物,這樣對比有點吃虧。

無論如何,僅從紙面數據來看,除了機動性稍差一些之外,M103在和IS-3對抗的時候還是有很大優勢的。

一團糟的服役

服役後的M103暴露出大量的問題,造成在役的坦克大部分時間不是維修就是在維修的路上,後來乾脆全部召回公司修繕,因此在十多年的服役生涯中,M103實際上沒有多長時間在役。

50年代正是主戰坦克逐步形成的年代,以T-54\55為代表的新型坦克很快表現出更強的適應能力,美國自己的M48坦克經過升級改裝比起M103來說也不差。尤其是M103服役沒兩年,M60「巴頓」也服役了,經過對比,軍方當然對一身毛病的M103感到嫌棄了。

可以說M103一服役就邁入主戰坦克的新時代,雖然裝備了一身的高科技,奈何各系統之間整合不好,以及可靠性還不達標,因此被放棄也是情理之中。美軍顧及到不浪費資源,才將那些服役的坦克使用了十多年,已經算是廢物利用了,M103本質上是美國重型坦克思路下最後一款成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丹書戰史 的精彩文章:

讓人眼前一亮的二戰法國V39突擊炮,造型別緻,突擊炮中的哈士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