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為什麼你不敢享受快樂?

為什麼你不敢享受快樂?

電話鈴響了,李玲看看手機上顯示的號碼。

「母親」在屏幕上不斷的跳躍。李玲卻沒有接電話。

任手機屏幕亮了好一會,漸漸地暗下去。

李玲給母親發了一條簡訊:「媽,我在開會,不讓接電話,什麼事?」

是從什麼開始的呢?李玲想,看到母親的來電,就會感覺到壓抑而緊張。

從童年時,李玲就感覺自己的媽媽和別人不一樣。

別人的媽媽聽老師誇自家孩子,總是一副很開心的樣子,可是自己的媽媽卻不是,當幼兒園老師向李玲媽媽誇李玲表現好時,李玲媽媽總是一副不在意的樣子:「這孩子,在外面表現好,在家裡,可就兩樣了。」

小時候,李玲總會聽到類似的話語:

「哎,想當年,我和你爸爸結婚,條件多艱苦啊,懷孕時都沒怎麼吃過好的,哪腳腫的跟發麵饅頭似」;

「我生你的時候,你知道有多難嗎?你雖然個子不大,但是,也沒法順產,你坐在我肚子里,醫生說,只能做手術,我在床上躺了足足一個月才能下地啊...」

「為了給你報個輔導班,我省吃儉用,你還不好好跟我學,你對得起我嗎?」;

「你說你,平常不注意鍛煉身體,這馬上就過年了,你怎麼就給我添亂呢?」;

「你老爹那個樣子,你現在又這樣,我這命怎麼就這麼苦?」;

李玲戰戰兢兢的讀書長大,想著考大學時總可以離家遠點吧?當母親知道她準備報考離家2000公里外的大學時,直接哭倒在地:「我這輩子的罪都白受了,養兒養女都是冤家,臨了就這麼個女兒還不待見我,我不如死了得好....」

不得已,李玲報考了老家省城的大學。母親畢竟是老了,離她近點也好,李玲安慰自己。

一直以為,再大點,等到自己畢業工作,能自食其力後,母親就該對自己的要求和管束少點了吧。

在母親的嘆息、呻吟、責備中,李玲終於大學畢業,然後順利的找到了工作。

這時,李玲發現,母親的身體似乎也越發不好了。

每次回家,母親總會拿出醫院的一些檢查單,一張張翻給李玲看:「醫生說了,我這毛病弄不好,就會死人的,不過又有什麼關係呢,沒有我,你們會過得更好。」

李玲開始恐懼回家。

她盡量減少回家的次數,但是母親卻開始隔三差五給李玲打電話。

「玲子啊,這周末回來嗎?我買了你愛吃的豬肘子,想等你回來再燉啊,反正你不回來,我和你爸也吃不下什麼好東西。」;

「你上次落在家裡的衣服我也跟你洗了,費了好大勁,才洗乾淨,你說,你幹什麼去了,衣服那麼臟.....」

「玲子啊,我知道你也嫌我這當媽的煩,你一個人在外面好好的,別管我,雖然我的身體不怎麼好.....」

「你說說,你都一周不給我電話了,昨天我差點就暈倒了,幸好你爸在家看見了,要不,指不定出多大的事呢,或許你就再也看不到我了.....」

對於母親的感情,李玲感覺既困惑又憤怒。從小到大,她感受到的不是愛,只是禁錮與枷鎖,每次她以為放棄一點點自我就能讓母親滿足並快樂起來,但結果總是事與願違。

更糟糕的是,李玲發現自己不敢享受快樂,無論是因為工作出色被領導表揚還是因為別的所有能讓她開心的事情,她都無法坦然的享受快樂:母親那麼苦,我怎麼能享受快樂呢?

她不但將快樂視為「虧欠母親的債」,加以拒絕,更嚴重的是,她又跟自己身邊的朋友、男朋友陷入和母親同樣的糾葛中。

作者點評:李玲的母親屬於受難母親中的吵鬧型母親,她通過一些不自知的巧妙設計的話語來控制李玲,讓李玲不自覺的產生自疚包袱,為母親的痛苦而自責,即便李玲時常竭力的取悅她母親,想減輕她的痛苦,但,結果總是徒勞,因為,母親執著於自疚的痛苦是為了更好的控制李玲。如果放棄了受苦,就沒法控制李玲了。

除了這種吵鬧型的受難母親,還有一種截然相反的安靜型的受難母親。

請看下一節:鄰居阿姨說:你媽都生病一個禮拜了!

你的在看對我來說,很重要喔!謝謝你點「在看」!

人際溝通能力是決定一個人一生幸福和成功的關鍵因素;TA是一種了解並改變人際關係的技術,通俗易懂,是滲透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哲學思想。

讓我們一起學習TA技術,服務美好生活吧!

關注二維碼,每日學習新知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准提家園 的精彩文章:

高德明受邀出席北京大學召開的國際天台學大會
你是我獨一無二的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