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學:何為風水之來龍去脈(三)
在中國傳統文化裡面,有著許多體用的東西。
比如梅花易數的體用,奇門之主客體用等。在風水學中,同樣也強調體用。可以說,玄學的體用觀,充分的體現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價值。所謂:體無用不成,用無體不靈。這很好理解:體即是材料,沒有材料,你也做不出一朵花來。
《論風水以形勢為體》
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個「體」,他是客觀存在的。拋開這個體,就無法下手。比如雕刻,你沒有需要雕刻的「體」,你雕在哪刻在哪?道理淺顯易懂。對於風水而言,也是這般。今天,就來講講這個形勢。
很多人都知道,風水的「體」就是五大件:龍穴砂水向。
嚴格來說,風水之體是:龍穴砂水明堂五大件。首先來論論龍。
一、什麼叫做龍?
普遍意義上的龍,是指上古時期的一種動物。能飛能潛,變化莫測。也是華夏民族祥瑞的圖騰象徵。《說文解字》中曾載:「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在《三國演義》中,曹操概述了龍的特點:"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於宇宙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方今春深,龍乘時變"。
劉皇叔聽後假裝被一聲春雷嚇得掉了筷子,化解了曹孟德的殺機。我小時候特別怕打雷,讀過《三國》後,才知道像曹劉這種做大事的人,是不會怕打雷的。
龍被神化後,又與帝王崇拜結合在一起。秦漢時期,中國大統一,要求有一個與之相適應的大神,以整合各地、各民族的信仰,龍崇拜便與帝王崇拜結合在一起。
中國古代帝王把自己說成是龍神的化身或龍神之子,或把自己說成是受龍神保護的人,藉助龍樹立權威,獲得人們普遍的信任和支持。這樣,龍獲得了更為顯赫的地位,對中國龍文化的發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們老百姓常常說:望子成龍。確實是寄予了很高的期望的。封建社會時期,龍就是帝皇的象徵。龍袍,龍椅,龍床等不一而足,家家都希望出天子,這還了得,是要殺頭滅族的。始皇帝時期,有讖語曰:祖龍死而地分。是第一次把皇帝稱為龍,且是「祖龍」,其實他的「龍子龍孫」傳了不只兩千年,各朝各代皆有龍興之地。這是題外話。
風水意義上的龍,是其普遍意義的引申。但同時又具備普遍意義的特點。簡單地說,風水上的龍,一般就是山水的脈絡所呈現出來的形。山水之脈絡走勢,同樣也是能飛能潛,變化莫測的。風水中借龍的名稱來代表山脈的走向、起伏、轉折、變化。因為龍善變化,能大能小,能屈能伸,能隱能現,能飛能潛。
山勢就象龍一樣變化多端,故以龍稱呼。平地也有龍脈,其標誌是微地形和水流。對龍脈好壞的看法,是審定山脈的長遠,辨別山脈的大小興衰如何。山脈來得綿遠者,發富亦綿遠,山脈來得短促者,發富亦短促。總之,風水龍脈大致反映了我國的山脈走向。 龍脈為體中之體。為啥?形勢中,巒頭中,龍最重要。沒有龍,焉有穴?繼而砂水何用,明堂何用,一切理氣何用?
今人無知,「不從龍身論出脈,卻從砂水辨災祥。」 中華地理的樸素認識,是千百年經驗的積累。成語"來龍去脈"就源於此。山脈有不同的走勢,因此龍就有不同的姿勢。
二、龍興中國,認識中華及世界龍脈
1、世界之主山-----昆崙山 中國的氣,是沿地勢由西流向東方的。由於氣的靈妙,氣聚之地大都出現許多大人物,通常把這種地方稱之為人傑地靈。而氣的源頭便是昆崙山。
【圖一、昆崙山】 在國家地理上,它西起帕米爾高原東部,橫貫新疆、西藏;東延青海境地內,長達2500多公里。
它的西段是塔里木盆地和藏北高原的介山,西北東南走向。東段成東西走向,分出三支;北支為祁漫塔格山;中支為阿爾格山,東延至布爾汗布達山及阿尼馬卿山;南支為可可西里山,東延為巴顏喀拉山,在四川邊境與氓山和鄺山、郟山相會合。
對於崑崙這座大山,人們只知道它的高大雄偉,實際上它是中國乃至世界龍脈的發源地和鼻祖。古時便被看作為產生源氣之所。黃河由它發祥而出,它是生氣之源,物本之源。氣脈從昆崙山向全世界擴展,所發端出的五支龍脈,其中三支在中國,兩支向歐洲方向延伸出去,因而成為天下的主山。
2、中華三大幹龍 中國的三支龍脈,從北方開始,以北干、中干、南乾的形式,在中國的大地上流動,與黃河、長江等大水系有著密切的關係。
【圖二、三大幹龍總覽】
【圖三、中龍圖】
北龍:沿黃河通過青海、甘肅、山西、河北、東三省等北部地區,延伸至朝鮮半島而止。實際上,北龍不應到朝鮮便終結,它相接於朝鮮的白頭山。也就是朝鮮的龍脈發於白頭山,但並未停止,只是隱入了海中,最後連接了日本列島。北京、天津等城市處於北龍之上。
中龍:通過黃河、長江之間的地區,包括四川、陝西、河北、湖北、安徽、山東,到達渤海終止;西安、洛陽、濟南等,均為中龍氣聚之所。南龍:沿長江通過雲南、貴州、廣西、湖南、江西、廣東、福建、浙江、江蘇等南部地區入海而停止,通常把香港、廣州、福州、南京、上海等城市劃為南龍。這三條龍的干脈生出支脈,支脈又生出支脈,猶如人體血管和經絡一樣,遍佈於中華大地。
三大幹龍中,北龍和中龍的分法古今大相一致,惟獨南龍未被取得共識。唐代的大地理家楊筠松認為:江浙地區最平坦的當屬蘇州、松江、嘉興、湖州、常州五府;嘉興、松江的龍脈發自天目支脈,到杭州鳳凰山分出,沿江東北曲折而行後消失,到高亭忽然聳峙,進入海寧、海鹽;稍微靠中行走的有崇德、桐鄉、嘉興、秀水、嘉洋、平湖、松江,盡於西余等九峰,被太柳湖界開。
稍靠外行走的,從上海到吳淞、江口為止;沿海往西靠內行走的,有曹水,各城郡都是西目的分支。湖州的龍脈發於東目支派,成為臨安、餘杭;從安吉出發,經武康、歸安,終正於烏程,廣德、宜興的離墨是正龍盡頭。長興棄山是大龍的盡頭,都為南龍的分支。常州是發於京口的支脈, 接連丹陽,高原崗阜隱隱隆隆的是毗陵,與晉陵相連屬,支脈是夫椒、錫山;從晉陵沿太湖向東南行約六十里有洋山,方圓四十五里到天平山向東稍南斷伏,過金山。而金山出獅山。獅山又出索山,自此向東都是平原。
三十里後聚為吳都,丹陽與武進交於濱江,再分支江陰;沿江往東偏南,虞山出現,便有常熟。北邊是大江,南面是昆湖,中間是平凰東南是崑山,東邊是嘉定、太倉,也到吳淞、江口而止。而明代的劉伯溫考稱:南龍一脈,從峨眉山沿江東行後,一開始不知結局。從通州泛海勘察後,才發覺海鹽一帶的山脈是南龍的盡頭處。因為天目山雖為浙右鎮山,但山勢並未截止,而是蜿蜒而來,右挾黔浙,左帶苔水,直到海鹽長牆秦駐之間才終止。
於是,以平松諸山為龍,左抱長江、淮河、泅水,以慶紹諸山為虎,右繞浙江曹娥之水,都朝拱著海鹽州。後邊的脈氣乘湖東出,前後以朝鮮、日本為岸,使南龍成為最大的干龍。應當說,楊筠松和劉伯溫的論斷都很有道理。但南龍並未止於上海或海鹽,真正的南龍龍脈在福建繼續延伸人海,到達台灣島後仍未到盡頭。山在地上行,氣在地下走。中國地理上的三支幹龍又是怎樣由西向東行進的呢?
——北龍之氣脈發於祁漫塔格山,行至南山口生出雅拉達澤山和錫鐵山;到達甘肅生髮了祁連山,一直向東生髮出拉北山、合黎山;進人青海形成了達坂山。達坂山生賀蘭山,賀蘭山生石嘴山,石嘴山生狼山,狼山生大青山;到山西先生髮出太行山主脈,太行山生出長梁山、呂梁山,長呂二山又生出五台山、恆山,五台山、恆山又生出狼牙山等各支脈;到北京的南口關溝,與燕山相接。太行山與燕山雖不屬同一龍脈,但仍為一氣。在南口燕山承接太行脈氣繼續東行進人河北,生髮出霧靈山;往南又生髮平谷的京東大峽脈,大峽脈向東生髮出東陵所在的昌瑞山,昌瑞山東行生青龍山,直到秦黃島。
霧靈山往北生出承德的風山,風山生髮棋盤山,棋盤山生髮遼寧的虎山;虎山往北又生兩支,一支為內蒙古的天山,吉林的興隆山,二山行到內蒙合生出大興安嶺。另一支為長白山,長白山形止而氣未止,朝鮮的脈氣與此相接,生出了白頭山和惠山;二山的脈氣隱於海中,直貫日本,生髮出各列島才就此而止。
中龍之氣始於阿尼馬卿山,同時生髮出兩支:北為甘肅的西傾山,西傾山生鼠山,鼠山生武山;氣沖陝西而生岐山,岐山又生秦嶺,與大巴山相接。南為氣人西藏先生出他念他翁山,他念他翁山生出沙離里山,沙離里山生出涼山,涼山生出大巴山,南北二氣在大巴山又合為一氣。大巴山主脈承接秦嶺之氣分生三支:南生髮出二郎山,二郎山生名山,名山生邛山和崍山,邛崍二脈又生出岷山和峨眉山。岷峨二山生出樂山。中生湖北的武當山,武當山生河南的桐柏山,桐柏山氣聚成大別山;進人安徽,大別山生出潛山、霍山,二山生出嘉山,嘉山生含山,含山生冶山。
北生河南的伏牛山,伏牛山生髮了崤山、熊耳山,兩山又生出嵩山;氣人山東生髮出微山和蒼山,二山之氣生出泰山,泰山又生徠山、沂山和魯山,三山擴展而生北圈山、蘭陵和長島,到此臨海為止。
——南龍之氣發於可可西里山,後生他念他翁山;入雲南生出橫斷山和伯舒拉嶺,二氣往南生出高黎貢山,往北又發生二支:一生為哈巴雪山和玉龍雪山,過涼山後生出盤於雲貴兩省的烏蒙山,烏蒙山又生湖南境內的巫峽、龍山、武陵山、雪峰山。四脈氣交而生南嶽衡山。衡山之氣進入江西又生武功山和羅霄山;兩山脈氣化之成景岡山。以景岡山為少祖又生南北二支:北為九嶺山,九嶺山生廬山,廬山之氣貫於安徽又生髮黃山;過安徽到浙江派生出天目山、莫干山和牛頭山。此後,牛頭山生煤山,莫干山生金山,最後匯於上海吳淞口和杭州灣。
橫斷山和伯舒拉嶺所生另一支,先是滄山、寧靜山、怒山、無量山、哀牢山。五山之氣入寮國生髮拾宋早再山;此山不但沒有南延反而回頭人廣西,生髮十萬大山,十萬大山生出靈山,靈山生出雲開大山,雲開大山又生出大瑤山。大瑤山脈氣入廣東而生雲霧山,雲霧山之氣生髮出佛山、中山和羅浮山,三氣匯成九連山,再生大庾嶺,大庾嶺生蓮花山;氣入福建而生武夷山,再生雲山;氣入浙江則生出仙霞嶺、括蒼山,還生出南雁盪山。南龍在歷史上認為止於江浙。實際上,脈氣過海到達台灣後仍未阻斷,而是越過巴坦群島,擴散至整個南亞地區,最後與發於昆崙山西南的氣脈合為一體,這便是昆崙山之氣人藏後生髮的世界屋脊喜瑪拉雅山;由此山入氣行人印度而生髮東高止山到斯里蘭卡。
東來的氣脈經菲律賓於西南之氣相交,擴經周邊諸國至澳大利亞,南龍氣脈才算真正的終止。
3、世界的另外兩條龍:對於伸向歐洲的兩支幹龍,歷史上古人只認為由昆崙山生髮,而沒有透露過它們的氣脈走向。這兩支幹龍的脈向為西北、東北各一支:
——昆崙山之氣首先在北面生化了新疆境內的天山山脈。天山往西北,生出了慕士塔格山和公格爾山脈。二氣人塔吉克生出被前蘇聯命名的共產主義峰和列寧峰;經阿賴山又生吉爾吉斯山,再生楚伊犁山。擴散到哈薩克、土庫曼後,形成大高加索山。此山脈氣入羅馬尼亞生喀爾巴阡山,由喀爾巴阡山生髮了橫跨法國、瑞士、澳大利亞的阿爾卑斯山,以至氣展歐洲各國,這支幹龍最後經英國到西班牙才停止。
——天山往北偏東,先生北塔山和蒙古的阿爾泰山,由此山脈氣生髮出汗呼赫山、杭愛山;入蘇聯(或俄羅斯)後,生出唐努山和薩彥嶺。這支氣脈過烏蘭巴托生雅布洛諾夫山,又生斯塔諾夫山,再生上揚斯克山和切爾斯基山。此氣過白令海峽到美國生出阿拉斯加山,入加拿大生出海岸山和落基山;繼續延伸至墨西哥而生出馬德雪山,最後到巴拿馬而停止。氣的運行是不分國界的。地殼的運動和大陸板塊的組合都是「氣」運行的結果。
地核中在蘊藏了豐富礦產的同時,蘊藏著巨大的能量,這種能量就是「氣」。人類有國家之分,而地氣卻不會因國家間的分隔而斷行,只是像人身上的經絡各走一脈而已。
五大幹龍的氣源都在中國的昆崙山,華夏民族被稱為中國,實有世界中心的涵蓋。長沙馬王堆一號墓中有一幅描繪昆崙山的圖像,它被龍神守護著。氣隨山行。五大幹龍或為中國的三大幹龍,從西向東相生的萬千山脈中,大幹生出小干,小干生出支幹;支幹生出大支,大支生出中支和小支,支又生支,每一處都有龍的支脈存在。但所有的龍脈都與水相隨,有山就有水。這是因為「水隨山而行,山界水而止。水無山則氣散而不附。山無水則氣塞而不理。
氣來有水導行,氣止由水界定。氣為水之母,有氣才有水。
因此,中國的山川龍脈是以長江、黃河兩大水係為界的。自昆崙山始發氣脈後,泰山、華山、衡山、恆山和嵩山這五嶽以及長江、黃河、淮河、濟水四瀆,便被看作是用來節制和疏導天地之氣的。三、結語 誠意伯劉基先生說過:南龍一支,以朝鮮日本為案,非大聖大賢類似孔老夫子的人不能當此地。
其勢綿遠,上文已有論述。但總體上來說,還是中龍端正,從圖三可以看出來。故長安立都時間最長。俗語又云:尋龍不認宗,到老一場空。當然,龍脈不是一成不變的。歷史上的斬龍行動從未停止過,短期內可能有效果,但氣運到時,龍又會「活過來」。仔細研究,還與歷史上的一治一亂,相聯繫。龍多爭天下,最後一條龍力量大,出來把群龍收伏了,天下就定了。
分享是對我們最好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