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實戰最出色的巡航導彈戰斧,有能力穿越伊朗高原進行精確打擊嗎?

實戰最出色的巡航導彈戰斧,有能力穿越伊朗高原進行精確打擊嗎?

巡航導彈思路萌發於一戰,成熟在二戰。一戰時期的巡航導彈概念不過是利用陀螺儀技術操作一架飛機自行駕駛,按照預先設定好的路線飛行,限於科學技術,這種想法雖好但是完全沒有可行性,幾百公里的飛行能夠偏離好幾十公里。二戰德軍使用的V1巡航導彈總算具備了實用價值,可以對城市這樣大小的目標產生威懾力。而戰後最出風頭的巡航導彈當屬美國的戰斧,在多次實戰中表現出很高的命中率,那麼戰斧有能力穿越複雜的伊朗高原打擊目標嗎?

綿延千里的伊朗高原

伊朗高原地處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和印度洋三大板塊交界處,在大自然力量的作用下伊朗高原就此形成,從小亞細亞、高加索地區一直向東綿延至阿富汗地區,整體上呈東西走向。

因為處在板塊運動的第一線,伊朗高原註定不會像蒙古高原那樣平整,而是以縱橫交錯的山脈為主,途徑的國家以伊朗國土面積為最大,也最能表現出板塊的運動。伊朗北邊是東西走向的厄爾布爾士山脈,南邊則是更高大的札格羅斯山脈,呈西北-東南走向,兩條山脈中間夾著的是遼闊的盆地,可以說伊朗同時承受著南北兩邊板塊運動的壓力,地形地貌清晰地將這一能量傳遞表現了出來。

高原山脈自古以來就是軍事力量發揮的最大障礙,溫泉關一戰希臘軍隊能夠以寡敵眾也是依賴了地形,如今科技水平已經高度發達了,但是高原山脈在很多方面仍然能夠有效的制約技術兵器。

能夠將山脈變為屏障的戰斧

雖然如直升機之類的技術武器在群山中飛行仍然會面臨不少的自然威脅,但是巡航導彈受到的影響則小得多。戰斧巡航導彈在1972年研製,1983年投入部隊服役。鑒於當時電子技術的進步,可以在小尺寸的導彈身上實現高精度的制導。

戰斧的制導方式有慣性制導加地形匹配,以及衛星全球定位功能。導彈發射前先輸入目標、路線等信息,發射後導彈按照設定的路線進行飛行,既可以通過GPS修正飛行數據引導飛行,也能在受到外界信號干擾時依靠慣性制導系統加地形匹配,自主飛向目標。

有了這套制導系統,戰斧完全可以在預先設定好的路線上實現自由飛行,在沒有外界信號引導的情況下還能自動規避一些山峰等危險區域,簡直就是一架無人駕駛飛機。

作為反制的一方,原本能夠成為屏障的山脈此時已經失去了價值,反而戰斧能夠順著山脈前進隱蔽自己的行蹤,避開雷達波的照射,加上本身彈體上塗抹的吸波材料,隱蔽性大大增加。要想發現並反擊戰斧就需要切實的雷達照射到,用防空炮或者地空導彈打擊,然而在布滿溝壑的高原山脈中這一點並不容易,因為進攻路線雖然是人為設定的,但是路線可以選擇很多條,況且導彈本身還有「大腦」,可以臨時修改路線,甚至在目標區域盤旋等待新的指令。

山脈是屏障,但不是對所有技術兵器

在現代化戰爭中,山脈毫無疑問仍然是作戰上一大難題,不然位於伊朗高原尾部的阿富汗何以幾千年來不曾被徹底征服,美軍至今仍然在山脈之間艱難的跋涉作戰。與阿富汗地形類似的伊朗札格羅斯山脈等也會具有同等作用。

如果只純粹考慮導彈打擊的話,以戰斧的航程和作戰模式,確實能夠起到預計的打擊效果,總的來說戰斧雖然服役幾十年了,但是經過改進提升了精度等,依然能夠滿足遠距離戰術打擊任務,是合格的戰術巡航導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丹書戰史 的精彩文章:

美國最後的重型坦克M103,先天疾病纏身,淪為最無用的坦克裝備
經典的米格-21戰鬥機,航電落後,卻擊敗過先進的F-15戰鬥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