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B-29代表二戰最高轟炸機技術,那麼設計製造它到底有哪些困難?

B-29代表二戰最高轟炸機技術,那麼設計製造它到底有哪些困難?

二戰中螺旋槳戰機設計製造方面,美國是絕對的第一名,從戰鬥機、運輸機到重型轟炸機全面發展,僅投入作戰的型號就佔了二戰中各種軍用飛機一小半左右。其中美國設計生產的B-29「超級空中堡壘」重型轟炸機代表了二戰期間轟炸機最高技術,那麼當時設計製造這樣一款轟炸機有多難呢?

在當時飛機製造的材料、結構等都大同小異,都是鋁合金結構,B-29的內部框架結構在當時英、德等國都能解決,真正的難點不在於此,主要集中在風洞實驗、電氣化操作、高空大馬力發動機幾個方面。

飛機在試飛之前,對設計進行風洞實驗能夠很好的檢驗設計成果,模擬飛行器在飛行中的各種姿態,不過風洞實驗也並不能全面展示,主要原因就是實際尺寸不一樣,在空氣運動中表現出的姿態變化也稍有不同,理論上當然是造一個一比一的模型進行風洞實驗是最好的。

然而現實情況下,要滿足B-29這樣大型飛機的風洞實驗室簡直可以說是稀缺,二戰及以前只有美國有技術有條件完成,英、德等國都稍微欠缺一些,在大型飛機設計上就造成先天不足。

電氣化操作是大型飛機的另一個難題。飛機尺寸越大,舵面受力越大,小型飛機使用的機械式控制已經不能滿足需求,最佳的方式是電傳動。B-29不僅操控方面採用電氣化,另外除了尾部機炮之外,機腹、機背的炮塔都採用電動,這種由發動機帶動發電機,經過控制系統再轉換成機械動作的電傳動模式看似平常,實際上技術要求很高。德軍曾開發的電傳動「斐迪南」式坦克殲擊車就因為電傳動不靠譜故障率較高,蘇軍繳獲後很長時間裡都不能超越德軍的設計,電傳動的難度可想而知。

飛機有了好的氣動外形,有了靈活的操作性,還需要有一套好的動力系統。B-29作為高空重型轟炸機,要想帶動重達54噸的滿載機體在近萬米的高空高速飛行,沒有強勁的動力可不行。內燃機在高空中運轉有一個極大的問題,那就是稀薄的空氣將極大的減少氧氣吸入量,內燃機的功率下降嚴重,為此B-29的每台18缸星形發動機配備了2個增壓器,保證了高空中空氣的補充,使發動機能夠保持輸出力量。

除了上述問題,其實B-29還有許多的其他問題需要解決,諸如高空飛行所需要的加壓艙,承受巨大壓力的起落架,高空除冰等許多技術障礙,這些都需要設計師逐一解決,所以B-29毫無疑問是人類工程史上一個傑出的作品。

二戰期間B-29為盟軍的勝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戰後它很快就退役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噴氣式發動機取得進步,更加適合飛機的高空高速飛行,突防能力和螺旋槳式轟炸機完全不在一個檔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丹書戰史 的精彩文章:

毫無裝甲保護的M56蠍式自行火炮,因為太慫,越戰期間很少有傷亡
二戰第一款巡航導彈V1,打得英國想用毒氣反擊,差點爆發毒氣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