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淺析《論語·里仁篇》:「孔子之道」有一基本思想,就是「忠恕」

淺析《論語·里仁篇》:「孔子之道」有一基本思想,就是「忠恕」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
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孔子說:「曾參啊,我講的道可以由一個基本的思想貫徹始終的。」曾子說:「是。」孔子出去之後,同學便問曾子:「這是什麼意思?」曾子說:「老師的道,就是忠恕罷了。」

本章為《論語·里仁篇》第十五章。這一章,孔子借曾子之口,講了「忠恕」這個道理。當然「忠恕」這個道理,可能並非孔子想要講解的本義,但對於一貫以「啟發式」教育為主的孔子來說,他並不贊成自己所有的弟子全都變得如「模具」生產出來的一樣,沒有任何自己的思想和見解。而正是在這樣的觀念之下,所以其「七十二弟子」才能個個都有建樹,更是湧現出「孔門十哲」這樣流傳後世的千古美談。

其實,對於《論語》的解釋,自古以來便有很多種,特別是涉及一些敏感的、或是對於當時所處時代有用的情況下,其解釋之言更是差異巨大。對於本章,其實也是一樣。而其中的原因,無過於曾子用「忠恕」來對孔子的思想進行總結、歸納。

如果對曾子有所了解的人,就會知道,曾子是一個性格老實、忠厚之人,亦即許多人所謂的「性格敦篤」之人。在孔子日常的教育之中,曾子隨時隨地都對孔子抱著一種近乎「瘋狂」的崇敬之情,只要是孔子教授的內容,他從來不會懷疑,只管用心記憶,絕不會隨意表達自己的觀點。對於這樣一個人,顯然他對孔子思想的理解,便會帶上其個人性格特點和感情色彩在裡面。所以,在這一章之中,曾子用「忠恕」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其實也並無任何不妥之處。

當然,對於曾子這樣的解釋,《中庸》之中曾經也有過類似評論的記載:「忠恕違道不遠。」顯然,在《中庸》里,他們對於曾子的解釋也頗有些異議,而他們這樣的觀點,對於後世之人理解本章的內容,也產生了不小的影響。當然,《中庸》之中說「違道不遠」,自然也有著其原因。因為孔子自己曾經說過:「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其恕乎?」所以,在本章之中,曾子用「忠恕」來形容孔子的思想,雖然不是很確切,但依然有著極強的參考價值。

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要學習本章的涵義和精神實質,就需要結合自己的實際來思考和理解。而這一切,首先就是要有自己的追求、有自己的信念,在此基礎之上,到達「吾日三省吾身」的境界,再如孔子所說的「一以貫之」,才能最終堅定自己的理念,形成自己獨特的思想觀點。也只有這樣,才不會失去思考的習慣,變得「人云亦云」,最終什麼事情都是順著別人的話語,如「朝三暮四」的反面典型一般,沒有自己的主見,泯然於眾。

本文作者已簽約快版權維權服務,轉載請經授權,侵權必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孔子 的精彩文章:

這所師範院校想要更為孔子大學,各位怎麼看?
道德綁架下的中國式養老:我生了你,你就該養我,否則就是不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