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耳朵裡面經常痒痒的,卻什麼也掏不出?或許是這4個原因在作祟

耳朵裡面經常痒痒的,卻什麼也掏不出?或許是這4個原因在作祟

最近,小王總感覺自己耳朵發癢,總忍不住去撓。用挖耳勺掏過一次,卻又什麼都掏不出。

耳朵發癢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出現的一種不舒服的癥狀,雖然不致命,但卻嚴重影響我們的生活質量和社交。

有的病人甚至這樣形容:「恨不得把耳朵揪掉」,「把耳道摳出來」,更有一些人在公共場合,會自覺或不自覺的拿出耳勺掏耳,但未免有些不雅。

那麼,耳朵癢到底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呢?讓我們先來看看耳朵的結構。

外耳道長什麼樣?

我們外耳道的形狀,就像一個長長的「S」 形彎曲管道,長度約2.5~3.5 cm,管道靠外的1/3是主要是軟骨,靠裡面的2/3主要有「硬骨」組成。

(耳朵的內部結構)

軟骨部皮膚有一種腺體叫做耵聹腺,它的排泄物排到外耳道內,就形成我們的耳垢(也就是耳屎,學名是「耵聹」)。再往裡走看到的亮晶晶的東西,就是我們的鼓膜。

耳道有豐富的神經分布,比如下頜神經、迷走神經、面神經等等,這也構成了我們耳道敏感、容易發癢的結構基礎。

耳道發癢的原因

引起耳朵發癢的原因「千奇百怪」,有人說「吹口氣都會引起耳朵發癢」,這有點過度誇張之意,但也說明了耳癢的常見程度。

而耳道里很癢不單純是耳屎等因素所致,還有其他複雜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

1.細菌感染

外耳道被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等細菌慢性感染,導致局部皮膚髮紅、發癢,疼痛,甚至有膿性分泌物等出現。

2.真菌感染

外耳道的管道「迂迴曲折」,一旦局部潮濕、時間久了,就會繼發真菌感染,也會出現耳朵發癢。這種癢的感覺非常強烈,可以說是「奇癢無比」,而且經常反反覆復好不了。

(耳真菌感染)

3.耳屎或外耳道異物

耳屎是外耳道耵聹腺的分泌物,正常的耳垢是片狀、鬆軟的,如果繼發感染或聚集成了硬塊,容易刺激外耳道皮膚出現繼發性炎症,造成耳道發癢。外耳道異物也會出現類似的情況。

4.過敏反應

主要是耳朵局部皮膚的濕疹,在常吃母乳的嬰幼兒身上多見,是由於皮膚接觸母乳後受到刺激所致。有過敏性鼻炎的人也常常在鼻癢、上齶發癢的同時,還有耳道發癢。

此外,蟎蟲過敏引起的過敏性鼻炎也可能出現耳朵癢,這是過敏性鼻炎影響到耳部的癥狀,但並不是「耳道里寄生有蟎蟲」。

所以,耳朵癢不一定是「耳屎」作祟,要先找到引起耳朵癢的原因,才能進行正確的處理。

為什麼不能頻繁掏耳朵?

耳垢(耳屎)是我們每個人外耳道正常的分泌物,有抗菌功能和保持外耳道本身自凈的作用。

正常的耳屎能隨著我們的身體運動、牙齒咀嚼等自行排出體外,不需要特意掏耳朵或清理。

如果頻繁掏耳朵,有什麼危害呢?

1.不僅會破壞外耳道的自凈屏障功能,而且會刺激外耳道的耵聹腺,讓它分泌得更旺盛、耳屎產生得更快,造成「惡性循環」;

2.頻繁掏耳後分泌的耳屎較稀薄、潮濕,容易繼發感染;

3.同時也會損傷外耳道的皮膚、毛囊等結構,導致局部炎症,出現癢、痛,嚴重的甚至發生組織增生、外耳道狹窄等。

另外,我們在街邊小店、地攤上經常會見到一些「采耳」的宣傳和服務。但「采耳」基本上全靠手感,既不能完全觀察到耳道的內部結構,也不具備專業的醫學知識。最讓人擔憂的是,他們的操作器械並不能做到完全消毒無菌,很難保證不會造成耳道損傷,因此並不推薦大家去進行「采耳」。

(傳統采耳服務)

怎樣正確清理耳屎?

正常情況下,耳屎是不需要清理的。

需要清理的是不能排出體外的耳屎。它們在外耳道局部堆積,水份蒸發後變成了棕褐色的硬塊堵塞外耳道。這是一種病,叫做「耵聹栓塞」。

而要想清除它,也需要在醫院耳鼻喉科,由專業的醫務人員進行操作。清除的方法有以下3種途徑:

1.鉤取

用一個特殊的器械「耵聹鉤」,伸入栓塞的耵聹與外耳道壁的間隙內插入耵聹,鉤取出來。這種方法可能容易損傷外耳道導致出血,而且有時會造成很明顯的疼痛,所以相對而言使用得比較少。

2.沖洗

用大的注射器抽取生理鹽水,沿著外耳道壁沖洗,把耳屎「洗出來」。沖洗之前,一般要事先用藥物軟化耵聹。

3.吸出

先用碳酸氫鈉滴耳液或苯酚甘油滴耳液滴耳,軟化耵聹後,再用耳鼻喉科診療台上的吸引管伸入耳道把耵聹吸出,簡便易行。現在大多數醫院用的都是這種方法。

(吸出耵聹栓塞)

*本文配圖除騰訊醫典醫學插畫外,皆來自站酷海洛。

*本文內容為健康知識科普,不能作為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替代執業醫師面診,僅供參考。

*本文版權歸騰訊醫典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違規轉載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歡迎個人轉發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醫典 的精彩文章:

第一批90後:30歲的快樂,你根本想像不到
孩子發燒要用退熱貼嗎?家長再著急也要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