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一紙公文,獨立血透中心或遇「生死劫」?

一紙公文,獨立血透中心或遇「生死劫」?

作者丨向雪

採訪丨胡敏/向雪

編輯丨劉聰

獨立血透中心可能正在「渡劫」。

「大家都挺難的,我們現在可能不會再做血透了」。這是來自某獨立血透中心連鎖從業者發出的聲音,「高層今年基調已定,不會再擴張。」

「沒有幾家血透中心能達到政策要求,即便想達到也是有心無力。而且一般政策出台,省級會立即執行,沒有延緩周期。」又一從業者如是表示。

還有從業者感嘆道:「政府這邊的角度就是想著怎麼不出事,但容易管得過死。」

……

他們口中的政策就是最近備受關注的血液凈化標準操作規程(2020版)(下稱「2020版血液凈化SOP」),這是該操作規程十年來的首次修訂。

血透,就是血液透析,是幫助尿毒症患者活下去的常見手段。而血透服務方一般就分為醫療機構血透室和獨立血透中心兩種。

血液凈化標準操作規程主要是為了推進我國血液凈化診療的標準化、規範化和同質化。然而,此次政策的變更對於獨立血透中心的影響,一位從業者甚至認為,用「毀滅性打擊」這詞也不足為過。

目前,這份徵求意見稿沒有正式對外公開,但業內人士得知意見稿後普遍不滿,認為有失公平,並疑惑接下來國家是不是不支持第三方獨立血透中心的發展了?

第三方獨立血透中心不再被政策支持?

日前,據財新網的消息,國家衛健委已部署對血液凈化標準操作規程進行了修訂,並形成了最新版的徵求意見稿。據悉,自1月3日起,該血液凈化標準操作規程(2020年版)向各級衛健委徵求意見,截止時間為1月10日下午三點。截止發稿前,該文件尚未正式對外公開。

此次規程新增對獨立血液透析中心的要求,包括對獨立血液透析中心定義、資格認定、結構布局、管理規程和人員資質等要求。

其中,業內人士認為該政策不合理的主要集中在制度修訂導向不一致和人員設置要求過高兩方面。

制度修訂的導向方面,獨立血透中心某頭部企業負責人指出,SOP是血液凈化標準操作規程,現在把以前「67號文」用作管理的一些條例放在SOP裡面了。

2016年12月,原國家衛計委67號文件的頒發,意味著獨立血液透析中心全面推向醫療市場,並形成了國家統一的規範。

「鼓勵獨立血透中心的』67號文『的制定者是原國家衛計委,新制定的2020版血液凈化SOP又是另外一批人。」另一從業者認為這極度不合理。

除此之外,此次政策令獨立血透中心從業者最大的不滿之處在於人員配置要求過高。按照新政,一家獨立血透必須配備一名主治醫師和一名副高(具有腎臟病專業副高級職稱)。但問題是,基本上沒有獨立血透中心能夠達到這個標準,某獨立血透中心負責人如是說。他表示,一方面的原因在於,腎內科主任本來就稀少;另一方面的原因在於,近年來,隨著獨立血透中心發展,腎內科主任、副高薪資也水漲船高。據上述血透中心負責人透露,他們現在擁有20多名醫生,其中僅2個副高,1個主治。不僅如此,2016年,他們招聘一個副高大概20萬/年,現在就算給出40萬/年的薪資,也不一定能招聘到。

另一從業者也直言「太難了」,以前一個血透中心,一個主治即可,副高可以多點執業,現在這種人員配置要求對於獨立血透中心來說,幾乎很難達到。

「這樣的政策也不夠彈性。一次血透透析大概是3-4小時,每天有好幾班。政策指出,血液透析一班必須配備2名醫生,但如果患者少,是否還有必要2名醫生呢?」一從業者對此都存疑,「同時,誰來監管是否有2名醫生在場也沒明確說明。」

不僅如此,從業者多數認為該政策「一碗水沒端平」,對於醫院血液透析室和獨立血透中心的要求不一樣。新政要求獨立血透中心具備副高及以上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人員,但對於醫院來說,此要求僅限於三級醫院。低於三級的其他醫療機構血液透析室僅要求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

政策變動的背後:血透醫療事故爆發趨增

對於修訂的原因,據從業者們介紹,這與近年來江蘇東台69名血透患者感染丙肝等事件有很大關係。但他們直叫「冤」,這些案件究竟是發生在公立醫院多,還是獨立血透中心多,這還有待查證,但此次修訂細則很明顯把獨立血透中心作為了重點嚴管對象。

國家衛健委方面給出的修訂原因也強調了醫療事故事件爆發增加:「特別是近 3 年來,血液透析室(中心)的乙型病毒性肝炎和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爆發事件又有增加趨勢。」

除此之外,我國血液凈化現狀的顯著變化和技術的發展也是國家層面修訂該政策的原因。《血液凈化標準操作規程(2010 版)》出版10年來,我國血液凈化現狀發生了顯著變化,血液透析患者數量增加4倍余,已經接近60萬,血液透析室(中心)超過5000家,特別是二級及以下醫療機構血液透析室和獨立血液透析中心發展迅速,給血液凈化的醫療質量管理帶來更大的挑戰。同時,血液凈化技術發展迅速,多項國內外血液凈化臨床實踐指南不斷更新,並且血液凈化治療理念也更加註重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為適應新形勢下的中國血液凈化診療的需求,國家腎病學專業醫療質量管理與控制中心接受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醫政醫管局的委託,組織中國醫師協會腎臟醫師分會、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血液凈化治療與工程技術分會以及中華護理學會血液凈化分會的專家對《血液凈化標準操作規程(2010 版)》進行修訂,歷時2年余。召開10餘次討論會和定稿會,出版了《血液凈化標準操作規程(2020 版)》

其實,這份徵求意見稿去年7月便印發初稿,業內人士在得知初稿後就知道形勢不對,曾聯合一些從業者擬定了意見通過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簡稱「非公醫療協會」)(協會是否為全稱)上呈至國家衛健委。

衛健委方面表示,在修訂過程中先後組織召開了 10 余次討論會和定稿會,廣泛徵求全國血液透析從業人員的意見,並再次進行了修訂,最終完成了《血液凈化標準操作規程(2020 版)》。

據一從業者透露,他們擬定的意見沒起作用,現在這份徵求意見稿基本是已經確定的。但也有人說,政府層面正在修改中。

當億歐大健康向非公醫療協會相關人員詢問衛健委是否反饋信息時,他們建議先緩緩,他們正在按正常渠道反饋意見。

獨立血透中心本身盈利難?

國內獨立血透中心也經歷了0到1的過程,政策如此發展下去,是不是會從1到0呢?

在2010年之前,我國不存在獨立血透中心這一事物。

2009年,在北京通州「自主透析室」事件之後,政府部門加大了對這一類弱勢群體的關注,開始改善醫保報銷體系;2010年,原衛生部就開始開展獨立血液透析中心的試點,批准包括威高公司和白求恩基金管理委員會在內的企業在山東開展試點;2016年12月,原國家衛計委67號文件頒發,獨立血液透析中心發展迅速。截止2018年6月獨立血液透析中心有274家,這是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郭燕紅在2018中國民營醫院發展年會(成都)公布的數據。

而獨立血透中心產生的主要緣由,一則,它是醫院血透室的一個補充,獨立血透中心的開設成本遠比開一家醫院的成本低,可以深入到更基層的地方,也符合分級診療的要求;二則,對於醫院來說,這個科室是輔助科室,不是創收的主力科室,醫院的投入也不多。

從0到試點再到200 ,獨立血透中心數量快速激增,但對於百萬潛在患者來說,這個數量還遠遠不夠。

中國和日本屬同文同種,從日本的數據來看,日本一億三千萬人口,現在接受透析服務的病人是32萬人,中國14億人口差不多是它的十倍,中國應該有200到300萬患者接受透析服務。

根據衛生部2012年《中國衛生髮展綠皮書》的數據,每個血透患者的年均直接治療費用為75085.92元,200萬患者全部進行血透治療,每年治療費用7.5萬元計算,血透中心擁有1500億元的理論市場空間。

此外,腎病患者和口腔、眼科的消費者不同,做透析已經是腎病患者日常生活一部分,需要打持久戰,粘性強。據了解,血透患者平均兩天去一趟,如果一兩個星期不做透析,患者就面臨著生命的風險。然而,由於經濟能力、醫療資源分布不均等原因,在透人數遠低於200萬。我國獨立血透中心的市場空間也遠小於1500億元。

在實際的運作當中,獨立血透中心也沒想像中那麼容易賺錢。上述獨立血透中心頭部企業負責人表示,血透是基本醫療服務,其收費標準是1992年制定的,這麼多年都沒有進行調整。能否盈利比拼的是實際運營成本,床位30是「維持生活標準線」,最好能達到50床。

另一業內人士也持相同觀點,業內的血透中心一定要到至少20-30個床規模以上,病量基本上是每天兩個批次,如此才能實現較高盈利,否則除去設備成本和人員工資等基礎費用,盈利很難。

事實上,至少在3-5年之內,獨立血透中心的大規模發展不符合中國國情。原因主要在於,第一,獨立血透中心是舶來品,但國內外土壤和制度有差異,包括當前國內血透病人並非沒地方治療,而是具有選擇性;第二,獨立血透中心運營成本也比較高。」某腎病連鎖醫院集團負責人認為。

某獨立血透中心負責人也表示,國內血透市場是買方市場,全國幾百家獨立血透中心,有一半左右是處於缺少患者的狀態。

「其實,相較於其他科室,血透是一個標準化程度較高的行業,臨床路徑比較清晰,主要考驗的是企業內部管理效率和連鎖化經營的能力。「某血透連鎖創始人表明,「發展至今,我國血透行業仍是在早期的發展階段,血透機構間的競爭已經歷一個周期,最早僅靠資金驅動的血透機構已陣亡了一批。」

獨立血透中心們的下一步?

盈利難或許是企業內部管理效率和經營能力的問題,但如果此次2020版SOP正式下發,67號文對於獨立血透中心的鼓勵是否失效?獨立血透中心的發展是否難上加難?

針對此次政策的變動,有業內人士也持樂觀態度,早期規範不是壞事,有壁壘才有長期價值;也有業內人士認為,對自身經營影響不大;還有企業的做法是一手穩定現有業務,一手打起了「方向盤」,業務開始轉向。

對於血透來說,與之關聯緊密的業務就是腎病,不少血透企業早已「盯上」。據了解,達康、中信長生等早就開始轉型,做起了腎病醫院。

可腎病醫院的業務轉向並沒有那麼容易。據準備轉型的獨立血透中心負責人介紹,他的顧慮很多。第一,腎病醫院需設置多科室,賺錢的科室卻只有血透;第二,投入成本大,獨立血透投入大概幾百萬元,但醫院的投資在2000-3000萬元;第三,人員和床位,醫院醫護人員至少60個人,床位50個,但獨立血透床位則不需要那麼多;第四,盈利能力也尚待考驗。

一位專註腎病醫院的機構負責人認為,從事腎病醫院的經營管理,首先,業務模型多元化,包括腎內科、泌尿外科和血透多科室,腎內科、泌尿外科業務量各佔一半,血透為其他兩個科室引流;其次,多科室也有利於經營成本攤銷;最後,專家隊伍的打造也是重點。

獨立血透中心們的下一步究竟走向何方?從誕生到現在,獨立血透中心的發展不過十年時間,在其自身盈利困難重重未解之時,又被政策壓得氣喘吁吁。從現在來看,獨立血透中心的玩家們在處理好自身業務的同時,也要注意外部政策的變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億歐網 的精彩文章:

廣投集團與金投集團實施戰略性重組
對手不止豪華車,特斯拉在華衝擊電動時代的「大眾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