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禿頂這件事,古人是不是也和現代人一樣糾結

禿頂這件事,古人是不是也和現代人一樣糾結

公元8年,王莽篡漢,建立新朝。

在篡奪漢室江山過程中,王莽始終裝扮成一個仁孝忠信、大義滅親的正人君子,以致有史學家評論:「其(王莽)雖謙恭儉讓、禮賢下士,實則沽名釣譽」。

「新朝」畢竟來路不正,王莽做賊心虛,加之國事操勞、抗爭不斷,在這種心理陰影下,王莽出現了一個許多男人逃離不了的尷尬——禿頂。

現在人禿頂很常見,很多男人脫髮與事業一道「禿飛猛進」,「禿頭偕老」甚至成功取代「白頭偕老」,成為新時代美滿愛情的象徵。

但一頭茂密的黑髮意味著健康、美觀,頭髮變薄、稀疏,開始沙漠化,還是有失雅觀,輕者引來嘲弄,對於男人來說,甚至求偶婚娶也受影響。

而對古人來說,頭髮更是「頭等大事」,被稱為「上古五刑」之一的髡刑就是把犯人的頭髮和鬍子剃掉,以示羞辱。

所以,成為皇帝的王莽認為自己禿頂有失威嚴,一朝貴為天子,容貌豈容瑕疵?換個假髮又覺得遮遮掩掩,有失大丈夫氣概,於是耍了個小聰明。

他把軟幘(古代的頭巾)襯裱使之硬挺,套在腦袋上,將頂部升高做成「介」字形的「帽屋」,好遮掩禿頭,這種有「介」字形帽屋的幘就是「介幘」。時人云:「王莽禿,幘施屋」。

所謂「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群臣大拍馬屁,開始競相效仿這種打扮,王莽更是心滿意足,以為權威鞏固。

可最終「新朝」迅速在風雨飄搖中土崩瓦解,王莽的禿頭被割下示眾,皇帝夢和他的禿頭頂一樣成了一場「空」。

一般認為,古人禿頂的少,畢竟都留長發,不至於禿得鋥光瓦亮。不像現代人,男人短髮居多,禿得比較明顯,最常見的就是那種既不同於空前,也不同於絕後,經典的「地中海」髮型。

古人因為頭髮長,不至於「地方支援中央」,但免不了脫髮,比如唐朝詩人劉禹錫曾寫信給白居易,說自己偷閑照鏡子,不禁長嘆:「身瘦帶頻減,發稀冠自偏」

杜甫同志在安史之亂時看到殘破的長安城,心中一陣悲痛,直接「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了,可見脫髮的嚴重程度。陸遊更是寫道「壯心已與年俱逝,脫髮應無術可栽」。

看來,如果不是古人頭髮長,禿頂的應該也不少,古人對禿頂也免不了嘲諷,有人曾寫了一首《嘲禿》:

似葫蘆,怎解瓢,似湯鏃,似銀銚。

簪不得道士冠,宜戴頂僧伽帽。

呀!頭髮遍周遭,遠看像個尿胞。

如芋苗經霜打,比冬瓜雪未消。

有些兒腥臊,又惹得蒼蠅鬧鏊糟。

只落得,不梳頭,閑到老

讀罷,估計禿頂同志們心中一陣凄涼。

所以,古代的禿男們最好生活在南北朝,那時候佛教興盛,尤其梁武帝在位時期,篤信佛法,自己還身先士卒當了和尚,以致於大街上和尚多如牛毛,以禿為榮,此外和尚們由政府供養,衣食無憂。

如果男人因為脫髮而煩惱,大可以剃掉三千煩惱絲充當和尚,酒肉還能穿腸過,活得相當愜意。

另外就是清朝,政府推行「剃髮令」,要求男人將四周頭髮全部剃去,只留下銅錢大一點,結辮下垂,形如鼠尾,叫「金錢鼠尾」式。

這樣的髮型對禿頂的人看來是好事,但實在不怎麼美觀,一些人不滿意,乾脆全部剃了,說我禿頂,可清朝政府不是傻子,頒發命令,全禿的人必須由里人作證,他真的不長毛,出具證明,至於和尚,得有出家證。

禿不禿頂讓政府都操起心來,也夠奇葩的。

賈平凹曾寫文章描述自己禿頂,剛開始禿時,怕交際,非常自卑,戴帽遮掩反而被奚落,索性禿著頂出門,反而卻成了率直可愛,並「因為可愛才美麗了起來」。

並且總結了一下禿頂的由來:第一,民間理論講「靈人不頂重發」。這麼講禿頂的人肯定聰明;第二,地質科學家講「富礦山上不長草」,正所謂十個光頭九個富啊;第三,禿頂是對雌化的反動,男人肩負著雄的使命而來的,你不禿誰禿?

這對禿頂男人絕對是打了一針強心劑。

美國著名演說家羅伯特頭髮不長一毛,從不戴帽子,別人提醒他容易受涼,羅伯特說道:「那是你們不曉得光著頭的好處,我可既是第一個知道下雨的人,又是第一個感知太陽溫暖的人」。把禿頂詮釋得清新脫俗。

笑星葛優對自己禿頂的解釋更自信:「熱鬧的馬路不長草,聰明的腦袋不長毛」!

當然,古代和現代一樣,也有禿頂的愛好者,明代思想家李贄後來把自己剃成禿頭,號李禿翁,收女弟子,提倡個性解放,從髮型和言行上表達了對世俗的蔑視。

一如現在的很多人,本來不禿卻剃了禿頭,展示的是個性。

不過,古代認為,頭髮和血液一樣,都是人的精氣所在,東漢應劭《風俗通義》中記載一個故事:有一個鬼魅專剃人頭髮,被剃頭髮的人都因失去精氣而死。

現在來說,人開始脫髮乃至禿頂,大抵非一日之功,與熬夜、抽煙、喝酒等不健康的生活習慣息息相關,那真得引起注意。

除此之外,禿與不禿,還是順其自然,何必糾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脫髮 的精彩文章:

脫髮是什麼原因?看這可以明白!
袁詠儀推薦的一款洗髮水,用後頭髮烏黑濃密不毛躁,跟脫髮說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