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了富硒杏 走了漫天沙 有了新財富
2019年大紅嶺上的青宏杏樹第一次掛果。本報記者 李興發 攝
「圓滿完成國土綠化提速三年行動計劃,累計完成營造林1242萬畝,森林覆蓋率增加近1個百分點,有效改善了區域氣候和生態環境……。」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生態保護建設所取得的成績可以用報告中的原話:「綠色成為大美青海最靚麗的底色」來概括。報告字裡行間的每一抹「綠色」,都是由一片片荒山變綠蔭,一座座礦山還原貌染成的。
在海東市平安區平安鎮西南側,有一座荒山因為山體呈紅色,被當地人稱為大紅嶺。1月15日,當記者再次來到大紅嶺,冬日的景象雖不像夏日那樣生機盎然,但已具規模的杏樹林,仍然傳遞著荒山已換「綠裝」的氣息。
平安鎮沈家村、大紅嶺村、白家村三個村,距離大紅嶺最近。今年48歲的沈常貴,世代生活在大紅嶺下的沈家村,曾經一家人有個季節性的習慣,春秋風季戴口罩。「風天不戴口罩張嘴就是一嘴土……」讓沈常貴記憶猶新的是,每當大風吹過山樑飄過村莊,地上會落下一層薄薄的沙土。「風天出門一臉土,踩著揚灰炕上坐。」是當年風天的真實寫照。
「山上以前是開墾的農田,因為收成不好就慢慢放棄了,幾十年來沒人管變成了荒山。」沈常貴談到現在的大紅嶺,用了五個字概括:「死山變活了」。2018年,青海宏博農林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在大紅嶺實施「平安區大紅嶺生態田園綜合開發項目」,8萬多株杏樹在大紅嶺1500多畝(一畝等於0.067公頃)的荒地坡上生根,讓這片荒山在數十年的荒蕪中,第一次擁有了綠蔭。隨之風沙天氣少了,雨水沖刷形成的溝渠沒了,曾經偶爾零星的幾聲野雞叫,變成了只要上山,視野里總能出現野雞結隊覓食的場景。
大紅嶺杏樹林的出現,不只是簡單的改善了這片區域的生態環境,更是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真諦。「每畝地我們種了55株自己培育的新杏樹品種青宏杏,2019年第一次掛果。」公司總經理羅彬估算過產量:未來1500多畝的青宏杏林,年產量可達75萬公斤左右,按每公斤40元的市場價計算,年產值預計能達到3000萬元。
「我們的青宏杏已經通過了富硒檢測,成為平安富硒的又一個新產品,絕對是杏果領域的新寵。」而這還只是羅彬通過公司 基地 合作社 農戶,帶動大紅嶺村民發展產業的一個支點。在羅彬的整體規劃中,未來的大紅嶺,將建起以青宏杏為主的經濟果林4900多畝,以喬木和灌木為主的生態景觀林3000多畝。「整個項目用地1萬多畝,森林覆蓋面積將達80%。當歸、党參等中藏藥材種植,土雞散養等林下經濟也因此得到發展。」採訪最後羅彬告訴記者,大紅嶺生態田園綜合開發項目,最終將形成集生態保護、森林康養、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綜合型農林公園,在青宏富硒杏「趕走」漫天黃沙的同時,讓大紅嶺變成一個取之不盡的「聚寶盆」。
作者:李興發 來源:青海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