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四號坦克是德軍裝甲主力,PAK40則是步兵反坦克炮主力,產量上萬

四號坦克是德軍裝甲主力,PAK40則是步兵反坦克炮主力,產量上萬

四號坦克雖然不是二戰德國裝甲部隊的核心,但是憑藉著巨大的產量和可靠性,四號坦克是名副其實的德軍裝甲主力,是「虎」、「豹」坦克的重要輔助力量。與四號坦克一樣,PAK40型75毫米反坦克炮也不是德軍中最強的,但它同樣是步兵拖曳反坦克炮的中流砥柱。

超前的設計不被重視

德軍最初裝備的步兵反坦克炮是著名的「敲門磚」PAK36戰防炮,實際上在二戰初期這種37毫米口徑小炮並不算過時,至少能夠對付大部分的盟軍坦克,並且它輕便靈活,可以輕易地用卡車、履帶式摩托拖曳,必要的時候幾名炮兵也能推著走。

隨著坦克裝甲越來越厚,PAK37的打擊威力很快就過時了,1940年北非的德軍開始用上了PAK38型50毫米反坦克炮,這種火炮一度讓德軍取得了火力優勢,盟軍因此損失了許多坦克。

前線的戰鬥同樣關係著後方兵工廠的發展線路,1939年時,德國陸軍就已經意識到坦克大戰一旦展開,裝甲武器的升級就成為必然,37毫米火炮升級空間有限,無法滿足未來的作戰需求,於是和克虜伯、萊茵金屬公司兩大企業分別簽訂了合同,要研發新一代反坦克火炮,口徑定為75毫米。

前線的戰事發展太快,加上整體行動很順利,因此軍方對反坦克炮的需求就被暫時擱置了,當前遇到的坦克型號用PAK38加88炮就能應付。

KV-1危機、T-34危機

巴巴羅薩計劃實施後,德軍裝甲部隊驚異地發現自己的坦克單車戰鬥力完全不是蘇軍KV系列和T-34中型坦克的對手,尤其是開戰之初,KV-1型坦克頻頻以單車力戰多輛德軍坦克;而KV系列坦克經過初期的消耗之後,T-34中型坦克又開始發威,生產數量開始上升,給德軍製造了著名的「T-34」危機。

通過對繳獲坦克的測試,德軍悲觀的發現現有主力坦克裝備的37毫米炮和24倍徑75毫米炮對兩款新坦克無能為力,即便是50毫米的PAK38勝算也不大,只能在近距離有機會擊穿其正面裝甲。

在此情況下1939年提出的反坦克炮計劃被重視起來,萊茵金屬公司設計出了PAK40型75毫米反坦克炮,並順利投產裝備部隊。

優秀但略顯笨重的PAK40

PAK40設計時要求能夠讓士兵們快速上手,操作簡單可靠。75毫米炮身直接放置在105毫米輕型榴彈炮的炮架上,因為缺少輕合金,主體用鋼材料,導致重量進一步加大,火炮拖曳狀態重1.5噸,戰鬥狀態1.425噸。

可以發射穿甲彈在內的多種彈藥,火炮射速14發每分鐘。發射鎢芯穿甲彈可在1000米外擊穿116毫米均質鋼裝甲,1500米外可擊穿102毫米均質鋼裝甲,已經具備了在中遠距離擊穿盟軍中型坦克的能力。身管壽命較短,只有600發,顯然這是為戰時而設計的。

因為過於笨重,PAK40無法依靠人力進行遠距離機動,只能依靠牽引車,然而在廣闊的東線戰場上,尤其是春季凍土層融化,即便是有牽引車對PAK40來說也是一場災難,經常深陷泥潭無法自拔。

反坦克炮的主力

一般認為德軍中最優秀的反坦克炮是88系列,但是這個系列的火炮不僅更加笨重,而且數量要少得多,因此大部分的步兵師還是更傾向於裝備PAK40這樣各方面性能均衡一點的武器。

從1941年被重視後,PAK40型火炮總共生產了一萬多門,其中1942年生產2114門,1943年生產了8740門。這些火炮不僅被用來分發給步兵師,還被用來裝上坦克底盤製成坦克殲擊車,也就是著名的黃鼠狼系列,不過更多的黃鼠狼是裝備繳獲自蘇軍的76.2毫米野戰炮。

在東西戰場上,PAK40反坦克炮以及其衍生產品都給盟軍造成了不小的麻煩,雖然沒有88炮那樣風光,但是卻堅持到最後,的的確確是德軍的主力反坦克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丹書戰史 的精彩文章:

二戰德國研發潛射導彈,美軍繳獲資料後倒吸一口涼氣,太超前了
經典的米格-21戰鬥機,航電落後,卻擊敗過先進的F-15戰鬥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