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當年北京人排大隊才能吃上一口三毛八的帶魚!

當年北京人排大隊才能吃上一口三毛八的帶魚!

還有不到一周就到大年三十了

相信各位家裡的年貨也都預備好了

雞鴨魚肉,米面糧油的都不能少

但最不能少的,就是承載著北京人記憶的,

充滿濃濃年味兒的——魚!

北京人春節講究吃上一口魚

這寓意著「年年有餘」,討個好兆頭

尤其是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憑票供應

得排隊才能買到的帶魚!

其實最開始北京人也看不上帶魚

早年帶魚和8分錢一斤的螃蟹一樣,沒人買!

尖牙,銀白色的「怪魚」還得切成段兒吃

遠沒有有頭有尾的鯉魚吃著好

五十年代的時候,帶魚可真上不了桌!

五六十年代的時候,副食店裡的

大小黃魚、鱠魚、平魚、蝦管夠

後來這些魚蝦供應不上了,只有帶魚

大夥買了帶魚回去吃的時候心裡也犯嘀咕

這魚身上的白霜是油還是鱗?刮不刮?

那時候報紙啊飯店都開始推廣帶魚

等咱北京人一吃,還真不賴!

這魚肉又滑又嫩,刺兒也好挑

一時間,帶魚成了北京賣得最火最好的魚

就連回民朋友們也來排隊買上幾斤回去

帶魚的價格從一毛九到四毛七

一斤帶魚能分上五個檔

後來窄點的兩毛五一斤,寬點的三毛八

無頭帶魚能賣到四毛二!

這時還都是國產帶魚,肉是又緊實又香!

八十年代供不應求了,就有了進口帶魚

看著真不賴,條大頭也大

只可惜中看不中吃,吃著跟鋸末似的,太松!

想吃上順口的帶魚,您得早早地去排隊

後台有位「久子」朋友曾聊到過帶魚:

「當年去崇文門菜市場買帶魚得起早排隊

七點半開門,六點到那都排不上號

一開門沒多會兒就聽見:『三毛八的沒有了』

就只剩兩毛五和五毛五的了...

這兩毛五一斤的也就有皮帶那麼寬

五毛五一斤的吧是好,但哪買得起

每月購貨本上就那麼點定量,還吃不上順口的

只能白白排了半天的隊,一呼而散

那個失望啊,有過生活的人才體會得到!」

以前《我愛我家》里還說過帶魚呢:

「咱吃帶魚吧,買最貴的,買三毛八一斤的!」

三毛八的那可是極品銀白色的帶魚,鮮亮

只可惜那可真買不著,買著了您就算抄上了!

做帶魚的時候那股帶魚臭聞著都「香」

黑眼睛是國產的,又長又寬的黃眼睛是進口的

干炸別買小的,紅燒買中等的

汁也別收乾淨,浸泡一宿,改天吃時收汁

這做法也就是北京的「隔夜帶魚」

老北京人燉帶魚的時候,

愛用醋,去腥又提鮮,味兒聞著就香

帶魚味兒整個院兒,甚至滿衚衕都能聞著

這個味兒一到春節滿北京都能聞著

吃著就更香了,吃完帶魚還能吃魚湯兒泡飯!

吃帶魚的時候還得小心點慢著點

一方面是斜著切的帶魚,斷刺兒太多了

斜著切是為了顯著帶魚的個兒大

另一方面是想把魚刺兒留下來烤著吃

而黃花魚也還是北京人餐桌上常見的魚

這個是有源可溯的

早在清朝,黃花魚叫「石首魚」

那時的黃花魚可是能作為貢品運到北京的

就算到了現在,北京人喝酒也愛吃炸小黃花魚

平魚也是北京人愛吃的魚

那時和黃花魚一樣,都是奢侈的了

平魚燉完了吃的時候,肉是又細又嫩

不過最好吃的,還是燉魚用的那個蒜,入口即化

前些年過節的時候,單位都會發凍魚

尤其是發的凍帶魚,那可是舟山帶魚

櫻桃小嘴黑眼睛,銀白色的魚身

這一路抱著回家心裡就想著怎麼吃了

圖片來源於:花兒

不過除了紅燒,這魚夾烙餅吃也香

提前先把帶魚或是平魚給腌好,入味

第二天再用油給炸透、炸酥才好吃

趁熱夾著烙餅咬上一口,那叫一個香

魚肉入了味,魚刺兒也炸酥了!

圖片來源於:花兒

要說北京人和魚的故事那可多了去了

上個世紀的時候,春節為了吃魚

家家戶戶都讓孩子早點出去排隊買魚

年輕氣壯的孩子們時常為了買魚打起來

您看看,這口魚對北京人來說意味著太多了!

前些年春節的時候,北京還有個新聞

有人想拎著帶魚上地鐵,愣是被攔下來了

認為是有問題,死活不讓帶上車

您說說現在就想買點帶魚吃,都不好回家了...

不過現在這時代也是越來越發達了

舟山帶魚也說買就能買了

甚至在網上就能買到凍帶魚送到家

不過不知道為什麼這兒時的東西

甭管現在怎麼做,吃起來都不香了

但兒時記憶中的味道,卻永遠都忘不掉

要說還是小時候春節時的味兒香

一到飯點兒,衚衕院里飄香的帶魚叫人流口水

吃完了剩的魚湯泡上米飯都能吃上兩大碗

小小的一條魚承載著北京人多少回憶

現在內心都還是老北京春節的那一口香...

老北京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富察春兵 的精彩文章:

歷史上的今天:慈禧太后誕辰
那些黑清的人就是低級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