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再吃,你再吃——病從口入知不知道???!
「病從口入」是人們耳熟能詳的詞語。在人們衛生條件不好的時候,許多傳染病不僅經過呼吸道傳播而且也會經過消化道傳播。即便是吃了不幹凈的東西,也會拉肚子,這些也都成為了常識。
隨著環境衛生改善,傳染病也逐漸被控制,以往曾經危害人們生命健康的傷寒,霍亂等經口傳播的傳染病已經逐漸消失在大眾的視野里。然而現在許多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取而代之,亞健康,心腦血管疾病,癌症,器官異常成為了人們健康的主要殺手,而糖尿病,肥胖症,脂肪肝面廣量大。醫院裡經常是門庭若市,醫生是夜以繼日,而患者也苦不堪言。痛定思痛後,發現現在大多數的慢性疾病竟然都是與生活行為習慣相關,而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中,又以吃最為重要。
人不能不吃東西,吃是人的本能,嬰兒出生後不加教導,便會吮吸母親的乳汁。豈止是人,所有的哺乳動物皆是如此。
人應該怎麼吃?對於這個問題,人們幾千年來確實沒有停止研究,但卻並沒有從如何從飲食健康這個角度去加以細究。因為在漫長的農耕時代,生產力有限,人們能吃到的糧食並不豐富,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有吃的就不錯了,所謂「飢不擇食」。當然也有「朱門酒肉臭」的,也有提到「腦滿腸肥,百病叢生」的,但那些終究是少數人能「享受」到的,並沒未普及到大眾。
隨著工業化進程的推進,社會生產力大幅度提高,人們餐桌上的食品極大地豐富起來,儘管在這個世界上仍有部分地區的人民,食不果腹,瘦骨嶙峋地等待著聯合國總署派送的食物。但也有不少地區飲食已經過量了。飲食過量又缺少體力活動,由食物轉化的能量大大過剩,過剩的能量便會轉化為脂肪,在人體內存積起來,肥胖由此而來。
中國人歷來不會對肥胖太反感,因為能胖起來的都是富貴之人,無饑荒之苦,即所謂「有福之人」。所以把肥胖成為「福相」。如果只是稍有發福,還是蠻可愛的。但如果胖到連路都走不動,樓也上不了,那就是病了,這病就是肥胖症。現在這些倒也不是大事,走不了路有代步工具,上樓可以乘電梯,這些都能解決。但是肥胖會讓人體內部出現異常,高血壓,糖尿病,血脂接踵而至。血脂一旦不正常就容易發生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是指血液流動時對血管的壓力過高,那些比較脆弱的血管便會破裂,出現腦溢血等。糖尿病呢,會損傷人體的血管,包括眼部的,導致視網膜發生病變,到了下肢,便會出現壞疽足。肥胖會直接影響到人的心臟和腦的血管,直接威脅到人的生命。所以,肥胖成了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不僅如此,微胖代謝紊亂甚至還會形成脂肪肝,膽結石和大腸癌,甚至乳腺癌也多見於肥胖的婦女。肥胖之後人的體重也會給人的關節帶來額外負擔,腰椎病,膝關節乃至扁平足,跟骨骨刺等病症不都是因為骨骼承受不了這些重量了嘛。
既然過度進食引發的肥胖這麼嚇人,那減肥是不是迫在眉睫了,是不是不吃,或者節食就能解決問題。由不少的人會之只喝水而不進食來減肥。絕食和達到半飢餓狀態的減肥方法已經沿用了數個世紀,到今天它仍然流行。在控制食慾,進食少的情況下,一定時期內的確可以達到減肥的目的。但是一旦停止,之前所禁止的,大部分人會再次吃回來,甚至吃的比絕食前還要多,體重會再次反彈。這就完了嗎,不,絕食減肥對人體的危害絕不止此。
優質蛋白質的補充不足,包括保持人皮膚緊緻膠原蛋白,大多數絕食者都會有皮膚鬆弛的狀況;維生素也補充不足,維生素A對維持人體基本的生理功能有重要總用,當維生素A長期缺少的時候,人體的骨骼,眼部視力都會出現問題;維生素C是還原劑,能延緩人體的衰老。而且維C能阻斷亞硝胺等致癌物質在體內的形成,因此又具有防癌的作用。
所以飯還是要吃的,飲食者,人之命脈也。無需解釋,其理自明。人還能不吃東西嗎?
我國人口眾多,幾千年來「糧食」一隻是十分熱門的話題。「民以食為天」。已經很生動形象地表達了我國人民對糧食的地位。天,頭等大事也。老百姓沒吃的了,就會鋌而走險,上山落草,揭竿而起比比皆是。小則地方不安,大則可能要改朝換代了。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來,經過了許多的艱難挫折後,總算解決了十幾億人口的吃飯問題。但是,一旦豐衣足食了,就應該考慮怎麼吃才能有益於健康了。
蛋白質是需要的,人體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由蛋白質構成的,而蛋白質的來源是食物中的但比之,植物蛋白雖好,但利用率不及動物蛋白,豬肉蛋白雖好,但伴隨的是脂肪過多。所以牛奶,雞蛋,魚類,家禽等都是優質蛋白。
多吃新鮮蔬菜有益於健康。
眾所周知,信心蔬菜中富含維生素,礦物質,纖維素。維生素能延緩人體衰老,還具有抗癌的作用。β胡蘿蔔素能合成維A,它是上皮細胞新陳代謝所必需。蔬菜中豐富的纖維素不會被消化吸收,在腸道中能夠減少膽固醇和致癌物質的吸收,因此有利於預防動脈粥樣硬化和大腸癌。
建議多吃水果,水果不但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和纖維素,而且香甜可口。水果中富含果膠,黃酮等物質,有防癌之用;而且水果食用之前無需烹調,營養物質保存完好。
康艾伴侶在此祝您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