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瑜伽師地論》真實義品:所知障凈智所行真實凈障門凈方便(2)四種尋思(1)名尋思

《瑜伽師地論》真實義品:所知障凈智所行真實凈障門凈方便(2)四種尋思(1)名尋思

《瑜伽師地論》真實義品(65):

所知障凈智所行真實(54)凈障門(11)

凈方便(2)四種尋思(1)名尋思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六:

二、二、四、二、二、二、一、四種尋思

云何名為四種尋思?

這四種尋思是什麼意思呢?這是征,下面是列。

一者、名尋思,二者、事尋思,三者、自性假立尋思,四者、差別假立尋思。

這是列,下面是解釋。

二、二、四、二、二、二、一、一、釋得名

二、二、四、二、二、二、一、一、一、名尋思

名尋思者:謂諸菩薩於名唯見名,是名名尋思。

釋遁倫集撰《瑜伽論記》卷第九(之上):言「於名唯見名、及於事唯見事」者︰景云:凡夫妄執、名屬於義、義屬於名,若有其名、必有其義應,如是執著︰是遍計所執。菩薩觀名、但假施設,依名求義、必不可得,是故觀名、唯見名事、即是體,亦名為義。菩薩觀見、依他、圓成實性、離言施設假立,名本不相稱,故唯見事、不見有名。

泰云:「於名唯見名」者︰西方有二釋︰一雲︰於名、唯見分別性無體。二釋雲︰於名、唯見依他性名,不見分別性名。於事、唯見事。二釋亦爾。測云:此尋伺觀,唯見、依他似名。唯言、簡異外人見實名言。故言︰唯見名。故《攝大乘論》雲︰此中「名」者︰謂色受等。亦攝名因、名果句等。「尋思」此名︰唯意言性、唯似、非實。不離意言,名︰名尋思。

這裡先解釋四種尋思,解釋四種尋思的時候,是略一點。後邊解釋四種如實智,就詳細了一點。這裡說四種尋思,實在就是修唯識觀的方法,應該說是很重要的;但是能明白這個道理,也還要用點心才可以。什麼叫做「名尋思」呢?「尋思」,就是思惟的意思、就是觀察的意思,當然這裡邊應該有修奢摩他的止。「尋思」就是觀了,就是觀察的意思。但是這個地方,單說觀,沒有提那個止。

這是修止觀的事情,毗缽舍那的四尋思、四如實智觀是在奢摩他裡面修,當然應該是在沒有修止觀之前,應該有聞思的過程,先是學習佛法了的。「聞」就是學習佛法;「思」,學習的時候還要專精思惟,達到一個程度的時候,就可以修止觀了。四尋思、四如實智就是加行位,就是開始修止觀的時候。

「謂諸菩薩於名唯見名,是名名尋思」:「謂諸菩薩」,就是說這些發無上菩提心,想要得無生法忍的這些人。「於名唯見名」,對於這個名字,只看見它的名字,不看見有其它的事情。「名」,譬如說是色受想行識、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眼識乃至意識,這十八界,一切法都是「名」字。菩薩修止觀的時候,於「名」只看見「名」字,這就叫做「名尋思」。

「於名唯見名」,對於「名」,就是名句;能詮顯法義的這些名言、文字、文句叫作「名」,「唯見名」,在奢摩他裡面思惟、尋思的時候,對於能詮的名唯獨見它是名,唯獨看見這個名。這表示,本來這個名是詮顯義的,顯示一個道理或者顯示一件事。

《阿彌陀經》都是字,都是一個字一個字,也是一句一句的,就是名句,名句裡面介紹一件事,介紹了阿彌陀佛國的依正莊嚴,介紹怎麼到阿彌陀佛國去,誰弘揚這個凈土法門?六方諸佛!就是介紹這件事。所以有能詮的名,有所詮的事。若是讀《解深密經》、《大般若經》也可以說是有能詮的名、也有所詮的義,「事」和「義」其實是一回事,有能詮顯的名,有所詮的義。但是菩薩在奢摩他裡面修如是觀的時候,只見有名,不見有事可得、不見有義可得,所以是「唯見名」,前面講到「假名安立的一切法是畢竟空的」和這裡意思是一樣,「是名名尋思」,這就是名尋思。

說唯識無義,這裡說「唯見名」,其實就只是看見這個心的分別,所分別的境界無所有、所分別的境界不可得,所以「於名唯見名」,是這樣意思,這就叫做「名尋思」。

若只是在書本上這樣學習,把本子合起來就不管這件事了,那當然是一點用也沒有,就算偶然想起來也沒有用。若是靜坐修止觀的時候,能作如是觀,可就有不同,有什麼同呢?因為有奢摩他的力量,幫助修觀的時候,對這件事,淺白地說:就是印象非常深刻,「見山不是山,見水也不是水」,見了老虎即非老虎,就是名裡面沒有義可得。就是和任何人交談的時候,止觀也可以現前,就是聽他說什麼、什麼話,立刻也可以這樣,只是名言而已,裡面的義是不可得,會這樣子想。這個時候內心裏面是什麼境界呢?就能夠由名言而趣向無名言的境界,而不停留在名言這裡,思想就會這樣子。禪師說:「不為天下老和尚的舌頭所動」,這是有道理的!「於名唯見名」就是這樣子。

韓清凈《披尋記》:「於名唯見名者:何等為名?謂即於相所有增語。」

「何等為名」,什麼叫作名呢?「謂即於相所有增語」,在一切法相上增加上的一句話,有兩角、有頭、有四個足或者是有毛,這個名字叫作「牛」,牛是增加上的一句話,它本身是沒有這個名字,這就叫作「名」。就是唯看見這個名,而不看見有名所顯示的義。

喜歡作者請讚賞

作者|觀諸法如

校對|如檀 美編|如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佛學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瑜伽師地論》真實義品:所知障凈智所行真實凈障門(7)障因緣(7)釋八分別(5)愛分別、非愛分別
美之全貌-敦煌莫高窟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