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我國國土遼闊,人口眾多,為何還要從印度進口大米?原因並不深奧

我國國土遼闊,人口眾多,為何還要從印度進口大米?原因並不深奧

眾所周知,中國是世界上的糧食大國。但是由於我國人口眾多,本國的糧食並不能完全滿足人民所需。所以,儘管如今已經有了雜交水稻,使得水稻產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是我們國家仍然需要大量地從其他國家購入大米,以滿足人民生活的基本需求。可是,印度與我們的人口數量差不多,而種植技術遠遠落後於我們中國,為什麼印度卻大量出口大米呢?

可能有的人會說,我們國家國土幅員遼闊。如果缺少大米,為什麼不大量開墾農田,種植大米,來滿足這十幾億人的吃飯問題呢?幹嘛還非要從別的國家購入,來花這個錢呢?其實,我們國家之所以要大量購入大米,背後的原因並不簡單,這裡簡單說幾點,以供參考。

首先,就是要考慮我們國家土地的實際情況。我們國家雖然幅員遼闊,國土面積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但是可用於耕地的面積佔比卻並不高。而且在這些可用於耕地的土地中,我們還要考慮土質環境是不是適合種植大米,是不是有別的農作物種植起來更加妥當。因此,儘管國土面積足夠大,但是要解決十幾億人吃飯的問題,這大米的種植量還是不夠的。

其次,有的人可能會考慮開墾荒地。其實,適宜耕種的土地已經被開墾,而除了種植糧食,我們還有保護生態環境的需求。如果我們一味地追求糧食產量,那當然是完全可以滿足國內所需的。不過,那樣的話必然會破壞生態環境,這樣的話,反過來還需要使用更大的代價來恢復生態。如此算來,得不償失。

因此,我們國家必須要花錢從國外購入大米。否則,市場上的大米一旦供應不足,根據市場變化規律,那必然就會導致糧食的價格上漲。人們一旦在滿足生活基本需求方面消費的比重增加了,那麼隨之而來就會帶來在滿足精神需求方面的消費比重減少。

試想,一個家庭,原本的固定收入可以滿足基本吃喝,剩餘的錢還可以周末看場電影吃個大餐,結餘一段時間可以出去旅遊,再過幾年又可以買車等提升生活品質。而糧食的價格一旦被提上去,那麼就尷尬了,原本可以十分輕鬆的生活一下子變得拘謹起來,原本可以出去散散心的費用全部被拿來換糧食,滿足基本需求了,想要提高生活質量的花費就更是沒可能了。

這樣一來,人們肯定就會對於現實生活感到不滿,幸福指數必然是直線往下掉。如此,社會的安定和諧必然也會受到影響。

既然我們國家的糧食生產面臨著這些問題,印度自然也會面臨同樣的問題。那麼印度為什麼沒有從別國購入糧食,還要大量出口大米呢?

這是因為,印度儘管國土面積不如中國這樣大,但是可用於耕種的土地面積卻與我們國家相當。印度的氣候十分適宜種植水稻,那裡氣候濕熱,每年可以至少種植三季水稻,甚至一年四季都種植水稻,因此,水稻的產量自然比我們國家還要多。

而且,近年來我們國家大力發展工業,印度卻仍然停留在農業為主的發展階段,因此,印度只好繼續種植水稻,因為一旦水稻種植停止下來,沒有工業作為支撐的印度國內便沒有了經濟支柱,很快就要面臨沒有飯吃的局面。而長期的不斷種植水稻,又使得印度沒有閑暇發展工業。如此惡性循環,導致如今印度的經濟還是很不發達。

很多印度的農民沒有其他的收入,只能夠靠賣大米來換錢,好買其他的生活必需品。而且,賣糧食的錢根本不足以滿足當地農民的生活所需,沒辦法,他們只好繼續種植水稻,這也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進入一個怪圈,停不下來。而且如此循環往複,印度人大量往國外賣大米,而自己國家的國民往往反而吃不起大米。

儘管印度政府並不向印度的農民徵收大米,允許印度農民自由支配大米,但是印度農民的生活依然是很貧困的。他們不得不繼續種植、出口,長期陷入這種無奈的循環當中。

如此對比之下,我們國家如今飛速發展,國富民強,法制健全,人民生活富足。作為中國人們共和國的合法公民,沐浴在各項利國利民的政策中,相信我們每個人都感受到了強烈的幸福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史浮沉 的精彩文章:

獨臂上將賀炳炎:逝世59年後,兒子代替他接受檢閱,完成父輩之夢
蘇聯滅掉70萬關東軍後,中國連忙去撿破爛,光是武器就拉了好幾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