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今晚,來看看老鄉家的年夜飯吧

今晚,來看看老鄉家的年夜飯吧

科技日報記者 王迎霞 史俊斌 葉青 趙漢斌 劉昊

一年一次的年夜飯,或許是寓意吉祥如意的,或許是平日捨不得買的。吃的是喜悅,品的是親情,縷縷飯香中都是家的味道。

尤其於脫貧群眾而言,這頓飯是現今幸福日子的寫照,更是對來年美好生活的期許。

1月24日晚,科技日報記者將目光轉向別人家的餐桌,特從寧夏、陝西、廣東、雲南、廣西五地發回報道。

希望通過這一道道豐盛的菜品,看到國人大步奔向小康生活的活力,更有決戰決勝脫貧的生機。

寧夏丨脫貧戶吃上「滿漢全席」

晚上6點剛過,寧夏科技廳駐海原縣關庄鄉高台村第一書記曾明和扶貧幹部趙兵兵、李群,就收到了村民姜海強讓念大學的孩子發來的視頻和照片。他要晒晒他家的年夜飯。

姜海強家頭一次吃上如此「排場」的年夜飯,全家人喜氣洋洋。受訪者供圖

紅燒鯉魚,小炒肉、炸油果……好一桌豐盛的飯菜!記者看到,桌上還擺了水果和飲料,煞是喜慶。

「看看今年,想想去年,咋感覺這麼不真實呢?感謝黨和政府,感謝科技廳的幫扶!」視頻里,姜海強笑不攏嘴。

這是讓科技廳駐村扶貧幹部牽掛的一家人。

家中7口人,5個讀書的孩子,因為缺少勞動力,種地產量又低,常年入不敷出。2014年,駐村工作隊了解到姜海強家的情況後,將其申請成為建檔立卡戶,享受國家精準扶貧相關政策,同時開展「種養一體」幫扶計劃。

姜海強引進了青薯9號、青薯168、冀張薯12號等適宜當地的優良馬鈴薯品種,獲得了免費籽種,並學習科學種植培訓。他家的馬鈴薯原來畝產2000斤,一下子增加到了4000斤,這讓種了一輩子地的他很是佩服。

養殖方面,科技廳幫助姜海強選進了西門塔爾、夏洛萊等優良品種。在政府的惠民政策下,他貸到貼息貸款5萬元,養殖規模從原來的5頭牛增加到20多頭。

2019年,姜海強一家終於脫掉了「貧困帽」,人均年純收入達到7000多元,他成了全村致富帶頭人。而經過科技廳近8年的駐村幫扶,高台村也高質量脫貧摘帽,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的41%降至0.72%,脫貧攻堅戰取得圓滿勝利。

「開春我還想著擴大一下種植和養殖規模,現在高台脫貧了,科技廳還支持嗎?」微信那頭,姜海強問。

「脫貧不脫鉤,脫貧不脫政策!你放心,只要是老百姓發展致富的建議,科技廳都想辦法支持大家!」

看到扶貧幹部的回復,姜海強打出了一串串欣喜的表情。

陝西丨水蓮村美食風俗有淵源

國人的大小節日都離不開一個字——「吃」,陝西省渭南市水蓮古村人也不例外。

水蓮村的歷史最早可上朔至仰韶龍山時期,它是典故「秦晉之好」與「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出處,屬中國傳統古村落。

水蓮古村古味十足。史俊斌 攝

大年三十也就是「月盡」到正月初一是不能幹農活的,俗稱「絮活」,否則就意味著來年你有干不完的農活。按照風俗,這一天晚上要吃「錢串子」。

所謂「錢串子」,其實就是細臊子面。聽老人說,在封建社會把流通的貨幣叫麻錢,中間有個方孔,為了攜帶方便,人們通常把麻錢用牛筋或者耐磨的細繩串起來,一百枚為一串。「錢串子」面寓意串錢的細繩,月盡晚上誰吃的面多,就意味著來年掙的錢越多。

年三十守夜是祖上延續下來的一個重要習俗,家族中所有男子必須要到家族中最年長者(族長)家中守夜。人到齊後,主家就端上來一盆軟柿子,然後用開水一燙,去皮,一人吃一個,稱做「吃忍柿」。「忍柿」與「忍事」諧音,希望大家來年學會隱忍。

吃完「忍柿」,大家圍成一圈,邊吃菜邊聊天。雖然酒不是什麼陳年佳釀,菜也不是什麼山珍海味,但大家吃得津津有味,聊得海闊天空。今年的收成、來年的打算、從前的往事、未來的憧憬,盡在其中。

水蓮古村老鄉家的年夜飯。史俊斌 攝

不知不覺,時針已慢慢指向十二點,祭祖燒紙的時間到了。禮畢,每人發放一個「人餛飩」。這是饃的一種,外表和餛飩相似,裡面包著調料、蔥段、鋼幣等。它不能給別人吃,也不能吃別人的,否則就把「福氣」給別人了。

伴著窗外斷斷續續的鞭炮聲,漆黑的年夜變得不再尋常,驟然增添了幾分節日的氣氛。

廣東丨潮汕人最懷念童年味道

鹵鵝和海鮮是潮汕人年夜飯桌上必不可少的主菜。

無鵝不成宴。

在廣州工作的魏潔有個「潮汕胃」,無論走到哪裡,她最為挂念的依然是家鄉的鹵鵝,因為它充滿著「童年的味道」。

在物質匱乏的年代,只有春節、中秋才會宰鵝、祭祖、拜神,然後全家食用。「除夕前一天,家家戶戶都會支起大鍋鹵鵝,那個香味啊,想起就流口水。」小時候的她會一直守在大鍋前,等著吃新鮮出爐的鵝掌。

備受潮汕人喜愛的小吃——鼠曲稞。葉倩 攝

潮汕人講究意頭。年夜飯的佳肴少不了魚,寓意著大吉大利,年年有餘。而炒大蒜,則是祈望來年「有錢可算」,也就是收入節節高升,口袋滿滿。

在潮汕,逢節必有粿,年夜飯當然少不了。「粿」是用大米做的,有甜、咸之分。鼠曲粿印成桃形,表達對健康長壽的追求;紅桃粿染成紅色,代表吉祥如意。

「雖然現在很多家庭都到酒店、餐廳吃年夜飯,全國各地的各種美食都能吃上,但這幾樣傳統菜,一定會點的。」魏潔說。

雲南丨滇式混搭風味

綠色山野氣息

雲南年夜飯的規格和檔次可謂是豐儉由人,一般由主人家的人數來定,以本地風味為主。除夕夜,只要父母健在,弟兄姊妹都要聚集到老人身旁,善良淳樸的雲南人,不善表達內心豐富的情感,就用自己最拿手的「看家本領」和時令菜肴混搭,展示的往往是自己記憶中兒時的味道。

在大理洱源一帶,魚和乳扇是年夜飯的主角。魚是洱海流域的鯽魚,以砂鍋魚或酸辣魚見長,象徵著「年年有餘」;而乳扇是一種由牛奶手工製成的無添加乳製品,可以油炸,可以烤制,也可以「中餐西做」,由此一代代傳承著地域文化和味覺記憶。

南方人不擅長做麵食,但「北風南漸」中,也能端出一盤像模像樣的餃子,借用了北方團圓、富貴、吉祥的寓意,送上最暖心的祝福。雲南人的餐桌雖風情各異,但都絕不會看不起綠色的蔬菜。雞鴨魚肉吃厭了,一碗青山碧水般的菜心白菜湯,一碗骨頭燉蓮藕蘿蔔慈姑洋芋芋頭的雜鍋菜,卻是最早見底的好味,也是人們飲食觀念、營養觀念轉變的縮影。

今年的年夜飯,同樣是除夕的歡聚,卻也因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我們家好幾位醫生都因堅守崗位而「缺席」。他們也是今年年夜飯的熱門人物,通過視頻連線,他們都在為醫護崗位上盡心盡責。

所有人都有共同的心愿,也祝福武漢,祝福昆明,祝福我們偉大的祖國!

廣西丨端起豐收的葡萄酒乾杯

夜幕降臨,徐徐亮起燈火的侗寨星光點點。

「今年準備了七八道菜,啤酒鴨、烤牛肉、烤豬肉、土雞……」在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同樂苗族鄉歸東村,脫貧戶李紅輝幫父親打起了下手,和家人一起準備著年夜飯,臉上抑制不住著喜悅的笑容。

李紅輝一家在2019年脫了貧,這是脫貧後的第一頓年夜飯。辛苦了一年,一家人忙著張羅犒勞下自己。

「日子越過越紅火。」李紅輝說,去年靠種植葡萄、茶葉和自釀葡萄酒掙了錢,家裡還置辦了熱水器、冰箱、洗衣機。

今年,李紅輝還把幾個伯父和叔叔叫到家中一起過年,「叔伯兄弟過年聚在一起,熱鬧熱鬧!」

「來,乾杯!」圍坐在擺滿了豐盛的飯菜的餐桌旁,李紅輝和大家一起舉起斟滿了自家釀的葡萄酒的酒杯,彼此祝福新年快樂。

「新的一年,我們要護理好葡萄,收更多的葡萄,釀更好的葡萄酒。」李紅輝和家人們一邊吃著年夜飯,一邊聊起了新年的願景。歡笑聲,不斷從侗寨傳向四方……

來源:科技日報 文中圖片視頻均由作者提供

編輯:岳靚

審核:王小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視覺中國、IC photo被約談!暫停服務全面整改
漫說「天琴一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