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瑜伽師地論》真實義品:所知障凈智所行真實凈障門凈方便(9)四如實智(4)自性假立尋思所引如實智

《瑜伽師地論》真實義品:所知障凈智所行真實凈障門凈方便(9)四如實智(4)自性假立尋思所引如實智

《瑜伽師地論》真實義品(72):

所知障凈智所行真實(61)凈障門(18)

凈方便(9)四如實智(4)自性假立尋思所引如實智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六:

二、二、四、二、二、二、二、四、差別假立尋思所引如實智

云何差別假立尋思所引如實智?

釋遁倫集撰《瑜伽論記》卷第九(之上):「第四如實智」中︰景云:且如一色,即是非有、非無、不二之義。以︰此一色法中,遍計所執色、是非有性。依他起色、是非無性。總此二義,非有、非無、名為︰不二。遍計所執、隨言說性、不成實,故非有。依他起、離言說性、實成立,故非無。此就「非有性、非無性」以明︰不二。

什麼么叫做差別假立尋思所引如實智呢?

二、二、四、二、二、二、二、四、一、總標

謂諸菩薩於差別假立尋思唯有差別假立已,如實通達了知色等想事中差別假立不二之義。

「謂諸菩薩於差別假立尋思唯有差別假立已」,謂諸多的菩薩,應該也包括聖位的菩薩。「於差別假立尋思」,前面是自性假立,只是說色受想行識,識以了別為性、為自性,受以領納為性,那麼這叫做自性假立尋思。「差別」呢?這就複雜了一點,「差別假立」,就是安立了各別不同的事情,去觀察這些事都是「差別假立」。「唯有差別假立已」,另外沒有其它的事情。

「如實通達了知色等想事中差別假立不二之義」,這個「如實」的「通達」,不是虛妄分別,就是有了智慧通達了這件事,「通達」什麼事情呢?「了知色等想事」,就是了知「色等」一切事中的「差別假立」都是「不二」相。「不二」就是無二,無二相的道理,那麼是這樣意思。

二、二、四、二、二、二、二、四、二、別辨

二、二、四、二、二、二、二、四、二、一、舉有無性等

二、二、四、二、二、二、二、四、二、一、一、有性無性

謂彼諸事非有性、非無性,可言說性不成實故,非有性;離言說性實成立故,非無性。

第二科是別辨,分二科,第一科是舉有無性等,有性無性、有見無見這些事,分二科,第一科是有性無性。

「謂彼諸事」,「諸事」是依他起性和遍計執性,這些諸事,又是非有性又是非無性的;怎麼叫做「非有性」呢?「可言說性不成實故,非有性」,安立了名言,去講說各式各樣的事情,這是可言說性,有名言就可以言說性,就是用語言文字所表達的一切法,這樣的一切法性是不真實的,不能成立它的真實性,它是畢竟空的,所以叫做「非有性」。

「離言說性實成立故」,遠離一切名言的這一切法性,它本身真實是成立的,是有這麼一回事、是存在的。「非無性」,不能說它是沒有體性,只是不真實就是了,還是有體性的。

二、二、四、二、二、二、二、四、二、一、二、有色無色

如是由勝義諦故非有色,於中無有諸色法故;由世俗諦故非無色,於中說有諸色法故。

釋遁倫集撰《瑜伽論記》卷第九(之上):次、就二諦,明「非有色、非無色」以明︰不二。謂此遍計所執色空故,就勝義諦中、明︰非有色。此依他色、因緣法有故,就世諦說︰非無色。道理︰遍計所執色,就世諦理、亦無有體。今作文綺互,故勝義諦中、方說非有。依他因緣之色,設在勝義諦中、亦不除遣。以理事並行、不相妨礙。亦以作文綺互。但就世諦、以明「非無」︰唯上二門、類知有見、無見等、不二之義。謂依他色、有體為緣、能有於見。遍計色無體、不能為緣、能有於見,名︰非有見。亦可雲文略。具足應言︰有見非有見、無見非無見。依二性道理、以釋此文、以明不二。測云:言「謂彼諸事非有無」者︰出︰觀境假有,依他非有、無相。言「可言說性、不成實故,非有性」等者︰此明︰依他可言遍計所執性、故非有。離言依他、因緣有故、非無性。「如是由勝義諦、故非有色」等者︰依他起中,由圓實性故,無遍計色,故言︰非有色。依他世俗諦中,假說色是有,故︰非無色。

「如是由勝義諦」,勝義諦就是真如,「勝義諦故非有色」,這一切的色聲香味觸、一切法是沒有的,就是無相三昧,無相三昧是離一切相的,勝義諦的真如也是沒有一切相,所以「非有色」,「於中無有諸色法故」,在勝義諦裡面為什麼說沒有色呢?因為在勝義諦裡面沒有諸色法可得,色法都是寂滅了。在唯識上修止觀,觀察有名言相的言說法是畢竟空的,畢竟空是沒有色相的,而顯示勝義諦是離一切相,它是這樣子,所以也是說離一切法的。

「由世俗諦,故非無色,於中說有諸色法故」,世俗諦就指依他起。依他起性的一切法是由阿賴耶識的種子所變現的,虛妄分別為體性的,在「世俗諦」上承認有色法!是有色聲香味觸法、眼耳鼻舌身意、這一切法都是有的。「於中說有諸色法故」,在依他起裡面是有這一切法的,所以是不能說沒有。「非有色」是約勝義諦說、「非無色」約世俗諦說。前面有性無性,是無二相;這裡有色無色,也是無二相。

二、二、四、二、二、二、二、四、二、二、例有無見等

如有性無性、有色無色,如是有見無見等差別假立門,由如是道理,一切皆應了知。

這是「例有無見等」,例有見無見、有性無性來做比例。「如有性無性、有色無色」,如前面說有性、無性是無二相;說有色無色,也是無二相。如是前面有性無性、有色無色是這樣子。「有見無見等差別假立門,由如是道理,一切皆應了知」,我們也應該明白也是無二相,「有見」也是無二相,「無見」也是無二相,「有見無見」都是無二相。這些「差別假立」,假立「有見」假立「無見」、假立「有色」假立「無色」、假立「有性」假立「無性」,這都是差別的,不同的假立門。「由如是道理」,由勝義諦、和世俗諦的道理。「一切皆應了知」,都是無二相的。

若能如是如實了知差別假立不二之義,是名差別假立尋思所引如實智。

先是從文字上通達這樣的道理,然後在奢摩他裡面作如是觀,時間久了,就能確定這樣的見地,所以叫「如實了知差別假立」的「不二之義」,「是名差別假立尋思所引如實智」。

韓清凈《披尋記》:「如實通達至如實智者:謂於諸事不二之義通達所顯,於彼差別假立了知所顯,如說有性無性、有色無色,皆由觀待道理差別假立,如文自釋。如是有見無見等,廣如前說。差別分別一切皆是假立法門,皆應了知。若於其中離言自性,真實義性,名不二義,是應通達。如是通達,如是了知,名如實智。

「如實通達至如實智者:謂於諸事不二之義通達所顯,於彼差別假立了知所顯」,這些「諸事」,有這麼多的「不二之義」,都是通達的智能所顯示的。

「於彼差別假立了知所顯」,「諸事不二之義」是「通達」的智慧「所顯」;「差別假立」的這一方面是「了知所顯」,這樣子用「通達」和「了知」,這兩個智慧分成兩部分來解釋。

「如說有性無性、有色無色」,第一段文說「有性無性」,第二段文說「有色無色」。「皆由觀待道理差別假立,如文自釋」,說有性、說無性,說有色、說無色,都是由觀待的道理,就是由相對的道理,對有性說無性,對無性也說有性;對有色說無色,對無色說有色;這是相對的道理,這樣子差別的假立,就是不同的安立種種的名字,「差別假立」,「假立」,有立出來有性,也立出來無性,這樣差別,這樣的假立。「如文自釋」,如它那一段文,已經解釋了。

「如是有見無見等,廣如前說」,前面也解釋過了。「差別分別一切皆是假立法門」,各式各樣的分別,完全都是假立名字,假立名字有什麼好處呢?佛教徒可以依此為門,可以入於第一義諦、入於涅盤,「皆應了知」。

「若於其中離言自性,真實義性,名不二義」,在這裡面說到,「離言自性」是通於依他起和圓成實的;但是下面又說「真實義性」,真實義性就是勝義諦,那麼「離言自性」就是指依他起了。「名不二義」,就是由勝義諦和世俗諦來對論,有不二義。「是應通達,如是通達,如是了知,名如實智」。「如是」的「通達」,「如是了知,名如實智」,「如是通達」,那就是不二義;「如是了知」,那就是種種的方便的安立義了,這就叫做「如實智」。

「非有性、非無性」,這是不二之義,這是用「通達」的詞來顯示的。「於彼差別假立」,假立是有色、無色,是有見、無見,是有性、無性,這就是用「了知」來顯示。

喜歡作者請讚賞

作者|觀諸法如

校對|如檀 美編|如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佛學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瑜伽師地論》真實義品:所知障凈智所行真實凈障門凈方便(2)四種尋思(1)名尋思
《瑜伽師地論》真實義品:所知障凈智所行真實凈障門凈方便(4)四種尋思(3)自性假立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