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魯迅寫反七步詩罵民國政府獲稱讚,郭沫若也跟風,卻得到無數謾罵

魯迅寫反七步詩罵民國政府獲稱讚,郭沫若也跟風,卻得到無數謾罵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思想的解放,我們對於歷史以及歷史人物的評價也更加趨於客觀和多元,比如出現在語文書上的許多近現代知名作家,從前我們了解這些作家只是根據他們的作品,對於他們的印象也是片面的。但是隨著對於歷史越來越深入的學習,我們會愈加了解這些文學家的內在和人格。

比如我們都學過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我們據此了解到他是一位浪漫並且有著豐富想像力的詩人。但實際上他自己感情經歷複雜,用現在的話來說有些「渣男」,最終死得也很不體面。而郭沫若作為近現代文學界極具影響力人物,也遭受了不少唾罵。

郭沫若的學術成就確實很高,他在甲骨文、考古學和歷史研究方面,都是當之無愧的大家。除此之外他還寫出了許多品質上乘的詩歌和話劇,從前郭沫若是文人領袖,但因為諸多原因他也受到了許多批判。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德不配才,雖然文學成就極高但德行有虧,是一個軟弱的文人,特別是與同時代的魯迅老舍甚至是巴金相比。

以前他和魯迅做了同一件事,那就是改寫《七步詩》,寫了《反七步詩》,但是在民間的風評卻截然相反。《七步詩》是歷史上著名的詩篇,作者為曹操的兒子曹植,他在寫這首詩的時候面臨著十分危急的情況,那時候已經繼位的曹丕介懷從前曹操屬意曹植為繼承人的事情,準備除掉他,於是便刻意刁難,要求他在七步之內作出一首讓自己滿意的詩。

曹植知道這是兄長對自己動殺心了,要在這麼短的時間內作出讓曹丕滿意的詩很難,於是他乾脆隨心而作有感而發,借著一首詩闡述了自己對於兄弟情誼破裂的痛惜。這首詩中的名句為: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這樣直白而簡單的詩句,以豆萁和豆子比喻兩兄弟,讀來讓人心痛不已。

曹丕聽完之後也十分慚愧,於是便放過了曹植,這首詩也得以廣為流傳。抗日戰爭期間,這首詩再次成為了革命作家與壓迫者鬥爭的工具。1925年的時候,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校長楊蔭榆連同政府一起迫害那些無辜的愛國學生,他們不允許學生參與遊行與愛國活動,甚至還派出警察鎮壓他們。後來在一次鎮壓與反抗中,學生劉和珍不幸犧牲。

為了掩蓋他們逼死學生的罪行,楊蔭榆第一時間聯繫報社發布了一篇讚揚自己的意見書,其中將劉和珍這一類學生參與的愛國遊行說成「豆萁」,把他們單方面的壓迫比喻為「兄弟相煎」。

這種赤裸裸的顛倒黑白完全就是把讀者當成傻子,讀完這篇意見書之後魯迅十分生氣,於是他在寫完散文《紀念劉和珍君》之餘,還寫下了一首《反七步詩》,他將第一句改為,煮豆燃豆萁,萁在釜下泣。第二句則結合了當時的時事,以「我燼你熟了,正好辦教席!」兩句諷刺學校里那些只知道鎮壓學生運動的老師。

辦教席這件事是這樣的,1925年5月7日那天,一心想要鎮壓學生運動的楊蔭榆舉辦了一場宴席,在宴席上她提出想要開除劉和珍還有許廣平等六個學生領導。這場宴席表面上其樂融融,實際上就是無良教師與腐敗政府在商談如何處理那些威脅到他們利益的愛國學生。由此可見,魯迅這首《反七步詩》實際上是抨擊當時政府與學校的無恥行徑,為那些愛國學生髮聲,所以這首詩出版後民間叫好聲一片。

而後來郭沫若也寫了這樣一首詩,不過他不是為了抨擊什麼,而是單純地以自己的主觀意見來解析原詩,並且在此基礎上寫出了《反七步詩》,他在序言中道:「研究歷史人物主要是憑自己的好惡……」他雖然沒有否認曹植的文學成就,但是他覺得曹植這個人十分驕縱,被千古傳唱的《七步詩》也不算什麼名篇,因此寫出《反七步詩》也有證明自己的意思在裡面。他的原詩如下:煮豆燃豆萁,豆熟萁成灰。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不為同根生,緣何甘自毀。

在郭沫若看來,原詩中豆萁其實是富有犧牲精神的表現,燃燒自己來讓豆子成為了可食用的食物,所以這首詩是歌頌兄弟之間友情的。這種理解完全違背了曹植的意願,也不被大家認可,所以他這首詩寫出來之後招來罵聲一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史浮沉 的精彩文章:

中國最愛國的商人,傾家蕩產耗費數億給祖國買航母,如今依舊很牛
抗日時,八路軍的綁腿好處非常多,抗美援朝時卻為何棄之不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