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田忌賽馬的故事我們耳熟能詳,那你知道這兩人結局如何?出乎意料

田忌賽馬的故事我們耳熟能詳,那你知道這兩人結局如何?出乎意料

小時候我們看過很多有趣的故事,為了鼓勵學生,課本上出現的往往是故事的前半部分,至於結果,有的老師就不會主動告訴學生們了。比如鑿壁偷光的匡衡,我們只知道他年幼家貧,隔壁住了有錢大戶,匡衡用小刀鑿開與鄰居家相連接的牆,接著牆壁透過來的光苦讀的故事。

看起來,這個故事確實實在教育我們好好學習,刻苦學習。可是,匡衡後來的發展老師卻不會說了,之後,匡衡考取功名,做官之後,卻成為一個見利忘義的小人,這個就太負面了,老師自然不會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說出來。

另一個田忌賽馬的故事,大家也都很熟悉,那麼最終,田忌和孫臏的結局又如何呢?老師是不是也沒說過?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兩人後來如何。

田忌賽馬,講的是孫臏幫助田忌,在田忌的馬總體質量不如齊威王的情況下,贏得賽馬的故事。在故事中,之前田忌與齊威王賽馬時,總是敗給他。後來,田忌在孫臏的幫助下,以三局兩勝的結果最終贏得了比賽,田忌終於贏了齊威王。這個故事讓我們了解了巧妙運用遊戲的規則,也看到了孫臏的智慧。

在故事的最後,齊威王也認識到了孫臏的智慧,在田忌的推薦下,孫臏成為齊威王的軍事。此後,凡事軍國大事,齊威王都詢問孫臏的意見。孫臏的見解總是讓齊威王眼前一亮,自此後,孫臏在齊國的地位越來越高。

孫臏為什麼這麼有才能?原來,孫臏與龐涓為同門師兄,兩人跟隨老師同樣學習了許多治國方略和排兵布陣的方法。不過,孫臏的領悟能力更高,對師傅更加敬重,因此孫臏學得比龐涓要更紮實。龐涓嫉妒孫臏,暗暗用毒計陷害孫臏,將他的雙腳砍去,還在臉上刺了字。孫臏原本與龐涓都是魏國人,被害之後,孫臏去了齊國,龐涓成為魏國名將。

公元前354年,趙國起兵攻打衛國。作為衛國的盟國,魏國商量著出兵相助。很快,趙國的都城邯鄲被魏國包圍,僵持了一年,趙國漸漸不支,於是向相鄰的齊國與楚國求助。齊威王派孫臏與田忌,率領大軍幫助趙國還擊魏國。

當時,趙國的都城邯鄲已經被魏國攻破。按照田忌的設想,就要帶兵前往,直接與魏國交戰。而孫臏畢竟是熟讀兵法的,他的想法是調兵攻擊魏國,如此,魏國主力必定回頭防守,這樣趙國之圍就迎刃而解了。

這也就是圍魏救趙的故事。孫臏的主意得到了田忌的贊成,於是,齊國大軍聲東擊西,魏國很快不敵。而率軍攻打邯鄲的魏國將領正好就是孫臏當年的師兄弟龐涓。因此,很多人說孫臏之所以這樣做,就是為了保自己當年一箭之仇。 然而,孫臏的報復還沒有結束。

公元前342年,魏國又出兵攻打韓國。韓國是一個小諸侯國,自然不敵魏國大軍。韓國向齊國求助,孫臏再一次使出妙計,使得魏國大敗而歸。龐涓生性高傲,眼裡從來看不見別人,這次中了孫臏的計謀,又打了敗仗,龐涓在魏國地位大減。魏國原本已經逐漸發展成為大國,但是幾次失敗使得魏國掉下神壇,龐涓只好自殺謝罪。

歷史上關於孫臏的記載,幾乎是與龐涓的死同時消失。按照歷史學家的看法,孫臏之所以幫助齊國,屢建奇功,使得齊國逐漸走向霸主地位,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報當年自己被龐涓看下雙腳之仇。如今龐涓已經死了,龐涓所效忠的魏國也淪落為小國,孫臏知道自己建下了不世之功,自然樹敵不少。孫臏不願意陷入你死我活的爭鬥,於是在報仇之後就退隱山林了。

在他離開之前,也勸說過田忌。可是,田忌自視甚高。尤其是建功立業,受到齊國上下萬民愛戴之後,田忌更是放不下眼前的虛榮繁華。儘管孫臏已經歸隱,但是田忌卻不願與他一同隱去。結果,在馬陵之戰後,田忌果然被鄒忌陷害。

離間計向來是最傷人心的,田忌受離間計,無奈之下只好離開齊國,逃到了楚國。之後,齊宣王繼位。齊宣王對這段故事十分了解,知道當初田忌是遭人陷害的。於是,他登上大位之後就派人前往楚國請田忌回國,並官復原職。而歷史上,關於田忌的記載,到這裡也就結束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史浮沉 的精彩文章:

他是中國第一個數學博士,兒子獲諾貝爾獎後更改國籍,他至死也沒原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