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讓孩子假裝開心?可能既傷心又傷腦:研究發現,過度自我控制,可能降低孩子的執行能力

讓孩子假裝開心?可能既傷心又傷腦:研究發現,過度自我控制,可能降低孩子的執行能力

即使是還在上幼兒園的孩子,也總有不開心的時候。巧克力分完了,父母不履行諾言,最好的朋友不在身邊。一項針對148名幼兒園兒童的新研究表明,抑制失望情緒可能會降低認知任務的表現。

這項實驗研究將兒童隨機分為兩組,一組是在完成認知執行功能任務前感到失望的兒童,另一組是在任務前沒有失望情緒的兒童。

小組比較顯示,感到失望但假裝積極情緒的孩子在隨後的認知任務中表現不佳。其他三種兒童——沒有失望情緒的孩子,對禮物不感興趣的孩子,以及失望並表達了消極情緒的孩子——的表現沒有受到影響。

如何讓孩子們失望?

「失望禮物」實驗如下:研究者展示給孩子們四個小禮物(比如小玩具)以及一個令人失望的物品——泡沫方塊。研究人員要求孩子們按喜好順序排列這些玩具,然後告訴孩子們每張卡片上都寫著一種禮物的名字。只要完成迷宮任務,孩子們就可以從實驗者手中隨機選擇一張卡片,領取卡片上寫的禮物。

當然,在該實驗中,孩子們只會抽到泡沫方塊。即使你只有五歲,生活也會令人失望。在研究中,研究人員記錄了孩子的反應。孩子有沒有對收到的禮物表示感謝?是不是無動於衷?是不是表現出沮喪?而對照組的孩子們抽到了喜歡的禮物。

之後,研究人員使用了明尼蘇達州執行功能量表進行測量。

什麼是執行功能?執行功能指有機體對思想和行動進行有意識控制的心理過程。它涉及大腦的許多區域,這些區域統稱為執行功能網路。這個網路在孩子一歲後開始發展,3-7歲之間的發展最為迅速,隨後繼續以中等速度發展,直到青春期完全成熟。執行功能發育不充分會導致孩子的學習生活出現困境。

關於執行功能的定義和理論解釋存在多種觀點。簡單說來,它與孩子的認知、計劃、抑制、專註、判斷等能力都相關。有一些比喻特別形象,如果把大腦比作一個交響樂團,執行功能就是站在最前面的指揮家;如果把大腦比作一個公司,執行功能就是統領全局的CEO。

為什麼假裝開心的孩子分數較低?

「自我調節」範疇由很多微技能構成,一個有良好自我調節能力的孩子,即使在處理不愉快的情緒時,也能自適應地管理情緒,並以目標導向的方式行事。但自我調節能力低下的人很難做到這一點。

自我調節的一個組成部分是自我控制,主動選擇表達不太可能的反應。例如,當面對失望禮物時,可能的反應是大聲抗議,不太可能的反應是禮貌地說「謝謝你的禮物」。即便是成年人,主動選擇不太可能的反應也需要很大的自控力——想想,選擇爬樓梯而不是坐電梯,選擇甘藍菜而不是巧克力,或者選擇平靜地說話而不是大喊大叫,需要多大的自控力。

你有沒有在過度自控後感到筋疲力盡?自我控制能量模型提出,孩子也是一樣,如果一個孩子過度自我控制,那麼這也會降低他的執行能力。

情緒壓抑的代價

我們可以把情緒抑制看作是在表達情緒時使用「不要」這個詞,如不要笑,不要大喊大叫,不要哭,不要崩潰。

情緒抑制是一種代價高昂的自我調節策略,它往往會消耗掉很多自制力。比如有些嚴肅的場合下發生的一些事情讓我們忍俊不禁,我們拚命忍住捧腹大笑的衝動,最終筋疲力盡。想想孩子被迫感謝外婆送她不喜歡的大紅色毛衣時的心情。

訓練自控肌肉

對禮物表示失望的孩子在執行功能測試中沒有表現出分數下降。在教孩子們如何應對失望時,重要的是要訓練孩子不要壓抑自己的情緒,而要在內心表達自己的情緒狀態。

丹尼爾·西格爾給的建議是「重述而平撫」,教孩子們辨認自己的情緒,即使是在心裡確認一下,也能幫助消除一些自我控制的疲勞。

在社交場合,自我控制的肌肉經常超載。這就是為什麼提前排練具有挑戰性的情景十分重要的原因。

教孩子在心裡說:「我真的對這份禮物感到失望。我等下悄悄告訴媽媽,她會幫我解決問題。」這可以減輕自控肌肉的緊張度,同時也可以增強它的能力。這就好比練習舉重時緩緩增加杠鈴的重量,肌肉也會慢慢變強。

與其完全抑制情緒,還不如教孩子在內心表達自己的情緒,然後向父母求助。「你禮貌地感謝外婆送的毛衣,我覺得你做得很棒。外婆很高興,你應該得到獎勵。媽媽送你最新的玩具汽車怎麼樣?」

積極練習內在情感表達

積極練習內在情感表達,積極處理失望情緒,可以幫助孩子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在實驗結束時,孩子們被准許用收到的失望禮物換取其他禮物。不用說,所有的孩子都選擇用泡沫塊換玩具。這讓研究人員可以證實,那些沒有表達失望情緒的孩子確實對泡沫塊感到失望。

小課堂拓展

除了練習內在情感表達以外,還有什麼辦法可以幫孩子合理調節失望的情緒呢?小課堂之前和大家分享過文章《如何幫助孩子調節失望情緒?(點擊即可查看),也許能夠有所啟發。

教孩子如何面對失望,教會孩子,如何更好地面對生活。

參考: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intl/blog/targeted-parenting/202001/is-forced-politeness-bad-kids-teach-instead

編譯:唐培

排版:林彤

審校:李婧(皮主編)

審核:林思恩

當孩子走出家門,走進校園,您可能會擔心孩子是否被孤立、是否有協作能力、能不能吸引老師關注、能不能交到朋友;當孩子走進課堂,您可能又會擔心孩子注意力是否集中,對老師教授的內容是否感興趣,是否有創造力和自我學習能力,能不能取得好成績。其實,所有這一切都與孩子的核心素養——腦認知能力有關

腦認知能力代表著兒童大腦的思維能力,是他們接受信息、處理信息、整合信息並且付諸行動的一切智力活動的指揮棒。

但腦認知能力並不簡單等同於智力。智商是對大腦複雜能力的局部測量,它能夠代表一部分大腦的能力,卻常常無法反應全部、更難以追蹤大腦的成長。

舉個例子,幾個學習成績不好的孩子,一個學不好可能是因為智力有問題,而另一個可能是因為無法集中注意力(管控能力),還有一個可能是因為記憶力問題(後兩個孩子即使智力沒有問題,他們也會在學習生活上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

因此,科學的腦認知測評成為兒童認知發展觀察和干預的重要工具。只有把握兒童認知能力,有針對性地助其提升,確保家長給予孩子的養育及老師所實施的教學與孩子的認知水平相匹配,才能更好地促進兒童的全面發展。

兒童發展教育三層次模型

如今,科技的發展已經為我們賦予了這樣一雙「慧眼」。利用最前沿的科學方法和可穿戴設備,我們能夠測量之前看不見的腦認知能力和社交溝通能力。以數據說話,呈現孩子能力各個維度的長板和短板,為家長和老師提供指導,不僅改變孩子的行為,而且有針對性地提升孩子的能力。

通過測評,我們能夠看到每個孩子身上展現出的不同特質,獲得個性化養育指南:如何科學看待孩子腦認知及社交溝通不同維度的長板和短板,在養育過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項,如何因材施教,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或訓練,提高孩子的核心素養。同時,還能通過對孩子腦認知及社交溝通能力進行追蹤和階段性整體評估,確保孩子各方面均衡發展。

長按下方二維碼

直接在大腦成長營小程序進行預約測評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少兒腦科技小課堂 的精彩文章:

抑鬱是可遺傳的嗎?父母抑鬱如何影響孩子?腦科學研究告訴您最新進展!
對孩子撒謊可能有效但不明智!如果不撒謊,我們還能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