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宅家「求吵架」、懷疑得肺炎?300條心理熱線驅散心病

宅家「求吵架」、懷疑得肺炎?300條心理熱線驅散心病

「對面的!有沒得人啰?出來吵個架噻……」

深夜寂靜的某小區,看不到一個人影,只有幾扇窗戶透出燈光。高樓之上,一個疑似湖北口音的男聲從畫面外傳出,「求吵架」也是求交流——這段視頻近期在朋友圈瘋轉,透露著宅家民眾的煩躁和孤獨。

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挑戰了我國的醫療體系,也對民眾心理造成了巨大的衝擊。面對疫情,公眾缺乏的不僅是口罩,還有專業的心理援助和支持。

江蘇一位醫生的妻子,在丈夫去醫院值班之後,就擔心丈夫會傳染了新冠肺炎,要求家人每天在家要戴三個口罩,洗手洗到手都破了;武漢的一位媽媽,去醫院驗血之後擔憂感染了新冠肺炎,將丈夫和孩子「趕」到另一處房子里,完全把自己封閉起來;另一位女士,天天關注手機和電視中的有關「肺炎」新聞,自己咳嗽幾聲之後,便覺得自己得了肺炎,天天在家哭泣……

這些都是新冠肺炎疫情心理援助熱線中真實的案例。

為了預防與減輕疫情所致的心理困頓,官方、學術界以及民間公益組織都紛紛開通了心理支持熱線,幫助有需要的人群共渡難關。

南京醫科大學附屬逸夫醫院臨床心理科主任鄭愛明對第一財經表示,疫情對公眾的心理影響表現為:恐慌、焦慮、抑鬱以及心理導致行為異常表現等。大部分人可以通過自我調整來適應,但也有部分人群需要專業人士來進行幫助,在公眾都不宜外出的情況下,心理熱線是一種很好的方式。

來訪者以恐慌、焦慮和「疑病」為主

為做好防控疫情的社會心理服務工作,向公眾提供心理支持、心理疏導等服務,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要求:各地要在原有心理援助熱線的基礎上設立應對疫情心理援助熱線,每條熱線至少開通2個坐席,結合本地公眾需求提供24小時免費心理服務。

據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國家精神衛生項目辦公室)的匯總,近日全國已經開通了300餘條免費心理援助熱線,有些地區還開通了2019-nCoV肺炎疫情專線,這個統計還沒有包括很多民間公益組織開通的熱線。

上海惠迪吉24小時心理支持熱線是上海社工和浦東社會協會推薦的心理熱線,專為疫情恐懼、焦慮、無措乃至崩潰,以及留守在家中抑鬱、孤單、無助的人提供免費的心理援助。

上海惠迪吉公益人心理關愛中心、應對疫情的心理支持熱線負責人戴曉紅對第一財經表示,該熱線自從1月30日開通以來到6日下午5點,熱線接待總數為161人次,完整案例48人次;對網上極困難尋求幫助的求助者進行主動關愛的特別關愛小組,截止到2月5日23:00,共撥打關愛電話118人次,完成關愛54人,未完成64人(多為無人接聽或者不需要)。

戴曉紅表示,主動打來熱線的來訪者,以恐慌、焦慮和「疑病」為主,他們的壓力和恐懼不能和親人以及周圍的人說,心理熱線成為他們輸出壓力和恐懼的一個出口,述說本身就能起到紓解壓力的作用,在講述的過程中他們感受到了接納和愛,在專業志願者的指導下,去面對親人流動愛,他們能獲得更大的力量去面對生活。

讓戴曉紅影響比較深的一個案例是一位來自武漢的媽媽。她在打來熱線之前的五天,感覺不適去了醫院驗血,回來之後就一直發燒、乾咳,她擔心自己被感染,就把丈夫和孩子「趕」到另一個房子里,自己獨自隔離。她也不敢向親人們說出實情,覺得去醫院也沒有意義,一個人在孤獨和恐懼中給熱線打來電話。

和志願者一個多小時的傾訴之後,這位媽媽的心理壓力得到了紓解,也能主動去面對自己的病情,從恐懼中得到了釋放,與丈夫和孩子流動愛之後,一家人重歸於好。後來證明,她只是普通感冒,並沒有感染新冠肺炎。

在心理支持熱線中,這樣的求助者很多。鄭愛明也是江蘇省高校新冠病毒防控心理支持熱線負責人,自熱線開通以來,共接有效電話79個,初步歸為四類:第一類是尋求疫情相關知識的缺乏或誤解引發的心理問題,對於新冠肺炎疫情不了解而產生的焦慮和恐懼,總是擔心自己被傳染,這種人要佔到50%左右,主要科普解決。

這類人群表現為緊張和擔憂。感覺忐忑不安、心神不寧,導致飯吃不香、覺睡不好,不斷關注疫情新聞,擔心未來會有一天自己和家人會被「肺炎」感染,情緒變得不穩定,容易發脾氣,怨天尤人,甚至出現血壓升高、心跳加快、出汗、口乾等神經功能紊亂的表現,這類人群發生率最高。

第二類是疫情引起的改變,如生活習慣、無法工作、就醫等繼發引起的心理問題,主要心理支持、同理、教授心理自我調節方式等;第三類風險人員,如隔離、接觸疫區人員、有發熱咳嗽等癥狀求證者等引發的失眠、胃腸等軀體化癥狀者,主要接納、包容等危機干預和轉介等;第四類與心理無關,如問何時開學、投訴樓下棋牌室老人打牌等,主要做解釋和建議等。

「四類中一二類為主。三類有不多大概佔10%不到。求助者來源主要江蘇為主,社會人員佔多,海南、哈爾濱、新疆等地也有。學生佔三分之一左右。」鄭愛明說。

專業諮詢提升「心理免疫力」

鄭愛明表示,隨著疫情形勢的發展,很多公眾也表現出了焦慮、擔憂甚至恐慌的情緒,是正常的反應。心理援助熱線對於不同的群體會採取不同的指導和支持,其中真正需要心理專業人士支持的是第三種。

北京大學副教授鍾傑表示,疫情期間,少數因過去存在基礎心理疾患或問題,被此次事件加劇,可能出現比較嚴重的焦慮癥狀、興奮過度或睡眠問題(失眠、早醒、噩夢等),因煩躁而與親朋的關係出現衝突,如果因此嚴重干擾正常的人際交流和生活並帶來痛苦感,此時需要尋求精神科和其他心理健康服務專業人員的幫助。

鄭愛明就遇到了這樣的案例。一位43歲的女患者,疫情發生後,丈夫因為醫生的身份,大年初四到醫院門診值班,害怕丈夫會得新型肺炎,擔心傳染自己和女兒,無論丈夫解釋「肺炎」是怎麼回事、如何傳播,她總覺得丈夫是狡辯。

為此,她整天睡不著覺,吃不下飯,和丈夫大吵大鬧,不允許丈夫再次上班,把女兒隔離在一個房間里,吃飯由自己送,不斷反覆洗手,要求家人在家也要戴口罩,不敢出門,不斷關注手機和電視里有關「肺炎」的消息,越看越害怕,感覺自己有「肺炎」癥狀,在家到處打電話聯繫親朋好友,告訴自己被丈夫傳染了,任何人解釋和勸慰都不能減輕她的焦慮,患者情緒很不穩定,不斷哭泣,述說自己不想活了。

作為醫生的丈夫感覺到了妻子的異常,擔心妻子得精神疾病,壓力很大,熱線求助心理專業人員,熱線人員對丈夫和妻子分別進行心理干預。

戴曉紅認為,當前民眾對於心理支持的需要量非常大,恐慌、焦慮、無感、冷漠等不良心理情緒,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之下能夠轉化為另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恐慌、焦慮是能夠傳染的,但經過諮詢之後,我們志願者引導來訪者看到家人之間的愛,並且鼓勵來訪者在家人之間流動愛,焦慮和恐慌就會停下來,也就可以提高全家的心理免疫力。」戴曉紅說。

鄭愛明表示,對於普通公眾來說應對恐慌和焦慮的主要措施是做好個人防護,包括學習新冠肺炎的相關知識,做到「知者不惑」;同時也要調整心態,主動面對負面情緒,比如控制使用手機和看電視時間,適當「隔離」相關「肺炎」過載網路信息;出現失眠、焦慮、抑鬱,控制不住地洗手等情況建議尋求正規的心理援助(全國各地的免費心理援助熱線和醫療機構心理門診等);如果出現咳嗽、發熱等癥狀建議到醫院進行診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重組規則落地僅7天,華興源創或又奪科創板併購「001」
口罩產能已恢復六成,中央應對疫情小組要求醫療物資優先保障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