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胸腺肽、丙種球蛋白、干擾素是增強免疫力的「神葯」?能預防新型冠狀病毒?

胸腺肽、丙種球蛋白、干擾素是增強免疫力的「神葯」?能預防新型冠狀病毒?

新冠肺炎疫情嚴峻目前仍未有特效藥物能治療該病。

因此,有些人可能會想:有沒有一些可以免疫力的「神葯」呢?一查,還真有!這是一類在醫學上稱為「免疫增強劑」的藥物,比如胸腺肽類製劑、免疫球蛋白類製劑等。

那麼,到底什麼是免疫增強劑?用免疫增強劑來為普通人增強免疫力,是否真的靠譜呢?

什麼是免疫增強劑?真的能提高免疫力嗎?

免疫增強劑,實際上就跟聽上去一樣,的確有提高身體免疫力的作用

它們主要通過「增加戰士數量」(增加白細胞數量、促進淋巴細胞分化、增加抗體)或增強作戰能力」(增加強巨噬細胞吞噬能力、促進細胞因子釋放)這兩條路徑發揮作用。

我們今天介紹三種常見的免疫增強劑:胸腺肽、丙種球蛋白、干擾素

胸腺肽

這是胸腺分泌的一種激素,有促進淋巴細胞成熟、分化,能增加抗體形成的作用。

先解釋一下:淋巴細胞是什麼?

它們是人體免疫系統的主力軍,其中的主要角色是 T 淋巴細胞和 B 淋巴細胞。

如果我們將外界入侵者(比如細菌、病毒、真菌)或變異的人體細胞(如腫瘤細胞)看作人體健康的敵人,在醫學上,這些敵人有一個統一的名字叫做「抗原」。

在抗原等的刺激下, B 淋巴細胞,以及它變身而成的細胞(醫學上稱為漿細胞)能產生的一類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這類免疫球蛋白就是抗體。

抗體,就是我們大家認為「提高免疫力」的主角了!這種主要存在於我們外周血的血清中的蛋白,能與相應的抗原(比如病毒、細菌)結合,可以理解為它抓住了這些不法分子,然後連同身體其他的免疫系統「成員」一起,清除這些有害物質,從而發揮對身體的保護作用。

胸腺肽這種藥物一般通過肌肉注射。

當它進入體內,就會充分調動淋巴細胞,促進其成熟分化。

相當於派來了一位「教官」,通過嚴格訓練,讓「戰士們」迅速成長,達到上戰場的狀態,更好地打贏「敵人」。

目前,在臨床工作中,醫生給患者使用的胸腺肽類製劑,主要是從動物胸腺中提取的肽類激素。

一般而言,胸腺肽適用於哪些人群呢?

這種藥物,一般適用於以下幾類人群:胸腺發育不全、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

醫生多用它「對付」兩種情況[1]:

第一種,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原發性或繼發性 T 淋巴細胞缺陷病等;

第二種,糾正患者的免疫抑制、免疫力下降等情況。這個時候,常常作為輔助性治療使用。

丙種球蛋白

這位大家熟悉的「小夥伴」主要是從健康人群的血漿中提取的,通過複雜的生產加工製成,因此價格較為昂貴。

其中,含有健康人體中的各種抗體。

這種藥物多通過靜脈輸注到人體中,相當於為人體免疫系統「補充了新兵」,並隨時保持「備戰狀態」,一旦遇到「敵人」(外來病原體,如細菌、病毒等)入侵,這些「戰士」就會立即進入戰鬥狀態,殺滅敵人。

丙種球蛋白適用於哪些人群呢?

醫生一般用於以下人群的治療[2]:

身體中無法「生產」丙種球蛋白的人群,由於嚴重缺乏需要補充,醫學上稱這種情況為原發性免疫球蛋白缺乏症」。常見的有 X829 連鎖低免疫球蛋白血症、變異性免疫缺陷病、免疫球蛋白 G 亞型缺陷病等。

因為患有其他疾病,導致免疫系統被攻擊或其他原因,導致身體無法生產出足夠的丙種球蛋白,進而需要補充,這種情況又被稱作「繼發性免疫球蛋白缺陷病」。

患有重症感染患者、新生兒膿毒血症和艾滋病等人群。醫生也可能會結合具體情況考慮,適當給予丙種球蛋白進行治療。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如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川崎病。

干擾素

人體在被病毒感染後,免疫細胞會產生這種叫做干擾素的蛋白質,它是病毒感染人體後,體內產生的第一道天然免疫防線[3],它可以通過增強身體免疫細胞的防禦能力,從而發揮抗病毒作用。

打個比方,它其實在「戰前動員、鼓舞士氣」方面很在行。另外,干擾素還有調節免疫和抗腫瘤的作用。

干擾素主要是通過肌肉注射入人體。醫生在臨床工作中使用的干擾素,最早是通過提取健康人群的血漿分離出白細胞,再用病毒誘導,最後通過分離提純得到的。

所以當時價格昂貴、分離效率還低。

現在,通過基因工程技術,是在細菌上重新組合出干擾素的基因。由於細菌生長、繁殖速度快,這樣干擾素的產量就上去了,價格自然也就下來了。

干擾素適用於哪些人群呢?

目前常用於乙型或丙型肝炎、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單純皰疹性角膜炎等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治療

也可用於治療腫瘤,如晚期毛細胞白血病、腎癌、黑色素瘤、Kaposi 肉瘤、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和中低度惡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等。

現在,終極問題來了!

第一、一般而言,什麼樣的人群需要免疫增強劑呢?

一般來說,老年人、兒童、營養狀況差的人群,身體的免疫力較低,對抗「異物」入侵的能力不足,這些人群的免疫系統沒有或缺少戰鬥的武器、士兵,甚至沒有指揮官。

一旦被某些病原微生物「有機可趁」,引起感染,他們的病情容易反覆發作、不容易康復。所以在某些情況下,醫生會考慮在這些人群中適當給予免疫增強劑。

第二、普通人用點總比不用好吧?

免疫增強劑對提升免疫力的作用有限,而且還分人。

如果將健康人體的免疫水平比作一瓶 500 毫升的礦泉水,那麼免疫力低下的人可能只有 400、300、200 毫升甚至更少,那麼當我們使用丙種球蛋白來補充這瓶水,那麼,最高和最理想的狀態也就是將這瓶水補充到 500 毫升,但並不能將水增加到更多。

普通人「用一點」可能還真的不如不用好。

首先,盲目補充「外援」,會剝奪免疫系統自身建立戰鬥「記憶」的機會。

如果將人體的免疫力比作一支軍隊,那麼每次從患病到治癒的過程都是在練兵,讓他們的戰鬥力越來越強。免疫系統還有好「記性」,會對感染的病原體形成免疫記憶,如果下次遇上相同的病原體,也可以很快發揮作用將其消滅。

舉個例子,當某種病原體(如病毒)第一次進入人體時,這種病原體就會刺激我們的免疫 B 細胞從幼稚的「準備期」,變得成熟而具備戰鬥力(醫學上稱為活化),並且增殖出更多的 B 細胞。最後,這種活化的 B 細胞會產生抗體、殺滅病原體。

但是,這個過程需要比較長的時間(一般是 3~10 天),而且抗體的數量還比較少。但由於我們免疫系統具備的「記憶功能」,所以在第一次抗原「入侵」後,有的 B 細胞其實不分泌抗體,它們悄悄地「變成」了記憶 B 細胞,擔負著「記住敵人」的使命。當病原再次出現,這些記憶 B 細胞就跳過之前艱辛的過程——成熟、活化、增殖,而是直接產生大量的武器——抗體,剿滅敵人又快又好[4]。

如果健康的人體持續接受從外來補充的免疫「部隊」,而不是讓機體自己來產生免疫士兵,那麼身體的免疫系統就失去了「練兵」的機會。

隨意濫用此類藥物,還可能會引起一些「得不償失」的結果。

胸腺肽是異源性物質(也就是非人類來源的物質),比如目前多是小牛胸腺提取物,容易引發過敏、頭暈胸悶、呼吸困難等不良反應[5]。

丙種球蛋白是血液製品,雖然經過非常嚴格的篩查,但是不能 100% 完全排除血液被污染的可能,的確有感染乙肝、丙肝、艾滋病等血液傳播的疾病風險[2]。

而且,丙種球蛋白在人體內的作用時間短暫,一般 2~3 周就會消失[6],往往需要再次補充。然而丙種球蛋白價格昂貴,盲目濫用還會為家庭帶來經濟負擔。

干擾素在使用時,可能會引起注射部位出現紅斑、壓痛,全身寒戰、發熱等不適,還可能會引起骨髓抑制及肝損傷、誘發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炎[7]、系統性紅斑狼瘡[8]、類風濕性關節炎[9]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最後,即便是醫生在平時的醫療工作中使用,也必須嚴格遵守相應指征,也就是需要判斷患者符合一定的標準,才能對患者用藥。絕對不是隨便地「想用就用」。

所以,對於普通人而言,用免疫增強劑提升免疫力的「能力」有限、性價比低,還有潛在風險,弊大於利!

參考文獻:

[1] 張久聰, 董茜, 邵彬. 胸腺肽α1的作用機制和臨床應用. 細胞與分子免疫學雜誌, 2006, 22(4): 547-549.

[2] 國家藥典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用藥須知(化學葯和生物製品卷). 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2015. (2020-02-09).

[3] Sato M, Suemori H, Hata N, et al. Distinct and essential roles of transcription factors IRF-3 and IRF-7 in response to viruses for IFN-alpha/beta gene induction. Immunity, 2000, 13(4): 539-548.

[4] 龔非力. 等. 醫學免疫學. 4 版.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14.

[5] 王娜, 吳紀寧, 陳海平, 等. 胸腺肽31例不良反應分析. 中國藥房, 2004, 15(3): 174.

[6] 中華醫學百科全書 軍事與特種醫學 軍隊流行病學編委會. 中華醫學百科全書 軍事與特種醫學 軍隊流行病學. 北京: 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 2017.

[7] 滕衛平, 陳蕾. α—干擾素致甲狀腺自身免疫機制的研究. 中華內科雜誌, 1996,(5): 299-302.

[8] Pascual V, Palucka K, Banchereau J. Role of innate immunity cytokines in systemic lupus and systemic onset arthritis. International Congress Series, 2005, 1285: 50-54.

[9] 劉春. 干擾素與自身免疫病. 免疫學雜誌, 1995, (03): 206-209.

*本文內容為健康知識科普,不能作為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替代執業醫師面診,僅供參考。

*本文版權歸騰訊醫典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違規轉載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醫典 的精彩文章:

「柿子撿著軟的捏」?新型冠狀病毒為啥先攻擊我們的肺?
面對疫情也要做好慢病管理,特殊時期慢病患者的慢病管理貼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