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新冠肺炎疫情期,如何在家提升抵抗力,做好這幾項運動很關鍵

新冠肺炎疫情期,如何在家提升抵抗力,做好這幾項運動很關鍵

非常時期除了要在家隔離,足不出戶,充分消毒,戴好口罩之外,如何增強自身體質,同樣是抵禦新冠狀病毒的關鍵。

向鍾南山前輩學習,鍛煉是一輩子的事情。

不同年齡階段的鍛煉方法是不一樣的,有原則性的區別。

今天我們就主要談談中老年人的鍛煉原則,其實是有很多特殊之處。

對於有一定運動基礎的老人,運動可以有一定的難度。

接下來,我們就從50歲開始說起,分別為有運動基礎和沒有運動基礎的老年人,提供運動建議。

50歲年齡組—有基礎者

許多50多歲的人可能無法像從前那樣快跑和長時間游泳,身體機能有所下降,此時需要增加一些高強度的運動。

深蹲跳

主要鍛煉大腿、臀部、核心肌肉。

站立時,雙腳分開與肩同寬;手放在頭後部,或筆直放在身體前方。

下蹲,盡量讓大腿與地板平行。保持胸部挺直,並確保膝蓋在腳的上方,不要超過腳尖。

起跳,著地時開始下蹲,重複。

開始時做3組,每組5次;逐漸增加到3組,每組15次。

側橋

主要增加核心力量並改善平衡。

側身用肘部支撐,抬起身體,從腳到頭,身體保持一條直線,堅持15-30秒,然後逐漸增加到1分鐘。

兩側可以分別進行。

側橋準備動作

側橋正式動作

弓步跳躍

加強腿部、核心肌群和背部,增強平衡。

雙腳分開,與臀部同寬。右腿朝前弓步,右膝蓋彎曲90度,右腳在膝蓋垂直下方;彎曲左肘,觸摸到右膝;此時,左腿向後也要彎曲。

跳起,並在空中切換雙腿,使左腿朝前弓步著地。重複這一動作。

開始時做3組,每組3次;逐漸增加到3組,每組10次。

立卧撐跳加俯卧撐

增強整體肌肉力量和心肺功能。

站立,兩腳分開與肩同寬,手臂放在兩側。蹲下,將手放在前面的地板上,腳向後跳,處於俯卧撐位置。

做俯卧撐,再將腳跳回至下蹲位置,站立起來。重複。

開始時做3組,每組5次;逐漸增加到3組,每組10次。

50歲年齡組—無基礎者

有氧運動方式

建議快走或游泳。其中,快走的強度為每分鐘120步,每天30-40分鐘。

游泳則以蛙泳或自由泳為主,每次30分鐘,強度為3分鐘完成50米的距離。

力量訓練

上肢力量練習可以採用雙手彎舉裝水的礦泉水瓶,每組5-10次,每天3-5組。

下肢力量練習採用爬樓梯的方式,隔天進行,每次兩組,每組爬2-3層樓梯。

下面介紹一個簡單的啞鈴(或礦泉水瓶)操:

1.站姿啞鈴前平舉

準備動作:雙腳自然開立與肩同寬,腳趾抓地,膝關節鎖定,臀部收緊,雙手各持啞鈴。

動作要領:雙手手持啞鈴,同時向前側及向上舉起,至啞鈴與肩同高即可,再緩慢放下,重複即可。

2.站姿啞鈴側平舉

準備動作:雙腳自然開立與肩同寬,腳趾抓地,膝關節鎖定,臀部收緊,雙手各持啞鈴。

動作要領:雙手手持啞鈴,向兩側舉起,並略微向內側轉動手腕,至啞鈴與肩同高即可,再緩慢放下,重複即可。

3.站姿啞鈴划船

準備動作:手持啞鈴,略微屈膝,屈髖上身前傾,背部保持挺直,啞鈴位於膝關節兩側。

動作要領:貼身上提啞鈴,至屈肘成90度,過程中保持上身穩定。

4.站姿啞鈴硬拉

準備動作:雙腳自然開立,手持啞鈴自然站立。

動作要領:膝關節鎖定,腿部後側肌群發力,屈髖俯身緩慢向下,腰背保持直立狀態,啞鈴至小腿三分之二處,頂髖上提至原位,重複練習即可。

若家中無啞鈴,可用裝滿水的礦泉水瓶替代。

60歲年齡組—有基礎者

對於60歲的老人,同樣需要有氧運動和力量訓練相結合。

有氧運動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而力量和阻力訓練可以增加肌肉質量並刺激骨骼生長。

深蹲

鍛煉大腿、核心肌群和臀部的肌肉。

站立時,雙腳分開與肩同寬,雙手放在頭後或前方;下蹲,盡量讓大腿與地板平行;保持胸部挺直,讓膝蓋在腳尖上方,停頓幾秒,恢復站立姿勢。重複。

剛開始運動時可以做3組,每組5次,逐漸增加到每組15次。

平板支撐

增加核心力量和平衡性。

地上鋪一張瑜伽墊,身體保持一條直線,面部向下,用手肘支撐身體。保持15-30秒,然後逐漸增加到1分鐘。每天重複兩次。

前弓步

加強腿部、核心肌群和背部力量,增強平衡能力。

站立時雙腳分開,與臀部同寬,右腿向前彎成弓步姿勢,右膝蓋彎曲90度角,右腳尖在膝蓋下方,左膝蓋貼近地板。保持幾秒鐘,交替,並重複。

開始時做3組,每組3次,逐漸增加到每組10次。

推舉啞鈴

加強手臂和上身。具體方法可借鑒前面的介紹。

60歲年齡組—無基礎者

有氧運動

建議快走或游泳。快走強度為每分鐘100-110步,每天30分鐘。

游泳可以採用蛙泳或仰泳泳姿,每天30分鐘,每50米完成時間控制在3分鐘。

力量訓練

上肢力量練練習可以採用牆壁支撐,每天3組,每組5-10次,組間休息30秒鐘。

方法:面對牆壁,離牆壁大約40-50厘米。將身體的重量放在前臂上,前臂靠在牆壁上,身體應與牆壁形成三角形,雙腿更遠。

保持身體從頭到腳呈一條直線。保持15-30秒,然後逐漸增加到1分鐘。再重複兩次。

下肢力量練習採用前弓步練習,具體方法可借鑒前面的介紹。

每天3組,每組5-10次,與上肢練習交替進行。上述練習每周3-5次。

70歲年齡組—有基礎者

隨著年齡的增長,平衡能力變得越來越重要。建議嘗試下列運動方法。

靠牆蹲

鍛煉大腿,臀部,核心和臀部的肌肉,改善平衡能力。

站立在牆壁邊上,雙腳分開與肩同寬,手放在頭後部。

緩慢下蹲,盡量讓大腿與地板平行;過程中保持胸部挺直,並盡量讓膝蓋在腳尖上方,停頓幾秒,返回站姿。重複。

開始時可以先做3組,每組5次,逐漸增加到每組15次。

分腿蹲

增加腿部、核心肌群、背部、臀部和腳踝的力量,增強平衡性和柔韌性。

將右腿放在前方,做弓步,盡量讓右膝蓋在右腳上方;用左腳趾點地,並站起來。

標準動作是,左膝蓋幾乎接觸地板,盡量去做就好。兩側重複進行。

開始時可以做3組,每組3次,逐漸增加到每組10次。

甩啞鈴或礦泉水瓶(裝滿水的)

鍛煉臀部、大腿、核心、肩膀等的肌肉。

用兩隻手握住一個輕的啞鈴,手臂懸垂在身前。

站立,雙腳分開與臀部同寬,後背伸直。膝蓋彎曲,稍稍下蹲,將啞鈴向後推到雙腿之間;

然後將啞鈴擺到肩膀的高度,保持手臂伸直;最後將啞鈴下降到雙腿之間。

注意控制幅度,避免拉傷。如果沒有啞鈴,也可以用裝滿水的礦泉水瓶代替。

開始時可以做3組,每組3次,逐漸增加到每組10次。

70歲年齡組—無基礎者

有氧運動

建議快走或游泳。快走強度為每分鐘90-100步,每天30分鐘。

游泳採用蛙泳或仰泳泳姿,每天20分鐘,每50米完成時間控制在4分鐘。

力量訓練

上肢力量練練習可以採用坐姿,進行雙手彎舉裝滿水的礦泉水瓶,每天2組,每組5次,組間休息1分鐘,隔天一次,每周三次。

下肢力量練習採用坐起。

方法是:坐在椅子上,逐漸站立,然後再次坐下。慢慢改為雙臂交叉在胸前,或換成低腳椅子進行鍛煉,適當增加難度。

注意:一定要坐穩後再起身,最好在有扶手的椅子上進行,避免摔倒。

每天做3組,每組5次,組間休息1分鐘,隔天進行,每周3次。可與上肢練習隔天交替進行,也可以在同一天進行。

80歲年齡組—有基礎者

意外跌倒是許多老年人傷害的重要原因,尤其是80多歲的老人要加強平衡鍛煉。

坐起

鍛煉大腿、核心肌肉和臀部的肌肉。方法前面介紹過了,不再重複。

牆壁支撐

增加核心力量和平衡能力。

面向牆壁,離牆大約40-50厘米。前臂靠在牆壁上,將身體的重量放在前臂上,身體與牆壁形成三角形,保持身體從頭到腳呈一條直線。

保持15-30秒,然後逐漸增加到1分鐘。重複兩次。

改良前弓步

加強腿部、核心和背部,增強平衡能力,同時減少膝蓋的壓力。

站立時雙腳分開,與臀部同寬,右腿向前走動,將身體降低1/4左右,使左膝彎曲,但不會接近地面;從較小的步幅開始,然後逐漸擴大距離,停頓一會,然後交替腿。主要保持平衡,做好防護,不要摔倒。

開始時做3組,每組3次,逐漸增加到每組10次。

護膝運動

加強大腿肌肉。

坐在椅子上,兩臂不要壓著扶手,收縮右側大腿並抬起腿,讓膝蓋和大腿下部距座椅5-10厘米。

暫停3秒鐘,然後慢慢放低腿部。完成8-12次,然後用另一隻腿重複。

單腿平衡

站立時,雙腳分開與臀部同寬,將左腳從地板上抬起,膝蓋彎曲,並將腳後跟抬起至膝蓋呈90。

保持10-30秒鐘。返回起始位置,並用另一條腿重複。重複3次。

80歲年齡組—無基礎者

有氧運動

建議在家中或平地步行,每次10-15分鐘。如果行動不便,建議藉助拐杖或有家人攙扶。

力量訓練

上肢力量練練習可以採用捏硬度中等或偏低的握力環,每天2-3組,每組5次,組間休息1分鐘,隔天一次,每周三次。

下肢力量練習可以採用坐在椅子上抬腿至水平位的方式進行(一定要坐穩後在抬腿,最好在有扶手的椅子上進行)。每天2-3組,每組5次,組間休息1分鐘,隔天進行,每周3次。

可與上肢練習隔天交替進行,也可以在同一天進行。

最後必須提醒:如果老人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一定要在處於病情穩定期且堅持服藥的情況下,才能進行運動。

如果有身體不適,不要堅持運動。

建議運動前後測量血壓,進行監測。如果運動前血壓已經較高,建議不要進行運動。

如果運動後血壓在3-4分鐘內沒有恢復,建議馬上平躺休息或服藥,第二天休息一天再運動。

糖尿病患者的運動,一定要在注射胰島素或服藥後1小時再開始。

外出運動建議帶一些糖果,預防血糖下降。當然,在當前的疫情形勢下,不建議外出運動。

*本文內容為健康知識科普,不能作為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替代執業醫師面診,僅供參考。

*本文版權歸騰訊醫典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違規轉載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醫典 的精彩文章:

「平時不生病,一生病就是大病」是真的嗎?醫生:小病可能是大病的「信號」
怎樣讓唐氏綜合征患者生活得有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