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藝 > 談談佛法般若名言斷什麼?證什麼?

談談佛法般若名言斷什麼?證什麼?

首先我們提出直接的問題:般若實相空性慧的斷證指的是什麼?

即名言說由凡轉聖見道繼而修道,斷了什麼?證了什麼?

圓教可就不這麼講,因為依不增不減法義,一切法不增不減,你斷個什麼呢?你又證個什麼呢?所以圓教不這麼講,他把斷講成是本來無,把證講成是本來有,也就是一切恢復法爾如是的本來面目,禪宗就有一個赤山發祖選佛場對其弟子楚泉逼拶開悟就是說佛陀開示悟入佛知見到底開示悟入了什麼,楚泉在剋期取證的凌厲逼拶下說「開出本有」、「示本來無」。那麼這個是圓頓大教、是大圓滿知見。雖然說法上更圓融圓滿,但實質意義是一樣的。

那麼就依圓教,哪些是本來無、哪些是本自具足呢?

在這裡可是要抉擇清楚,決不能顢頇籠統。

可能前期梅格仁師兄聽了李明師兄的一些分享,對李明師兄的觀點提出了批評,從梅師兄所引的教證理證來說,梅師兄顯然誤會了李明師兄的觀點。別說梅師兄會產生誤會,可能許許多多的同修如果不系統完整聽李明師兄的分享都會誤會,還未產生決定正見的師兄基本在這方面都會混淆。因為李明師兄的觀點是凡無有言的皆是一無所有本來不存在的;凡是離言層面的「緣起」是本來有的。我把他的原話複述一遍:【而離言層面的「緣起」在三自性里是依他起性,是依種子和現行的甚深因緣產生的「緣起」,這個緣起深細到凡夫和小乘所不能見,只有佛菩薩這些聖者靠自證聖智才能以無分別智現量見到。因為這種「緣起」是凡夫所有的言說所不能描繪的,是離所有的「色聲香味觸法」的。】

李明師兄的這個抉擇是正見,雖然還有點粗,但其實與梅師兄所引的太虛大師的觀點沒有衝突。

那麼我們進一步從更深更細的法理上進行剖析:

般若斷有二:

(一)所斷:即是本來無,妄想心,即一切妄念,意識流。包括妄見及妄想。

關於所計執,所計執是什麼?梅師兄問的這個【所計執的東西有哪些內容】這個問題真的非常重要,在下節分享時我會一併分享一下。

先大致不以唯識以中觀說一下:

所計執即是妄想心,即是空花,即所有感性認識理性認識及思想上的顛倒妄念,是妄自顛倒的錯覺的我法二執,唯識上叫遍計執的遍計所執。

所以,空花本來就是沒有的,它只是病目發生錯覺而看見空中有花朵,並妄自執這個本來畢竟無有的空花為真為實,又妄自討論本來就沒有的「空花的生起與消滅的因緣」,如圓覺經所說【如眾空華,滅於虛空,不可說言有定滅處

但實際上,空花以及誤以為空花有生有滅的種種因緣都是沒有的

所計執,是不知實相而發生的錯誤認識與對所錯誤的東西的執著。

計執,六七八三染識都是有的。

阿賴耶識有無始生相無明。

這個無明,是阿賴耶識對它自身空性的無知。

無明的阿賴耶識,妄自的計執,以為根身是自體並執持不失。

末那識的計執,是妄以為阿賴耶識見分是真常之我、妄以為十八界諸法有實在自性。

意識的遍計執,是妄以為世界有虛空天地日月星辰山川河流房屋汽車手機道路你我他動植礦等等萬物。

六七八三識的無明計執是錯覺,所計執是空花,所計執的關於妄見空花生滅的種種因緣同樣是空花、是不存在的。

計執的東西,都是妄自顛倒分別而有的。

實際上都是沒有的。

不過,有人認為,把這個無明計執與妄自所執的本來就是畢竟無有的東西都剝掉的時候,剩下的來的,就是似因似緣的依他起的東西以及依他起的畢竟空寂,這個東西是有的。

那麼,這個似因似緣、若因若緣的依他起是實有嗎?如果說有,是怎樣有呢?

換句話說,【把一切空花都去掉了,就什麼都沒有了】或者有人認為【「本來不存在的空花的生滅的因緣」的「因緣」,即若因若緣是存在的、實有的】的觀點是對還是錯?又怎樣理解呢?

再說一下不同層次的依他起。

在這個意義上,恐怕是佛教內各種宗派依此認識的不同有不了義、了義及究竟了義之分。

那麼,寂天菩薩的《入行論般若品》就是在論述這個空性思想,這個空性思想是怎樣的,麥彭仁波切、無著菩薩立於寧瑪的傳承進行了非常細緻的論述,後期寧瑪巴諸德又著重在理證上進行了完整的論證,我們後面就可以修學到。

但是這裡呢,還是要從更甚深的法理去理解所計執是怎樣有、為何產生?

六七八三識的無明計執有種種情況:有計假為真,有計無為有,有計幻為實。

空花即是妄想心,也就是這個五蘊十八界的法全部是虛妄的、不真實的、不存在的,用寧瑪派的中觀應成觀點勝義中是遠離一切承認的,如禪宗是一法不立、無法不破的,本來無一物。

我們前一節說到了計無為有、計幻為實、計假為真的三種顛倒。

從唯識學上一起圓融一下這一究竟的了義知見。

先引怎樣入圓成實性的道般若法理:

云何悟入圓成實性?若已滅除意言聞法熏習種類唯識之想;爾時菩薩、已遣義想;一切似義、無容得生。故似唯識、亦不得生。由是因緣,住一切義無分別名;於法界中,便得現見相應而住。爾時菩薩平等平等所緣能緣無分別智,已得生起。

注意,這種似義而實質無義之相在勝義境中是徹底無生的。

也就是說一切妄念、分別意識實質是沒有的,妄自所執,以為是有。這是計無為有、計假為真、計幻為實的。

比如,意識的似帶質境只是名言,第六意識卻以為是真實的一個一個的事物。這是計無為有。

再者,第八阿賴耶識見分是似有假象,被染分有病末那識之俱生我執以為它是真實之我,這是計幻為實。

第三,根身是緣起性空的假象,阿賴耶識中俱生我執以為自體而執持不失,這是計假為真。

當我們把六七八三識的計執與所計執都去掉的時候,剩下來的,就是各層次的宛然似有、畢竟空寂。

去計執,留依圓,這是唯識學與般若學的共同內容。

(二)能斷:般若慧既是所證之果,又是圓滿之因。 不是今天我們所要討論的內容,只略微說明一下。

1、緣能斷,即資糧、加行二慧。

2、真能斷,即世第一位進證智體所生之根本無分別慧;此慧能斷除妄想至於究竟,故曰金剛般若波羅蜜。所斷之妄想,若種子,若現行,一一悉皆被斷無餘,亦曰波羅蜜。合能所斷皆究竟,故曰金剛斷究竟。此斷究竟,即成三德中之解脫德,三身中之應化身,三涅槃中之擇滅涅槃。此真能斷,即前之智體、智用,亦即金剛也。

證了什麼?這是本來有了,即是我們本自具足的如來藏(有時有些大德把如來藏也抉擇為在纏狀態下的真如法身)、真如、法身,其本身是自性清凈的,但是被凡夫眾生無始來的染污所熏所纏不能顯現。

這些怎麼說呢?其實就象是李明師兄引用的聖教言叫離言,既然是離言就無法說,即是不可思、不可議、不可說、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如來說。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須菩提。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

既然凡夫之人貪著其事,所以佛以標月指,用觀名言量不得不說。

證得了什麼?這本來有是什麼?包括兩個方面,也可以用三如來藏方便而說。

第一是,諸法總相智,即根本慧、般若慧、空性慧、無分別智慧、涅盤慧、理智,即任何一法整個法界共同的法性智慧,也叫一切智。屬如所有智攝,是如來藏之空性智慧分,彌勒菩薩說【如來藏以自性空】。

第二是諸法別相智慧,即見道以後而得的智慧,如道種智慧,一切種智,一切智智。

屬盡所有智慧攝,即是如來藏之光明智慧分,彌勒菩薩說【藏以無上法不空】。再進一步說說。

一者、成就相違識相智。如餓鬼、傍生、及諸天、人、同於一事,見彼所識、有差別故。此即是道種智、種智攝。

二者、成就無所緣識現可得智。如過去、未來、夢、影緣中,有所得故。此即種智、聖者法住智攝。注意這個無所,是在緣一切法時突破心所障礙緣真識而顯,也即是離我們減損的顛倒妄想。

三者、成就應離功用無顛倒智。如有義中,能緣義識、應無顛倒。不由功用,智真實故。此即擇法覺支道種智攝,果為一切種智。

四者、成就三種勝智隨轉妙智。何等為三?一、得心自在一切菩薩、得靜慮者、隨勝解力,諸義顯現。二、得奢摩他修法觀者、才作意時,諸義顯現。三、已得無分別智者、無分別智、現在前時,一切諸義、皆不顯現。由此所說三種聖智隨轉妙智,及前所說三種因緣;諸義無義、道理成就。此為道種智、一切種智、一切智智攝。

所有能證得什麼,這些都是聖者菩薩的增上慧學,在我們這個階段,沒有必要在我們普通凡夫甚至是資糧加行二道菩薩去修學。

第三,就是二智相融即空有相融、智悲等持、現空雙運等性相一如的空不空如來藏。

因本來有,非從外得,故說無得;因斷證功德,系無我、我所而顯,故稱無所得。但以名言而論,斷證於補特伽羅本身,是實質性的由凡轉聖,是中無實無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般若 的精彩文章: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
般若甚深,不可言喻—仁山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