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回顧消失的Intel Centrino:當省電處理器不再是筆記本的專利

回顧消失的Intel Centrino:當省電處理器不再是筆記本的專利

究竟是多麼有價值的產品與技術,值得耗費「超過3億美元」進行鋪天蓋地的全球性營銷活動?讓類似「烏魚子」的標誌遍布報刊雜誌?且還剛好在2003年SARS風暴的高峰?

2003年3月12日英特爾(Intel)發布「Centrino」(迅馳)移動運算技術,英特爾視之為1993年的Pentium之後,十年來最重要的產品品牌。曾以「唯偏執者得以生存」聞名的英特爾董事長安迪·葛洛夫(Andy Grove),還稱其為「英特爾的次子」。

Centrino堪稱英特爾推動產品平台化(Platformization)的重要象徵,將針對筆記本打造的省電CPU、晶元組與剛蓬勃發展的Wi-Fi,打包起來一起賣,採用的筆記本上會多一張烏魚子貼紙,讓消費者享受「身為行動工作者」的尊享感,然後英特爾就可以發大財。理論上配合英特爾的筆記本廠商,應該也會得到來自英特爾的晶元採購回扣(Rebate)和營銷發展基金(Marketing Development Fund,MDF),但究竟收了多少,就只有他們自己才知道了。

(Source:維基百科)

除此之外,為何英特爾要大費周章推動Centrino?Centrino問世之前,英特爾(含AMD等競爭對手)並無針對筆記本量身訂做的CPU,頂多就是弄個現有PC機CPU的低電壓版本,且價格高昂,這導致20世紀末期隨著無線網路普及和LCD面板技術低價化、需求量急速擴大的筆記本市場,紛紛出現直接採用PC機CPU以便降低成本的風潮,並從二線廠商擴大到東芝(Toshiba)等一線大廠。

雪上加霜的是,英特爾原本計劃滿足筆記本市場需求的「Timna」──英特爾史上首顆集成繪圖核心與內存控制器的CPU──因主內存還是貴鬆鬆的Direct Rambus DRAM(RDRAM)而毫無吸引力,最後在2000年底難逃腰斬的下場。

產品遇阻,新系列上場救援

英特爾唯一出路只有「開發新產品新技術以創造新價值」,早在130納米製程Pentium III上市前,也差不多是確定Timna前途無望之際,英特爾位於以色列海法的研發團隊,就啟動第一代Pentium M「Banias」開發案,估計研發進程不短於4年,幾乎是從頭打造全新x86核心微架構的必要時間。

即使明眼人一看也知道Pentium M骨子裡還是源自Pentium Pro的P6微架構(還不少人第一時間以為Banias是「NetBurst精簡版」,拜託,差很大耶),只是為了降低功耗,多了很多花樣,像減少CPU實際執行的微指令數量、讓CPU盡量不做白工的先進動態分支預測、動態關閉用不到的功能單元、緩存內存區域和系統匯流排、更精細的切換時脈和電壓、提供更多操作系統通過ACPI上下其手的電源管理機制等,讓筆記本續航力更持久,也更安靜不燙,雖然筆者的大腿實在受不了X31熱情洋溢的底部,這對參加IDF(Intel Developer Forum)時坐在台下看著主題演講「我們多麼省電」的內容,實在是極大諷刺。

如果站在更遠程離,觀察英特爾的CPU產品策略,就不難發現那時候是「三軌共構,分而治之」布局:高端伺服器Itanium(Intel和HP合作的64進位高級房車)、中低端伺服器/工作站/PC機的Xeon / Pentium 4(目標10GHz以上時脈的NetBurst微架構)、筆記本Pentium M(Centrino的心臟),企圖為了不同市場推出「解決方案」。

但英特爾在Itanium出師不利,不得不緊急在Pentium 4加入IA-32e(EM64T)應對AMD x86-64的威脅,一連串急就章的補救措施,導致90納米製程產品的功耗失控,毀了NetBurst體系的產品競爭力,讓AMD靠著K8大肆進軍高獲利的伺服器市場,不但註定Itanium邊緣化的命運,英特爾重回專註x86的老路,也讓短命的NetBurst被P6體系取而代之,「能耗比」(Performance Per Watt)變成CPU技術的顯學。

省電性能比成顯學

當英特爾傾盡全力發展單一x86微架構,尤其在2003年「砍掉重練,重新開案」、後來從AMD手上奪回技術優勢的Nahelam時,他們碰到一個麻煩:要怎樣同時在伺服器、PC機、筆記本之間取得平衡。很明顯的,乍看之下三者訴求都截然不同,毫無交集。

而這個問題卻也不難得到完美的解答:省電第一,追求最高的能耗比,因為盡其所能的節省企業機房和數據中心電費,也是從當時一路至今的迫切需要,這奠定了未來無論英特爾還是AMD、x86還是RISC家族,都要先以「保護北極熊」為第一要務的理論基礎。

不過當走到「其實伺服器PC機筆記本都是一模一樣的核心」這一步,特別為了標榜筆記本優化,而維持一個特立獨行的品牌,也逐漸失去意義了。2009年,也就是Nehalem微架構的第六時代Centrino「Calpella」平台時,英特爾宣稱為了簡化品牌,避免消費者混淆,以今日我們熟悉的Core i7 / i5 / i3取而代之,讓Centrino慢慢走入歷史,「轉換」英特爾無線網卡的命名,卻過沒多久,也默默無影無蹤。

當然,關於Centrino這個品牌的存在價值,也不乏「這是為了保護英特爾剛起步的無線網路產品有足夠增長空間」之類論述,筆者人生第一台筆記本IBM ThinkPad X31剛好有幸躬逢其盛,某天自行購買IBM原廠採用Atheros晶元的Wi-Fi模塊,一換上去,突然住家周圍就多了一大堆從未見過的AP,至於背後的意義如何,就請各位自行腦內補完。唯一可確定的是,那張烏魚子貼紙依舊黏在這台X31的機箱上,一直沒有撕掉。

(首圖來源:Flickr/Masaru KamikuraCC BY 2.0)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輪網 的精彩文章:

微軟Defender殺毒軟體下周發布Android、iOS版本
三星Galaxy S11搭載高通3D Sonic Max屏下指紋識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