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中醫學對 ALS 病因病機的認識!病發案例!

中醫學對 ALS 病因病機的認識!病發案例!

中醫對運動神經元病的解析

以肌無力、肌萎縮為主證的肌萎縮側索硬化屬中醫「痿病」「脾痹」範疇 ;以延髓麻痹為主證的ALS屬中醫「風痱」「暗痱」範疇。中醫認為ALS的主要病因病機為本虛標實,五臟皆能致痿;病位最常責於脾胃,多從脾胃補益論治施治,有助於延緩肌萎縮、延髓麻痹等癥狀的進展,延長患者生存期。從中醫學角度探討ALS的歷史沿革,歸納總結ALS的病因病機、診斷和治療及其研究進展。

中醫學對 ALS 病因病機的認識

現代中醫學家基於中醫學經典文獻,同時結合臨床實踐,普遍認為ALS屬於「痿證」。王華蘭將611例「痿證」患者按西醫病名進行分類,發現其中 137例被歸入ALS類別,所佔比例最高。ALS的病因以本虛為主或虛實夾雜。本虛以脾虛為主,可累及腎、肺、肝等臟;標實多為痰瘀或濕、熱、毒邪等,晚期則陰陽俱損。眭淑彥對ALS進行臟腑辨證,主要證型為肺脾虛弱、脾腎虧虛、肝腎虧虛、腎陰陽兩虛、肝風內動;對 ALS進行氣血痰瘀辨證,主要證型為元氣虧虛、氣血虧虛、血瘀、濕阻;對 ALS 進行經絡辨證,主要為絡脈、督脈、奇經致病。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後天之本,先天不足,致後天化生不足,不能滋養腦髓,表現出ALS的家族遺傳性或先天性疾病特性;先天不足,不能滋養後天,氣血不足不能充養肌肉、筋脈,致四肢肌肉痿軟、萎縮。肝、腎、脾以內風、氣血相聯繫,腎陰不足致水不涵木,虛風內動致肌肉顫動等肝風內動的表現。部分ALS患者早期常出現震顫癥狀,因虛風致病的發展速度快,預後也差。若肝風夾火上炎、擾動舌本,則可出現舌體顫動,甚至舌強不能語等「暗痱」表現。氣血虧虛、運行乏力,不能推動及運化氣血水谷,停聚為血瘀、濕阻,表現為舌體瘀斑、舌苔厚膩等。總之,ALS 發為脾虛,晚期累及多臟,陰陽俱損、氣化不及、陽不化氣、陰難成形,是退行性病變的主要病因;風動、血瘀、痰阻是疾病不同階段的表現 ;絡脈阻滯是本病纏綿難愈的主要機制。

ALS的中醫學治療研究進展

中醫辨證使用中藥方劑治療

中醫學派一源多流,不同流派、不同醫家根據不同的辨證,對各期ALS開展了個體化治療。黃子天通過收集和整理名老中醫醫案,將「脾腎虧虛」所致肌肉無力施以「健脾益氣昇陽」基本治法,主要以補氣虛為主,益氣昇陽、補腎填精、滋陰補陽,並注意治痰、祛瘀。

綜上所述,在ALS中醫臨證方面,大多數中醫醫家認為ALS的病機以脾腎虧虛為本,虛風內動、痰瘀阻絡為標,治則上重視益氣補血、健脾益腎。中西醫結合治療可提高ALS的臨床療效。

病例

患者,男,73 歲,2016年6月12日就診。患者於2014年初無明顯誘因突然出現左手拇指無力,未予重視及治療。同年7月上述癥狀較前加重,並伴左手大魚際處肌肉萎縮,於社區醫院查顱腦CT示腦萎縮,口服大活絡膠囊治療。2015年1月患者開始出現左上肢無力伴肌肉萎縮,遂就診於醫院,查肌電圖示:雙上肢廣泛神經源性損害電生理改變,考慮為「脊髓前角細胞損害性疾病」,未予具體治療。7月複查肌電圖示:神經源性損害肌電改變累及上下肢肌及T8椎旁肌和斜方肌,確診並予口服甲鈷胺、輔酶 Q10、維生素等治療未見改善。其後患者左上肢癥狀逐漸加重並活動受限,於12月就診於另家醫院,查頸椎MRI :頸5~6椎體向後滑脫,頸3~7椎間盤突出,予小針刀治療,癥狀未見緩解。2016年1月前患者無明顯誘因出現右上肢無力伴肌肉萎縮,現為進一步治療收入我處。

現症見:神清,精神可,語言欠流利,無吞咽困難、飲水嗆咳、感覺障礙,納可,寐安,二便調,舌淡、苔白,脈弦細。查體: 雙上肢無力,大小魚際肌、肱二頭肌、肱三頭肌、三角肌及雙側肩胛部肌肉萎縮,左側尤甚,左上肢可於床面平移,右上肢可抬離床面45°,左上肢肌力1級,右上肢肌力3級,雙下肢肌力5級,Hoffmann ( ) ,其餘神經系統檢查未見異常。

西醫診斷: 肌萎縮側索硬化。中醫診斷: 痿證,屬肝腎虧虛型。

治療原則: 醒腦開竅,調神導氣,滋補肝腎,舒經通絡。

王世龍醫師擬方「五龍榮肌湯」,治療4個療程(1個療程30天)後,肌力明顯增加,雙上肢活動明顯改善,左上肢可抬離床面30°,右上肢可抬離床面135°,手部握力明顯增強,持續用藥,延緩病情發展。

按:ALS臨床較少見,極易誤診漏診,其首見癥狀一般為一側或雙側手指活動不利,隨後出現肌肉萎縮,隨著病程的延長,可延伸至上肢及頸部。病程初期由於其臨床表現與脊髓型頸椎病相似,當與之鑒別,醫者應及時進行肌電圖、神經傳導頭部和脊髓MRI等輔助檢查,否則極易失治誤治,導致病情拖延及加重,如本案患者以頸椎病診斷治療,癥狀並未改善。

本病病因複雜,發病機制不明確,西醫至今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世界醫學界正致力於尋找本病的有效治療方案。從中醫學角度看,本病據其臨床表現當屬「痿證」範疇。本病病機為腦神失司,病位在腦與脊髓,證屬肝腎虧虛。患者由於腦神失司,腦髓失養,加之久病遷延,導致肝腎陰血內耗,肝主筋,腎主骨,筋骨經脈失養發為痿證。故治以醒腦開竅、調神導氣、滋補肝腎、舒經通絡,予醒腦開竅,標本兼顧。

微信公眾號:疑難雜症諮詢

諮詢微信:WX2019250

諮詢電話:17326842139

歡迎來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脾 的精彩文章:

牛肉和這菜真是天生一對,健脾又養胃,我家一周吃兩次,味道真香
名方歸脾丸:最懂女人的一味良藥,脾虛、氣虛、血虛,用它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