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拐點到了嗎?能出去玩嗎?有關新冠肺炎最受關注的19個問題,專家為你解答

拐點到了嗎?能出去玩嗎?有關新冠肺炎最受關注的19個問題,專家為你解答

新冠肺炎的拐點何時到來?現在能外出遊玩嗎?孕婦還能正常去醫院產檢嗎?得了肺炎能靠自己的抵抗力促進康復嗎?

關於新冠肺炎,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很多問號。

為此,我們請來了鍾南山院士的學生、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呼吸與危重症科主任醫師程遠雄,就大家最為關注的問題答疑解惑。

1.如何區分普通感冒和新冠肺炎?

程遠雄:有的人說,我發燒到了37.1度,是不是得了新冠肺炎?也有人說,我有點胸悶,之前正好從疫區經過,是不是得了新冠肺炎?還有人說,我最近一直咳嗽,是不是得了新冠肺炎?應該怎麼判斷呢?

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是接觸史,如果你在湖北武漢或者其他一些高發城市,比如說黃岡、孝感、荊州等,而且小區裡面或者你接觸的親戚朋友有新冠肺炎患者,那麼感染的機會就比較高。

如果是在其他發病率低的城市,比如發病數是個位數甚至是零的城市,感染新冠肺炎的幾率就很小。

2.近兩天,多省市出現新增病例為零的情況,是否意味著拐點已經到來?

程遠雄:很多城市的新增病例為零,我覺得拐點已經到來了。

之前我講過,拐點可能在二月中下旬到來,完全清除可能是在三月份或者是三月中旬以前。除湖北以外的地方,很有希望在這個時間點完全戰勝新冠肺炎。但是我認為,如果湖北的疫情不控制下來,那麼全國人民可能還得戴口罩。

武漢目前是重中之重,就像鍾南山院士所說,重病人有90%在武漢,95%的死亡病例在武漢,接下來的攻堅戰就是最大程度地挽救患者,把重症患者搶救過來。除了控制新增、控制傳染,也要挽救更多的生命。

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也派出了一隻精幹的醫療隊,由ICU、呼吸等科室的醫生組成,前往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開展工作。我們想用精湛的醫術為武漢人民做點貢獻,讓他們從疫情中恢復過來。

3.近期,部分地區出現了居民扎堆聚集、遊玩等現象,您認為,現在到了能夠隨意外出的時候了嗎?

程遠雄:有句古話說得好:行百里者半九十。能不能外出,我們要視情況而定。

在病例極少的地區,比如西藏,多日來的新增病例數為零,這種情況下可以解除警報。但是內地要嚴防死守,有很多城市已過百過千,這是因為目前無法知道新冠病毒的確切來源。

就目前而言,很多城市完全可以撤銷應急響應或者調整響應級別。例如西藏,可以完全撤銷一級應急響應。而廣東已經降到二級應急響應,雲南也降到了三級。

我想,青海很快也會降到三級,這樣對當地的生產、對人民生活的影響就很小。

此外,控制好人口流動,進行徹底地觀察和及時篩查,也有利於控制新冠。在一些高發城市,我們可能要對康復後或者正在觀察的病人,包括接觸過疑似患者的人,用多種手段進行檢測,比如鼻拭子、咽拭子,甚至是大便篩查等。

診斷一個疾病,最重要的是要把多種篩查手段結合起來,對每個人都仔細檢查,這樣才能帶給城市更多的安全感。

4.針對普通人,在外出超市購物、上班辦公中,有哪些實用、可執行的防範建議?

程遠雄:這個問題還是要分地區來討論。

如果在重災區,比如湖北武漢,一定要嚴格按照當地的要求來進行。

在一些風險比較小的地方,如西藏、青海等,已經連續多日沒有新發病例了,可以按照當地的安排,出門不戴口罩。

但仍然要保持室內通風,居民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乘坐公交、地鐵等公共交通時做好消毒和防護,這樣也有利於預防其他傳染病。

但是像廣東、長沙等距離武漢比較近的地方,以及北京、上海等人流量大的地區,一定要戴好口罩,勤洗手,定期測量體溫,因為還可能存在人傳人的情況。如果疏忽大意,就可能出現群發的情況。

5.各地的大學什麼時候能開學?

程遠雄:這要取決於各地的應急響應等級。比如,廣東省現在是二級應急響應,意味著廣東的很多學校是可以開學的,但具體要取決於學校的決策。而雲南這種三級應急響應的省份,高校開學基本上沒有問題。

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是,要特別小心,不能舉行集體活動,比如聚餐、開大會、唱卡拉OK、開演唱會等。如果再引起大規模感染,我們現在取得的成績就前功盡棄了。應該在充分準備的情況下,做好防護、監測等,才能開學,思想上絕對不能放鬆。

6.廣州目前是二級響應,但是人流量很大,只戴口罩是否安全?

程遠雄:我覺得是可以的。在人流量非常大的情況下,首先要戴口罩,其次要少坐地鐵、公交等公共交通工具,可以多騎單車,還能鍛煉身體。廣州的春天還是很美的,可以多看看。

回公司上班以後,由於很多寫字樓是密閉的,因此我建議不要用中央空調,可以多打開門窗通風。同事之間不要聚餐、聊天,可以減少感染機會。

總體而言,廣州市是比較安全的,被感染的概率很小,但也不意味著可以放鬆警惕,因為還不到把歌言歡的時候。

7.天氣即將變暖,您認為新冠肺炎的疫情會隨著天氣的變化而逐漸消退嗎?

程遠雄:這個是肯定的,關鍵是我們政府的防控力度很到位,就像過山車一樣,新增病例在減少,出院患者明顯增加,重症患者人數和比例也在明顯減少。

8.我們買的蔬菜要不要噴洒酒精消毒?

程遠雄:非疫區的人不用過於緊張,蔬菜上帶有新冠病毒的機會是非常小的。

首先,即使有新冠病毒存在,它也存活不了多久;其次,很難形成足夠致病的數量;第三,蔬菜在經過清洗和烹飪後,可以把新冠病毒完全清除掉。

我們可以用蔬菜洗滌劑進行清洗,但也不要用太多,即使在疫區也是如此。

充分沖洗後,蔬菜上很難存在新冠病毒。吃水果之前盡量削皮,就更安全一點。

9.對於孕婦來講,現階段是否建議到醫院產檢,有哪些建議?

程遠雄:產檢是生育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目前,中國的生育安全率很高,人民還是比較幸福的。

先講一個小故事,我之前去過農村的一個墓地,發現有很多小孩的墳墓,我就想,為什麼會這樣呢?後來才了解到,這是因為在舊社會,孕婦分娩時,小孩和孕婦的死亡率都很高。

但現在已經改善了很多,孕婦和胎兒的安全性有了極大的提高,主要是因為我們進行了規律的產檢,掌握了孕婦的生育狀況,因此,產檢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我的建議是應該正常產檢,但前提條件是注意安全,提前預約,做好個人防護,回家後及時更衣洗手。

10.針對近期頻頻曝出的「隔離期過後數日又被確診」,以及「治癒出院後再次被確診」等案例,如何解釋?是說明新冠病毒的潛伏期長、治癒後容易複發嗎?

程遠雄:康復了以後又確診,準確的來講不是又確診,而是這個患者再次核酸檢測陽性,比如鼻部核酸、咽部核酸、大便核酸等;又或者是病毒培養陽性,這可能是病人體內的病毒沒有完全清除,說明可能還有排毒的狀況。

這種情況在很多疾病中也可以看到,比如乙肝、丙肝等,但是這兩個病和新冠肺炎有很大差別。

有很多人帶有乙肝、丙肝病毒,但由於免疫力好,也不會發病。新冠肺炎也可能出現這種情況,就是依靠自身的免疫力把病毒完全清除。

如果真有治癒出院後再次被確診的情況,應該怎麼辦呢?最近,日本檢測出了90例,其中有70例是無癥狀的患者,說明他們採取了多個層次、多個策略的篩查。

所以說,檢查不要怕多,特別是診斷疾病時,要非常準確,包括患者排不排病毒、每一個階段的病理生理狀態等,治療時也會成竹在胸。

如果過於放鬆警惕,只是看一些數據和參數,比如一看到體溫下降就放著不管,就可能成為社會中潛在的傳染源。

因此,一線醫生要反覆分析,多了解一下患者的情況,看看氣道、糞便里還有沒有病毒。

最近,鍾南山院士團隊發現某些患者的尿液里含有病毒,因此也可以查一查。

微生物中,最難清除的就是病毒。細菌在1943年的青黴素髮明之後,就很容易被清除了。

抗生素的發明,讓我們有了一個對抗細菌的強大武器,讓人類的生命延長了15年以上。現在的抗生素越來越多,雖然有人出現了耐藥性,但多出現在終末期的病人身上,比如需要長期插管、長期血液透析的人。

人類用疫苗消滅了天花,基本消滅了鼠疫,以及其他很多的傳染病,比如麻疹、百日咳、脊髓灰質炎等,治療上也取得了巨大進展。但現在還存在有很多病毒,比如鼻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新冠病毒等,對付起來還是比較棘手的。

我們曾經搶救過一個22歲的腺病毒患者,過程是非常驚心動魄的。我們把他收治到ICU(重症監護室)後,檢查了核酸,發現是陰性。後來又做了高通量測序(NGS)檢查,才發現是7型腺病毒感染,中間還發生了呼吸衰竭,好在最終搶救成功。

但總的來說,對付病毒比較困難,就好比三峽的艄公,要有很高的掌舵水平,看似非常輕鬆自如地駕船通過險灘,實際上是功底和經驗的厚積薄發,醫生治病也是如此。

11.近日,天津大學聲稱研發成功「口服」疫苗,什麼是口服疫苗?比注射的有哪些好處?

程遠雄:目前可以口服的疫苗,只有脊髓灰質炎疫苗,但是現在已經很少吃了。大部分疫苗都是肌肉注射的。

在目前的科學技術下,成功研發疫苗並不是很難,我們對新冠病毒的結構已經很清楚了,包括核酸序列、蛋白質組成等。

疫苗就是用它的某個蛋白或者幾個蛋白,去刺激機體產生抗體,我們的免疫細胞就會「認識」它。等到真正感染病毒時,免疫細胞就會很快「撲上去」,把它清除,避免機體發生嚴重感染。

這就像炒菜一樣,如果油鍋起火,馬上用鍋蓋蓋住,火勢就會被控制住。如果感染嚴重,波及到呼吸系統、血液系統、泌尿系統等,可能會繼發很多疾病。

我們曾經救治過一位90多歲的老人。家屬說,老人家的身體很好,還能上山砍柴,也能扛回來,怎麼得個肺炎就這麼嚴重呢?我們收治後,先給他用上了呼吸機。

七八十歲的老年人,腎功能只有巔峰狀態的30%-40%,肺功能、心功能、腦功能等也是如此。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危牆易倒」,就像多米勒骨牌,一個器官出問題,就可能導致多器官衰竭,進而出現危重症。

而武漢的李文亮醫生,他很年輕,應該沒有什麼基礎疾病,但是很可惜,他遺憾地離開了我們。所以,我們還需要繼續深入了解新冠肺炎的發病機制,才能把它控制好,但目前還沒有達到這個階段。

對於疫苗而言,研發的難度不是很高,而就算研發出來也不代表它一定有用。是否有用,還要看使用後的具體效果,比如使用後能不能好、能不能很容易地控制癥狀,能不能很容易地清除病毒等。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疫苗的療效還有待觀察。我們所有的科學家,包括病毒、病理方面的專家,都會不停地探索,一定會找出各種解決方法。

12.近期王辰院士稱,新冠病毒可能將和人類長期共存。假如真的這樣,我們今後該如何防控呢?

程遠雄:我的老師鍾南山對此有不同的看法,他認為,新冠病毒不會像流感病毒一樣,和人類長期存在。鍾南山院士和王辰院士都是呼吸界的泰斗。我認為,王辰院士這樣說肯定有他的道理,肯定是有科學依據的,但是也不一定會發生。

SARS也是冠狀病毒,和新冠病毒很像,它們的成分中有80%-90%是完全相同的,只有一小部分不同。主要的不同點就在於,新冠病毒對人體的血管緊張素受體-2(ACE2)的親和力更高。

新冠病毒是不是很難清除,我們目前還難以下結論。據我所知,到目前為止,SARS被控制後,僅在第二年出現了零星的病例報道,後來就銷聲匿跡了。

到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發作,中間過了十幾年的時間。所以,新冠病毒會和SARS一樣消失,還是會在以後慢性流行,我們還很難下結論。但我傾向於,它會像SARS一樣,被我們控制後,不會再出現大規模擴散。

即便部分病人體內存在新冠病毒,也只會導致小範圍的感染,不會出現今年這樣的大規模擴散。而且,我們今年在防控時,早期是失策的。如果初期就按照現在的控制力度,很早就控制住了,可能總共也就幾百例患者。

經過這次事件,以後我們對疫情的處理會更加謹慎和迅速。

13.韓國的疫情現在有點爬升,山東青島、威海等地區都開始對來自日韓的人員進行了隔離措施,請問在中國防控已經還不錯的情況下,會不會發生國外回輸病例,導致再次暴發疫情的風險?

程遠雄:我覺得存在這種可能。我們可以借鑒日本的做法,日本的篩查力度比較好,他們會反覆地篩查,就像之前查出來的90例患者,有70例都沒有癥狀,這就說明他們的篩查力度和方法非常好。

我們可以對隔離人員從各個角度進行篩查,除了鼻拭子、咽拭子等,還可以進行大便篩查以及血液抗體檢查等。多一種方法就多一種保證,也就更容易把疾病控制住。

如果新冠肺炎是一張試卷,我們前期確實做得不太好,但現在起碼可以達到90分。韓國可能一不小心就做了個二三十分。但目前韓國的控制力度也在加大,我相信他們是可以把疫情控制下來的,畢竟他們的經濟條件不錯,科學水平和醫療水平也很高。

14.近日有媒體報道稱,新加坡一名女性同時感染登革熱和新冠肺炎,而登革熱也是我國南方部分地區的常見疾病,您認為廣東等地是否需要提前預防?登革熱和新冠肺炎同時得,會不會導致更難治療?

程遠雄:兩種病疊加在一起,治療起來確實可能會複雜一些。登革熱也會出現發熱,兩者很難鑒別。而新冠肺炎導致的淋巴細胞減少,會給登革熱的治療帶來困難。

當然,登革熱也會導致淋巴細胞減少。當這兩種病同時出現時,治療起來就會更困難。

但是,目前還沒有到登革熱的高發季節。登革熱一般發生在秋季,因此,同時出現兩種病的概率很低,我們不用過於擔心。

就算是在登革熱的高發季節,醫生也會進行仔細的篩查。一般情況下,醫生不會只看眼前的問題,而會綜合考慮。之前有一位來自上海的病人,一直咳嗽。他說自己已經看過很多醫生了,考慮為哮喘,但是吃藥後效果不好。

之後,我們對他做了一系列的篩查,包括用以確定過敏原的激發試驗,但結果是陰性。當時我們想到,他總是在冬天咳嗽得厲害,還有夜間不能平卧、入睡困難等癥狀,就考慮是不是和冬天的寒冷環境有關。

於是,我們給他做了冷氣激發試驗,就是把冰塊裝在一個容器里,然後給容器通風,讓他吸入寒冷的空氣。結果發現,吸入冷氣後,果然咳嗽得很厲害。

最終,我們診斷他為氣道高反應性疾病。另外,由於他的身材偏胖,所以我們猜測可能還有胃食管反流,於是就進行了相關檢查,結果確有此病。最終,我們診斷他為氣道高反應性合併胃食管反流。

後來,這位患者每到冬天都會給我打電話,說他自己恢復得很好。

德國專家發現,慢性咳嗽者很少是由單一疾病導致的,很可能是複合疾病。比如,鼻炎合併過敏性氣道炎症(如哮喘)就比較常見。還有一些慢性咳嗽可能是過敏性哮喘合併胃食道反流,德國報道的這個比例為30%-40%。

有句話說,歐美國家今天的病,就是我們明天的病。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中國人的體重在急劇上升,這是由於營養越來越好,因此,歐美的常見病會逐漸變成我國今後的常見病。

在上世紀90年代,一名病人出現呼吸困難,當時我果斷地診斷他是肺梗塞。雖然對於現在的醫生來說,這很容易判斷出來,但在當時,這是個罕見病。

那時候的人走路、爬樓梯較多,人也比較瘦,血脂都比較低,還有點輕度營養不良,所以「窮病」比較多,比如貧血、肝炎、結核等。

現在是「富病」比較多,比如高血脂、高血糖、糖尿病、中風、冠心病的話;而乳腺癌、前列腺癌、直腸癌等的發病率也在直線上升,以前則是食管癌、胃癌等「窮癌」比較多。

所以說,時代是不斷變遷的,醫生在診斷疾病時考慮的要點也會更多。

現在的醫生,一般不會輕易對疾病做出診斷,這是因為很多疾病有相似的表現,就像登革熱和新冠一樣。

但是,新冠肺炎會表現為肺部有陰影;而登革熱的肺部影像表現很少,而是會出現血小板減少,發燒時的體溫也相對高一些、持續時間長一些。

因此,我們要看到疾病背後的本質,就像福爾摩斯探案一樣。

15.如果得了新冠肺炎,治癒後會不會留下後遺症?會不會影響以後的生活?

程遠雄:新冠肺炎和SARS不同。SARS病人肺間質纖維化的發生率很高,而新冠肺炎出現肺間質纖維化的很少,可能是因為新冠病毒沒有完全破壞肺的結締組織。

我認為,新冠可能會引起一些炎症,輕症者(佔總病例的80%)一般不會遺留後遺症;但重症者則很難說,可能會推動原有器官功能不全加重。

比如,原有腎功能不全的,得了新冠肺炎後,腎功能可能會更下一個台階;如果原有肝功能不全,比如肝硬化,那麼肝功能會進一步不全;如果原有心肌病變,比如慢性心肌炎,就可能導致心功能減低。

但是我認為,原本沒有基礎疾病的人,治癒之後不會留有後遺症。

所以,絕大部分人在治癒後都不會有什麼問題。

16.自身免疫力的強弱,和新冠肺炎治癒後的康復有關係嗎?

程遠雄:首先我們要知道,什麼人的免疫力比較弱。

比如,肺炎的發病就很有特點:肺炎球菌肺炎多見於5歲以下的小孩和65歲以上的老人;支原體、衣原體感染多見於年輕人,因為這些人比較活躍,喜歡跑來跑去,以及長期熬夜辦公等,都比較累,就比較容易感染這兩類病原體。

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功能有障礙,特別是巨噬細胞功能不太好,而且血糖越高、功能越差,就容易發生一些嚴重的細菌感染,患肺炎的概率也就高於常人。而且,糖尿病患者感染肺炎後,早期癥狀不明顯,可能繼發敗血症。

本次的新冠肺炎,糖尿病患者就相對高發。

慢性病、自身免疫疾病、糖尿病、血液病等的患者,他們的免疫力比一般人要低一些,面對本次疫情,也更容易患病。平時容易反覆感冒的人、年齡較大的人、各個器官功能不全的人,也容易發生感染,出現新冠肺炎。

而且,新冠肺炎會進一步推動器官功能的下降,使功能更差,死亡率就高於一般人。但是這些人有一個特點,就是一般不會出門,不會跑來跑去,比如血液病、偏癱患者。

但糖尿病患者不受影響,他們在血糖控制較好時會出門活動,因此我們應該重視這些人群。

控制糖尿病的第一步是控制血糖,然後可以注射疫苗(比如流感疫苗),也可以使用中西藥。那需不需要使用免疫球蛋白呢?我認為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如果免疫球蛋白水平正常,就不必使用。

17.免疫力如何助力康復?

程遠雄:免疫力是患者康復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免疫力在正常人之間有差異,由於這個差異的存在,導致在發病時有不一樣的表現。免疫力低下者在開始時可能只有輕微發燒,甚至癥狀不明顯,但是病毒正在身體內急劇擴張。等到免疫力出現反應併產生抗體時,機體可能已經受到了損傷。

有人問,是否可以單靠免疫力完全康復?實際上,單靠免疫力是無法完全康復的,這還取決於身體的反應。

舉個例子,常見的鼻病毒感染等疾病,可以靠免疫力來戰勝,最後也能完全康復。從這個角度說,病毒也不是那麼可怕。但冠狀病毒不一樣,我們的身體很少遇到這種病毒,它一般在野生動物身上,在人群中傳播並不是很常見,所以身體會對它缺乏免疫力。

當它「突襲」的時候,我們對它的免疫反應不夠,它就會在我們的身體內「繁殖」。最後等我們產生免疫力的時候,很多器官已經受到了破壞,也就對身體造成了損害,甚至引起重症,死亡率就相對比較高。當以後身體產生了抗體或者接種了疫苗,我們對冠狀病毒可能就耐受了。

18.平時一感冒就吃抗生素、打吊針,會不會降低免疫力?

程遠雄:我在門診的時候發現,很多病人有這樣情況:一到某個季節就經常感冒、打噴嚏、流鼻涕。我會告訴他,自己要小心,這可能不是感冒,而是過敏性鼻炎、過敏性支氣管炎等,才導致了反覆咳嗽、打噴嚏、流鼻涕。這時吃抗生素是沒有效果的,而應該到呼吸科檢查一下。如果是過敏性疾病,就進行抗過敏治療,把鼻炎控制好。

19.網傳「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間減肥會降低免疫力,容易感染,得了不容易好」,這種說法是否可信?

程遠雄:減肥時,適當控制飲食沒有什麼問題。但如果是斷食或營養攝入不足,導致體重偏輕,就會影響免疫力,比一般人更容易感冒,也更容易患上新冠肺炎。

我建議,在此期間要保持正常飲食,度過此次疫情後再減肥。可以適當少吃一點,絕對不能完全斷食,因為斷食可能會導致身體缺乏蛋白質,進而影響免疫力功能。但也不要吃得太飽,並且保持適當運動。總之,凡事要注意平衡,不能失衡。

*本文內容為健康知識科普,不能作為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替代執業醫師面診,僅供參考。

*本文版權歸騰訊醫典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違規轉載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醫典 的精彩文章:

2019,他們離開了這個世界
新型肺炎第五版診療指南新出爐,和第四版有哪些變化?快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