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從「患者等床」到「床等患者」,好消息振奮人心

從「患者等床」到「床等患者」,好消息振奮人心

第26次「遺忘」

黃倩 國家援鄂醫療隊員、北醫三院婦產科護師

3月4日 武漢同濟醫院 多雲轉晴

最近病房裡病人越來越少,看著好多病人可以康復出院,大家別提多有成就感了。

我負責的大屋只剩下兩位患者,一個老爺爺,一個老奶奶。

爺爺有腦梗後遺症,奶奶有阿爾茨海默病,他倆生活基本不能自理,仍需要大量的生活護理。但不管我為爺爺做了多少次口護,擦了多少次臉,每次過去爺爺都會睜著大大的眼睛問我:「你是誰啊?你在幹嘛?」我每次都會說:「我是小黃啊,爺爺」。

而奶奶不同,每次給奶奶整理好衣服,蓋好被子,奶奶總會用很重的湖北口音靜靜地說聲「謝謝你」,然後等我轉過身去後就把心電監護的血氧夾子放進牛奶杯里。

為了爺爺奶奶安全,每次忙完工作我都會搬個小板凳在邊上看著他倆,害怕他倆做出一些「奇奇怪怪」的事來!

不同於其他患者,我們每天都會被忘記,每天都是新的開始。不管被忘記多少次,我都會再次重新介紹自己。因為每一個人都會變老,耐心對待現在的他們,就像他們曾經對待我們那樣。

希望兩位爺爺奶奶可以早日康復,我想他們一定會記起自己家人的模樣,也許在他們模糊的記憶里,也會飄過我們的身影……

病房裡無所不能的鄂「小黑」

王明春 國家援鄂醫療隊員、北醫三院骨科主管護師

3月4日 武漢同濟醫院 多雲轉晴

我是病房裡污染區的人氣「小黑」,一部智能手機。

說說我的高人氣,我可是抗疫一線醫生護士們的絕對寵兒。臨床工作中扎了血氣,污染區的醫生需要和清潔區的醫生討論治療方案,最快的方式就是用我拍張血氣結果的照片迅速傳給清潔區的醫生;病房裡缺了哪樣耗材,需要下一個班次帶來的,我第一時間向外傳達;而那些溫馨、動容的醫患瞬間,也是我作為第一手記錄者,傳達給了大家。

時間嘀嗒嘀嗒,晝夜不停,我看到過病房裡醫護人員忙碌的身影,也看到過患者緊緊握著他們的手表示感謝。我看到過搶救時醫生護士們的全力以赴,也看到過患者痊癒出院時他們由衷的開心。多少瞬間,銘刻在了我的腦海。

今天,我也想硬核表白一下:因為疫情,我成為了病房裡的人氣「小黑」,而我也樂此不疲地被需要著。為大家服務,我很光榮!

生命之託,重於泰山。雖然每個人所貢獻的力量有限,但是大家一起所貢獻的力量將會是無窮的,疫情無情,人間有情。隔離疫情,並沒有隔離愛!

武漢的春天來了,春意盎然,等疫情過去,我也想去拍拍武漢街頭盛開的櫻花,去黃鶴樓上登樓遠眺,看一看那「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的長江大橋,哈哈。

「小黑呢?」聽,我又被呼叫了,我去忙啦……

「戰地」的春天

陳洪雲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援武漢醫療隊 護士

3月4日 武漢協和醫院西院 多雲轉晴

紅艷艷的山茶花競相開放,嫩綠的垂柳掛滿枝芽,各種不知名的小花在地上偷偷露出了笑臉,看著駐地周邊的這一切,我才恍然,春天已經來到。來馳援武漢一線已經一個多月了,想想這段飛快又漫長的時間,我不禁感慨萬千。

陳洪雲在武漢駐地附近拍到盛開的小花

在隔離病房,每個患者的病情各不相同,相同的是,他們都需要我們的幫助和照顧。作為醫務人員,我願用愛給他們帶去更多春天般的溫暖。

每當走進病房,我始終微笑問候患者,「您今天感覺怎麼樣?看您精神好多了」「有需要您請按鈴叫我!」雖然防護服和護目鏡擋住了我的臉龐,但我相信,發自內心的關懷是無法被遮擋住的。這種心理上的護理和身體上的護理對患者同樣重要。

工作中的陳洪雲

「陳老師,能幫我打壺水嗎?」面對患者的呼喚,我及時回應,「行,沒問題,我給別人喂完葯,馬上就過去。」打好水,把壺送到桌上,順便給患者的杯子添滿,「給您添了點水,一會兒溫度正合適,您好喝!」

聽我這麼說,患者先是愣了一下,隨即連連感謝,「您想得真是太周到了,謝謝您了,謝謝!」一個小細節就讓原本焦慮的臉上浮現笑容。

尚能溝通的患者,我會用言語去安慰,面對處於藥物鎮靜狀態下的、插管上機的患者,我能做到的,就是用多年積累下的護理經驗,用我的雙眼密切觀察、迅速判斷患者是否發生了病情變化;用我的雙手去精心護理,用我的愛心、細心、用心,去儘可能的減輕他們的病痛。

陳洪雲(左一)和戰友們

其實,在武漢連續奮戰了30多天,心中有太多的想念但當我進入戰疫前線,防護服就是我的戰鬥服,我就變身為勇敢的白衣戰士。面對患者,我就是帶去愛與呵護的天使。

進入3月,經歷了漫天飛雪的嚴寒,武漢迎來了綿綿春雨。看著防控局面從被動應對向主動出擊轉變,醫院運行從「患者等床」轉向「床等患者」,接連傳來的好消息振奮人心,也印證了那句「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

在自己的崗位當好小齒輪

馬歡 核工業四一六醫院護師

3月1日 武漢協和醫院腫瘤中心 陰

來武漢半個多月了,漸漸地從病人、司機師傅、酒店的工作人員交流了解到武漢本來的樣子。白天出發去醫院時,透過車窗看到櫻花已經開放,粉粉嫩嫩的,著實是小女生喜歡的模樣;經過牛肉拉麵館門口時,被招牌上的圖片吸引的直流口水;快到醫院門口時,看到對面的曉宇火鍋,也勾起了對成都的思念。

回到酒店收拾完畢,打開手機,看見媽媽幾個小時之前發來的一張圖片,是她的祖父在第二次國內革命中犧牲的革命烈士證明書,我反覆看了幾遍,更加明白自己當時為何執意支援武漢,想起基辛格說的那句:「中國總是被他們最勇敢的人保護的很好」。我希望我就是其中的一份子,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地當好自己的小齒輪。

想起前幾天給病人發飯時,問他夠不夠,不需要的話再給他拿。他笑著說,夠了夠了,吃得挺好,你們生活怎麼樣。我說都挺好的,就是我超喜歡吃辣,這邊為了我們的健康著想,都弄得比較清淡。他笑得更加燦爛,你們這些川妹子就是吃辣椒一個比一個厲害,其實我是湖南人,也覺得不夠辣,我說,「那到時候等你好起來我們比一比,誰吃辣更厲害。」

等武漢好起來,我要來吃司機師傅介紹的美食,要和那位湖南叔叔比一比吃辣,我要放下所有的牽掛痛痛快快在武漢玩一次。

只為最樸素最幸福的心愿——平安回家

張劍 核工業四一六醫院主治醫師

3月2日 武漢協和醫院腫瘤中心 陰

今天是來到武漢的第18天。

18天的時間很短,短到只有一瞬間,它已悄然離去。

18天的日子也很長,長到有的人要用一生去度量。

一個老者被病毒慢慢吞噬,雖然她曾努力抗爭,她的老伴、兒女、還有醫生護士都和她一起並肩作戰,然而一切努力都是徒勞。她一天天衰弱,可是卻很平靜,她和同是病患的老伴相互支撐,淡然面對,她清楚地交代當她必須走的時候就當她安靜的離開,雖然她對這世界還有太多太多的牽掛與不舍......

我們,必須收拾哀傷調整心態,還有很多同樣的病患等著去治療和幫助,有些老人逐步度過危險期,一步步轉危為安,更多年輕一點的病人慢慢好轉恢復了健康,出院回家。

每一個病重病危患者好轉都讓我們歡欣鼓舞,每一個病人出院都讓我們淚流滿面。

疫情播報每日新增患者數量逐步減少,治癒患者數量與日俱增,除湖北以外地區患者數量顯著減少,家鄉捷報頻傳,硝煙即將散去,河山重歸安寧,春天已然來臨。

我們還需要堅守,守住這來之不易的曙光,迎接最後的徹底勝利,當我的病人們全都回家,我們才能安全回家,一切艱辛的付出只為最樸素最幸福的心愿——平安回家!

你我情似人間三月天

肖茜 四川省第七批援鄂醫療隊隊員、核工業四一六醫院呼吸科護師

3月2日 武漢協和醫院腫瘤中心 陰

2月29日,一個四年才得一遇的日子。這天,我在武漢協和腫瘤中心醫院隔離病區里,一如往常地做著護理工作。

下班了,我摘下護目鏡一看感覺它像被雨淋過一遭,霧蒙蒙的;3M口罩很固執地在我臉上留下深深淺淺的痕迹;才剛走出隔離病房,腦海里還在一直回想剛在病房裡看到的那些熟悉又陌生的笑容,覺著它們美好地似「雨過天晴,彩虹搭橋」一般……

到武漢前線支援,我有兩個特殊又平凡的身份:一名護士、一名中華兒女。竭誠協助醫生診治、護理好患者是我的本職工作;和全體中華兒女一樣期待著疫情早日散去,家園回歸繁榮,是我的援鄂初心。

在病房護理工作時,一位患者因想念家人,眼眶裡噙滿淚水,我靜靜地在一旁陪伴著她,安撫她的情緒,希望她相信我們,自己也要多加油!再見時,她眼裡洋溢的更多是堅強、樂觀,她對我表達了感謝,實際上我也深受她精神變化的感動!就像特魯多先生的墓志銘寫道醫學就是:「有時治癒,常常幫助,總是安慰」!

是啊,當患者用行動積極配合治療時,當他們笑著回應我們的關心時,當他們好好康復出院時,這一切對醫務工作者而言,就是最大的鼓勵!雖然我們身處隔離病房,但隔離不了愛川流其中,患者、我們都正感受這暖如三月的人情味。

讓患者享受「優質護理」

張潔 國家援鄂醫療隊員、北醫三院腎內科護師

3月4日 武漢同濟醫院 多雲轉晴

作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的支持治療手段之一,俯卧位通氣已得到廣泛認可。目前,逐步應用於重型新冠肺炎的患者救治中。

那麼選擇什麼樣的方式,如何讓病人更易理解,操作配合.....這些問題,擺在了我們的面前。組裡隊員討論研究,在參考了大量文獻和指南後,我們用最短的時間高效地完成了題為「趴著比躺著更好,俯卧位通氣」的宣傳海報。

內容涉及「什麼是俯卧位通氣」「它的優勢是什麼」「如何正確操作」。為了便於熟知和記憶,編了一個順口溜,並配以插圖。

上午,在完成基礎治療和護理後,我們帶著精心準備的宣教資料,到床旁,測量操作前的生命體征,現場指導患者如何舒適正確地擺放體位,用簡潔通俗的語言告訴他們這個操作的目的和優勢。

叔叔阿姨積極主動提出問題,一再向我們求證姿勢是否正確。因為宣傳資料有限,他們用手機拍下來,說沒事多看看,多學習一下。

一個小時以後,巡視病房時,一位阿姨還在堅持做。我說:「阿姨,不舒服時可以停下來休息一會兒。」阿姨說:「你們的指導對我們有幫助,我還能堅持。」說完,她豎起了大拇指!

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優質護理」的真正意義,讓患者在接受治療的同時,享受專業性服務。

希望我們能用專業和技術,醫護配合,早日打贏這場戰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強基礎研究筋骨,活資源流通血脈——區域創新看廣東系列報道(下)
痛心!巨星隕落!他是中國現代病毒學的先驅者,曾研製抗非典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