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1/3的中國老人都有這毛病!注意力不集中、不愛說話,很可能就是因為它

1/3的中國老人都有這毛病!注意力不集中、不愛說話,很可能就是因為它

作者:董瑞娟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 助理研究員

「爸,電視聲音開小點兒!太吵了!」。

「聲音小了,我聽不見……」

家裡有老人的,對上面的對話不會陌生。不知何時起,爸媽的聽力越來越差了。

老年人聽力問題不單單是在中國常見,世界各國也為此困擾。世界衛生組織,約有1/3的65歲以上老年人存在聽力損失。而我國有多少人呢?國家統計局數據,2018年末,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約有2.5億。

作為子女,不能存有僥倖心理,應時刻關注家裡老人的聽力問題。那麼什麼樣的老人才算是聽力損失?又該怎麼辦呢?

老年聽力損失有哪些表現呢?

剛開始,老人可能是「聽得見但聽不清,耳鳴或者小聲聽不清、大聲又嫌吵」。在安靜環境下聽得見,但是在人多等嘈雜環境下言語交流困難,需要講話人提高音量或者重複講話內容;看電視時調的音量很大,以致家人感覺聲音太大難以忍受。

很多時候,老年人不認為自己存在聽力問題,覺得講話人和他多說幾遍就可以了。作為家人,如發現老人在交流時常向前傾身靠近講話者,愛打岔,或者對家人的談話常常不回應,注意力不集中,那就要特別注意,這可能是聽力下降的早期信號。

後來,隨著病情加重,即使在安靜環境下言語交流也很困難。很多老人不自覺地就會減少社會交流,從而導致對周圍事物不感興趣,對家人依賴程度增加。

即便在與家人交流時,有些老人也會認為家人沒有耐心,一說話就大喊,不願意和自己交流,抱怨家人不能理解自己。另一方面,家人也會認為老人的要求太高,表示不滿。

聽力障礙往往會使老人產生孤獨感、猜疑感,因缺乏自信或者過分自信、焦慮、抑鬱等引發精神心理問題和社會隔離現象。近年研究發現,聽力損失還與老年認知功能下降密切相關,嚴重影響老年人生活質量。

老年聽力損有哪些干預方式?

很多人認為人老了自然就會耳聾,聽不見就聽不見吧,並不需要特別干預。

實際上引起耳部疾病的原因有很多,除年齡因素外,還有其他因素也會影響聽力,例如中耳炎、梅尼埃病、雜訊、耳毒性藥物、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疾病,以及老年人常見的耵聹(耳屎)栓塞等。

不同的原因,有不同的治療和干預方式。

l 藥物

對於常見中耳炎、突發性耳聾或者梅尼埃病等導致的聽力損失,以及伴有耳鳴或者眩暈的患者,耳鼻喉科醫生會針對性治療。

有高血壓、高血糖以及高血脂等全身慢性疾病的老年聽力損失患者,注意慢性病的防控,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檢查聽力,同時根據聽力損失程度採取相應的干預方式。

l 助聽器

佩戴助聽器是幫助老年聽力損失患者提高聽力、改善言語交流的有效手段,但很多老人會對助聽器效果存在很多疑慮。比如,助聽器的聲音特別吵、有雜訊等等。需要說明的是,在未經充分醫學評估和聽力學評估的情況下,應避免不恰當使用助聽器。

助聽器驗配前應請耳鼻咽喉科醫師進行專科醫學評估,進行聽力學評估,明確聽力損失的性質和程度。

對於輕、中度聽力損失患者,助聽器可作為聽力干預的首選手段;對於重度和極重度聽力損失患者,助聽器效果不能滿足需求時,要及時考慮人工耳蝸植入。

助聽器的驗配水平直接影響其效果,因此老年聽力損失患者應到專業醫療結構或有資質的助聽器驗配中心進行驗配,驗配後需要定期檢查聽力,與驗配師溝通助聽器的使用情況,便於驗配師優化調整助聽器參數。

l 人工耳蝸

對於重度或極重度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患者,植入人工耳蝸是個有效的手段,它能改善老年聽力損失患者言語識別率和交流能力。

當然植入效果也會存在個體差異,患者本人或家屬需要依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建立合適的期望值,建立個性化方案,積極開展康復適應性訓練。

方便交流的小技巧

除了以上的干預方式,使用一些聆聽小技巧也至關重要,掌握聆聽技巧可使老人獲得更好的交流效果。

供老人使用的技巧

l 應當避免在嘈雜環境中交流;

l 將好耳靠近講話者;

l 選擇好的聆聽位置盡量縮短談話距離;

l 面對面交流,充分發揮視覺功能,利用唇讀和肢體語言;

l 聆聽時不要緊張,沒聽清楚時要提出詢問或請求重複。

供家人使用的技巧

家人要放慢語速,吐字清晰,避免大喊,與老人談話時多鼓勵,使他們放鬆,這會使談話更容易進行。

*本文內容為健康知識科普,不能作為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替代執業醫師面診,僅供參考。

*本文版權歸騰訊醫典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違規轉載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醫典 的精彩文章:

5招,防止感冒在家中傳播
國際罕見病日:這些兒童腫瘤很罕見,卻離你我並不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