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發生前,身體會有什麼感覺?3個變化抓不住,猝死可隨時發生
2月13日6時許,湖北省仙桃市三伏潭鎮衛生院醫生劉文雄在家中猝死。
據報道,在1月12日至2月12日,劉醫生共接診患者3181人。1月底已經出現胸痛、心慌等身體不適癥狀,但因為防疫任務重沒請假治療,去世前一晚仍有患者電話問診。
2月28日,廣西賀州市八步區靈峰鎮衛生院副院長鍾進杏因連續33天奮戰在抗疫一線,勞累過度猝死在單位宿舍,年僅32歲。
疫情發生後,鍾院長主動承擔危險係數高的工作,包括發熱門診及疑似病例住所消毒殺毒等,從1月底就放棄輪休,一直在抗疫第一線。
連日來,我們看到許多關於疫情的好消息,卻也不得不與這些倒在一線的醫護人員道別。
培養一個優秀的醫生需要很長的時間,而醫生由於過勞而猝死的現狀頻頻發生,非常讓人痛心,也不禁讓人思考,是什麼原因導致醫生過勞猝死頻現呢?
醫生猝死的原因
·工作量巨大
在2020年的春節,誰也沒想到會因為一場新冠肺炎打亂了原本正常的生活,對於醫生這個群體來說,更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在這次防疫大戰中,醫生是最為忙碌的其中一群人,隨著越來越多的感染者被治癒,這背後也是無數醫生承受著巨大的工作量在跟死神賽跑。
根據某項調查顯示,7762名執業醫生參與的執業執業狀況調查中,九成以上的受訪醫生表示每天的工作超過八小時,20%的受訪醫生表示每天工作時間為10-12個小時,13.5%的受訪醫生的每天工作時間超過12小時。八成的受訪醫生表示沒有雙休日,48.05%的受訪醫生表示工作非常累。醫生的工作量大、工作強度大,讓很多醫生的健康都亮起了紅燈。
· 輔助人員缺少
我國醫療輔助人員嚴重缺少,讓很多醫生不僅要完成自己的工作量,還要抽時間去做其他輔助人員應該去做的事情,工作時間就更加忙碌。因此,各個醫院在招收醫生時就應該要考慮好人員配比問題,也要加大輔助人員的配置,幫助醫生減壓。
· 醫療資源分配不均
醫療資源不均衡也是導致醫生過勞的一個重要原因。在倒三角的畸形醫療服務體系中,越是一線大城市的醫院,醫療資源就越集中,患者的數量也越集中,導致醫生更加忙碌,尤其是大城市的三甲醫院,醫生更是感到壓力巨大。因此,必須健全醫療服務體系,讓患者合理分流。
抓住猝死前信號
醫生因為太累而猝死的報道頻頻出現,這也給所有人敲醒了一個警鐘,要留意自己的身體,及時發現猝死前的信號。很多猝死都是心肌梗死導致,在猝死前身體也會發出一些信號。
首先是心慌胸悶,感覺像一塊大石頭壓在自己的胸口,面積為手掌大小的範圍,喘不過氣,同時,這種痛感會散發到左側肩膀、上肢和下頜部位;
其次,不明原因的疲乏,如果在休息之後疲乏的狀態仍然無法緩解,同時還伴有胸悶和水腫時就要警惕是猝死前兆。
最後,肢體麻木、暈厥,昏厥是猝死的重要前兆,或者出現單側視力模糊、單側肢體麻木、乏力、走路不穩等癥狀時都要警惕是猝死信號。
因工作勞累而猝死的醫生,非常令人感動,但我們不應該號召和學習這種犧牲自身健康的精神。
這種為了工作而獻出生命的號召並不人性,同時也是對生命價值的輕慢。倡導奉獻精神是沒有錯,醫生為了挽救患者的生命而做出的付出是值得肯定的,但是,醫生也是血肉之軀,一個人的奉獻能力是有限的,每個醫生的生命也應該受到尊重。
如果一位醫生因為長期超負荷工作而最終猝死,上級部門還號召其他醫生像過勞死的醫生學習,其實就是對醫生個人價值的不尊重。讓醫生放棄休息甚至健康來工作,而最終醫生卻積勞成疾,不管實在勞動法層面還是個人價值的公平層面來說都是值得思考的。
不向過勞死醫生「學習」,是一種價值意識覺醒的表現,也是一種權利,應該受到尊重和保護。
參考資料:
1.李虹偉.猝死前身體己給過您信號了[J].養生保健指南:中老年健康,2015:65.
2.《不向過勞死醫生學習也是一種權利》.證券時報.2018-02-08
3.曹原.醫生過勞死成行業之痛[J].中國醫院院長,2015(02):51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