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孩子癲癇發作讓家長很憂慮,專家揭秘兒童癲癇的是是非非,有效控制癲癇發作

孩子癲癇發作讓家長很憂慮,專家揭秘兒童癲癇的是是非非,有效控制癲癇發作

一、兒童的癲癇發作

兒童癲癇發作期間,大腦內部發生了什麼?可簡單的解釋為:大腦由數十億個稱為神經元的神經細胞組成,這些神經元之間通過微弱的電脈衝互相通信。

當大量細胞同時發出電脈衝時就會出現癲癇發作。這種異常而強烈的電流會衝擊大腦並導致癲癇發作,引起肌肉痙攣、意識喪失、行為異常或其他癥狀。

任何人在某些情況下都可能引起癲癇發作。例如,高燒、缺氧、頭部創傷和疾病等都可能會導致癲癇發作。癲癇發作沒有特定原因並多次發生時,患者會被診斷為癲癇。

多數情況下(約十分之七)無法確定癲癇發作的原因。這種類型的癲癇發作被稱為「特發性」或「隱源性」發作,意思是人們並不知道其發生原因,可能是大腦中神經元發生不受控制的觸發引起的。

通過基因研究,醫生對導致不同類型癲癇發作的原因已越來越了解。

通常,人們根據臨床表現和腦電圖(EEG)的模式對癲癇進行分類。而對癲癇發作遺傳學的研究正在幫助專家發現不同類型癲癇發作的特有發作方式。

最終,這有助於針對每種癲癇發作來定製治療方法。

二、診斷兒童癲癇發作

癲癇發作難以診斷。癲癇發作過程很快,醫生可能無法看到患兒癲癇發作的過程。

因此,醫生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排除其他疾病,如非癲癇性發作。這類發作與癲癇類似,但通常由其他原因所致,如血糖或血壓降低、心律改變或情緒緊張。

對癲癇的描述對醫生的診斷很重要。應該考慮讓家人陪同患兒一起去看醫生。癲癇患兒的兄弟姐妹,即便非常年幼,也可能會注意到父母注意不到的一些癲癇發作時的情況。

此外,家長可能需要隨身攜帶攝像機,以便錄下孩子發作時的過程。視頻記錄可很好地幫助醫生做出準確的診斷。

某些類型的癲癇發作特別難以捕捉,如失神發作,因為這可能會被誤認為走神。

癲癇大發作(全身強直陣攣性發作)時患者可能突然倒地,開始發抖並昏睡 3 個小時。但表現為失神或發獃的癲癇發作可能在數年內都難以發現。

如果發現孩子張著嘴盯著電視上的卡通片,或在車裡盯著窗外,家長不用過於擔心。

多數表現為發獃的孩子實際上也確實只是發獃而已。真正需要注意的是在不合理的時間出現的發作,比如孩子正在說話或做某事時突然停下來。

其他類型的癲癇發作,例如單純或複雜的部分性癲癇發作,可能會被誤診為另一種疾病。例如,偏頭痛、心理疾病,甚至是藥物或酒精中毒。醫學檢查是診斷癲癇發作的重要部分。

醫生會對孩子進行體格檢查和血液檢查。此外,醫生還會讓患者做 EEG,檢查大腦中的電活動,或者要求患者做腦部掃描檢查,例如具有特殊癲癇方案的 MRI。

三、兒童癲癇發作的風險

雖然發作過程看起來非常痛苦,並不會引起疼痛。但會讓孩子和周圍的人感到恐懼。單純部分性發作就可能會讓孩子突然感到全身布滿了恐懼,尤為令人害怕。

而對於複雜部分性發作來說,問題之一在於患兒無法控制其行為,可能會做出不合適或奇怪的事情,讓周圍人感到焦慮。

患兒在癲癇發作期間可能因為摔倒或碰到周圍的東西而受傷,但癲癇本身通常並不會引起傷害。

專家並不完全了解癲癇發作對大腦的長期影響。

過去,大多數科學家認為癲癇發作不會對大腦造成任何損害,將某些患者發生的腦損傷歸因於其潛在的疾病。但目前人們開始對此提出了一些疑慮。

紐約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醫學院臨床神經生理學和兒童神經病學主任 Moshe 正在研究這一主題,他對此保持謹慎態度:「我並不認為可以從某個方面斷言癲癇是否會造成長期傷害,在我看來,這完全取決於病例個體。」

Moshe 指出,兒童的大腦可塑性非常強,在癲癇群體中,兒童因癲癇發作而遭受腦損傷的風險是最低。

四、兒童的危險性癲癇發作

雖然多數癲癇發作並不危險,並不需要立即救治,但有一種癲癇發作除外,即癲癇持續狀態。

癲癇持續狀態是一種威脅生命的疾病,它指的是患者發生持續性癲癇或接連發生癲癇且在間隔期間處於無意識狀態。

癲癇持續狀態在癲癇患者中更為常見,但發生癲癇持續狀態的人群中,約有三分之一此前並沒有發生過癲癇發作。

癲癇發作時間越長,發生癲癇持續狀態的風險也就越高,因此如果癲癇持續時間超過五分鐘,應立即撥打 120。

有人可能聽過一種稱為突然不明原因死亡的病症,即患者死亡的原因未知。

任何人都可能會發生這種情況,但癲癇患者發生這樣情況的風險更高。雖然發生的原因不明,但癲癇患兒父母應該了解到這種情況非常罕見。

控制癲癇是防止這一悲劇發生的最有效的方法,尤其是睡眠期間發生的癲癇。

*本文內容為健康知識科普,不能作為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替代執業醫師面診,僅供參考。

*本文版權歸騰訊醫典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違規轉載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醫典 的精彩文章:

疫情期間生病了怎麼增加營養?7種食物幫你安排得明明白白!
一吃冷熱酸甜,牙齒就不舒服?醫生:別大意,找准這4點原因,避免牙齒萎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