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地方官員直播「帶貨」!滯銷農產品火了

地方官員直播「帶貨」!滯銷農產品火了

陳曦 科技日報記者 何星輝 喬地 劉昊 葉青 雍黎 朱彤

在日前召開的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做出了重要部署。總書記指出,要組織好產銷對接,開展消費扶貧行動,利用互聯網拓寬銷售渠道,多渠道解決農產品賣難問題。實際上,面對因疫情影響而造成的農民品滯銷現象,從政府到企業層面的行動,早就開始了。地方官員「直播帶貨」、院士為橙子牽橋搭線……農產品也因此火遍網路。

領導幹部成了「帶貨王」

如何足不出戶實現農產品產銷高效對接?眼下,越來越多的地方官員走進直播間,為農產品「帶貨」。

「融安金桔清香甜脆,甜過初戀,入口化渣……希望全國的網友趕快下單,各企業來融安採購。」日前,廣西融安縣縣長陳文敏以「吃播」和融安金桔代言人的身份,向廣大網友推介融安金桔。

3個多小時的直播,總播放量1億次,最高在線人數10萬人。3小時訂單25000單,12萬斤果,極大提升了融安金桔的「網紅」熱度,也帶動了融安金桔的網路銷售:截至直播當天,銷量4.251萬噸、銷售額15.81億元。

重慶雲陽網路直播主持人正在果園直播賣貨。雲陽微發布供圖

在千里之外的河南葉縣,春節後因疫情影響,已帶動84個村共同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綠築菌業,出現了產品積壓。縣委書記古松在調研中獲悉此情況後,通過微信群為企業充當推銷員,兩天內,4噸食用菌銷售一空,「滯銷菇」成了「暢銷品」。

在「菠蘿之鄉」廣東徐聞縣,副縣長許彩娟剛剛過了一個不一樣的三八婦女節。3月8日,她和其他幾位女縣長組團在騰訊微視直播,為當地的菠蘿「吆喝」。就在上個月底,率先「試水」直播帶貨的副縣長李逸,也創下了在線人數超過2萬人的佳績。

30位院士專家愛心助農

「湖北秭歸有品質最好的橙子運不出來」。這個春天,橙子銷路受阻,在湖北學習工作近四十年的中國工程院副院長、「柑橘院士」鄧秀新的手機被打爆了。在秭歸,許多果農都有鄧秀新的手機號碼。

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鄧秀新便和團隊一直紮根秭歸,幫助農戶解決技術難題,協助政府對接產業資源。是他從國外引進倫晚柑橘品種種在當地,又是他帶領秭歸從柑橘種植之鄉走向柑橘文化旅遊之鄉。

聽到農戶的訴苦後,鄧秀新院士選擇向阿里巴巴反饋。隨後,鄧秀新領銜,30位農業院士專家攜手阿里巴巴「愛心助農計劃」,為滯銷農產品進行產銷對接。

針對物流難,菜鳥聯合物流夥伴,為秭歸專門打造了一條出省綠色通道;針對復工難,在秭歸縣各級政府指導下,農民與商家嚴格遵循不超過15人的規定,在嚴格做好防護措施情況下,開展採摘、分選與包裝;針對品控難,釘釘上線「雲品控」,從農戶採摘到進入加工廠全程跟拍,監控農戶防疫防護措施,監控採摘過程、橙子品質,並現場雲評測酸甜度。

「水果不長腿,不會(將病毒)傳染人。」在鄧秀新的呼籲下,阿里巴巴聯合秭歸縣政府,通過緊急打造的數字供應鏈,將首批8萬多斤秭歸臍橙發往全國。

政企合力助推農貨出山

萬州玫瑰香橙、奉節臍橙、梁平柚……只需要手指點一點即可實現配送到家。這是正在舉行的2020三峽柑橘國際(網上)交易會,重慶通過網路「一鍵訂購」方式,開啟「三峽柑橘,全球配送」便捷通道,半個月時間已實現交易11.09萬噸。

疫情發生以來,重慶市商務系統迅速行動,廣泛發動和組織電商網商打通「出村進城」路,幫助農產品特別是滯銷農產品觸網銷售,有效紓解農產品「銷售難」。據第三方統計,重慶市各區縣及企業利用電商平台觸網銷售,2月份全市農產品網路零售額達6.44億元。

廣西融安縣縣長陳文敏(右)通過網路直播,為金桔做推介代言。韋榮軍攝

在新疆輪台縣阿克薩來鄉阿克薩來村,旅遊採摘變身互聯網送貨上門,縣統計局駐村工作隊通過互聯網幫助草莓種植戶找銷路,沒有讓草莓爛在大棚里。目前,全縣8個草莓扶貧大棚,賣出了800公斤。

企業也在行動。阿里巴巴率先發布「愛心助農計劃」,設立10億「愛心助農基金」,聚合數字經濟體力量,為全國滯銷農產品緊急打造「愛心助農專線」。截至3月4日,「愛心助農專線」已覆蓋海南、四川、廣西、福建、雲南、山東等20個省份,淘寶天貓上線近4000種滯銷農產品,售出8.7萬噸。阿里宣稱,「愛心助農計劃」不僅僅局限於短期賣貨,而是要真正提高這些農產品從原產地源頭到消費者端的全鏈路整合能力,「造血式助農」。

農貨出山光靠「帶貨」還不夠

何星輝

受疫情影響,多地出現農產品滯銷現象。戰「疫」正酣,又逢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關鍵時刻,地方官員坐不住了,於是紛紛走進直播間,變身農產品「帶貨主播」。

地方官員主動擁抱新媒體,為農民站台,為農產品代言,這對於農貨出山、農民脫貧,無疑是大有裨益的。如果說,這也是一種秀,那我們樂見越來越多這樣的「秀」。

農貨出得了山,農民才脫得了貧,鄉村振興才有希望。我們看到了,在滯留的農產品面前,官員的作為、院士的擔當、政府的努力和企業的責任。所有的種種,最終都匯聚成了一股磅礴動力,把滯銷的農產品一「網」掃盡。

應該說,疫情在一定程度上,也讓農產品加快觸網,變危為機。但,僅僅靠加強產銷對接,僅僅靠為農民賣貨,可能只能解決農產品滯銷的一時之困。從長遠來看,真正讓農產品能走出大山的,可能還在於品質和營銷。如何從源頭上提高農產品原產地的數字化能力?如何打通農產品流通的產業鏈條?如何幫助農產品做標準化和品牌建設?總之,要千方百計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和技術含量,不能讓貨賤傷農的事情一再發生。這種「造血式」的助農行動,遠比「直播帶貨」更有現實意義,也更需各方的助力和合力。

不過,一切都任重道遠。

來源:科技日報

編輯:岳靚

審核:王小龍

終審:冷文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浙江第一批新冠肺炎疫苗已產生抗體;南極鷹島冰雪大面積融化
沙漠蝗有侵入中國的風險;湖北將有序關停方艙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