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分工不同,並肩的戰友一起守護希望

分工不同,並肩的戰友一起守護希望

謝謝你誇我,口罩後面我一直在咧嘴笑!

馬駿 國家援鄂醫療隊員,北醫三院腫瘤放療科主管護師

3月8日 武漢同濟醫院 雨

今天的班是早5點到9點。3點半就要起床準備去上班了。

現在,病房好多病人都陸續出院了,我們有條不紊地護理著繼續治療的患者。

晨起後的護理工作是忙碌的,兩位同事給一名患者進行鼻飼,我一連給三名患者留置了套管針,操作都很順利。一名患者看我為他紮好套管針後,沖我豎起大拇指,他說:「你穿著防護服,一針就成功了,技術很不錯啊!」旁邊的患者也說:「是啊,她們的技術很好的!」如果我沒有戴著口罩,此時他們一定會看見我正在咧著嘴笑呢。

有位老奶奶病情很重,一直需要無創呼吸機支持治療。面對這樣的患者,我們每個班都會加大巡視頻率,我們也常常握著她的手給她加油打氣,鼓勵她要堅持下去,老奶奶有時候也會捏捏我們的手予以回應。聽其他隊員說,醫生決定給奶奶上有創呼吸機了。「奶奶,你一定能度過難關,我們一直都在,加油!」

分工不同,我們卻是並肩的戰友

黃倩 國家援鄂醫療隊員,北醫三院婦產科護師

3月11日 武漢同濟醫院 多雲

今天是來到武漢的第三十四天。

回憶起這三十四個日日夜夜,從空無一人的病房,到收滿五十一張床;從第一例氣管插管到第一次搶救,再到迎來第一個出院的病人,第二個,第三個……

每一次踏著星辰上班,每一次迎著曙光下班,一幀幀好像電影畫面,在眼前閃過,回憶很甜,更多是溫暖。

每天風雨無阻接送我們的司機大哥,半夜起床頂著一頭來不及梳的亂髮,在我看來您最有型了。二十四小時守在酒店門口的測量體溫的工作人員,夜裡很涼,別只顧提醒我們多穿衣服卻忘了給自己添件外套。總在食堂里轉悠的廚師大哥,別怕我們吃不飽,您做的飯真的很好吃,我們一點都沒有浪費。樓道里默默打掃的保潔大姐,總說我們辛苦了,其實我知道您也很多天沒有回家了。

在這場戰役里,我們都一樣,雖然分工不同,但我們是並肩的戰友,一起走過最困難的時候,一起守護著武漢,守護著希望。

今天大家把閑置的呼吸機排放整齊,那一刻,我看見了隊員們在微笑!

「疫」線的別樣生日!

崔男 國家援鄂醫療隊員,北醫三院婦產科護師

3月11日 武漢同濟醫院 多雲

今天是我來武漢的第40天,也是我27歲生日,一個難忘的生日。

第一次離開家人朋友這麼久;第一次被稱為「逆行者」;第一次遠程過生日。

在手機的另一頭,老公端著蛋糕幫我點好蠟燭,讓我許願。隨後,老公、爸媽和我一起,一邊舉著手機,一邊舉杯慶祝;第一次拿著水煮蛋在全身滾了一圈,滾走全身霉運!

這樣過生日我很幸福。

雖然我離開了家人,來到武漢卻多了更多「媽媽」,多了更多的「兄弟姐妹」,他們對我們無微不至的照顧,在乎我們的需求,關注我們的情緒變化。在這裡我感受到了真正家一般的溫暖。3月8日領導們策劃的女神節驚喜,美麗的鮮花,可愛的老鼠鑰匙扣,下了班收到禮物,看見男老師們錄的視頻唱的歌,簡直太感動太溫馨,疲憊全無。

能來到武漢我很榮幸。我用所學做著我應該做的事情,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在工作上我已經收到了太多的「生日禮物」——患者們道的一句謝謝,治療過後的一個微笑,共同對抗疫情的一個堅定的眼神,持續平穩的生命體征。這些都是我今年的生日禮物。

我願,疫情早日結束,大家都能和家人早日團聚。

小氣球作用大 百寶箱幹勁足

鎮晶晶 核工業總醫院(蘇州大學附屬第二醫院)主管護師

3月11日 武漢同濟醫院光谷院區 多雲

早班的路上,我意外的發現同濟醫院的花都開了,那麼的美麗,那麼的美好。猝不及防的疫情襲來,整個冬天只剩下寒冷。如今生機勃勃的春色令我動容,回神加快了上班的腳步。

今日進艙又傳來了好消息,我床位上的一位大哥出院啦。前幾天的護理組長例會上王英護士長提出,要加強早期康復訓練,認真落實健康宣教。我們積極行動,上班時教會了大哥如何通過吹氣球鍛煉肺功能。原先,他吹兩分鐘氣球就喘,現在他一天能吹兩次,一次能吹15-20分鐘,進步很大,我每天都為他點贊,他也越發積極配合。今天,他終於順利出院了,我由衷地替他開心。

為大家介紹一款哆啦A夢同款口袋。姐妹們都深有體會,上班期間我們的白大褂口袋堪比機器貓的百寶箱,黑筆、紅筆、記號筆、膠帶、剪刀、指甲刀……需要什麼我們就有什麼。在艙內,穿上防護服後,東西無處安放,拿東西需要來回跑,是大家常會遇到的事情。於是,姑娘們開展頭腦風暴,大展手藝絕活,利用廢棄的清潔無紡布製作成實用的簡易小挎包,背著親手製作的「限量版」包包,干起活來都特別帶勁。

你不會倒下

——有感於醫護人員被感染

劉曉霞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梨園醫院老年病科護士長

3月12日 武漢 多雲轉晴

你不想倒下,

你是媽媽,

家有兒女初長成,

寫不完的作業,

學不完的芭蕾等你陪。

你不想倒下,

你是兒子的爸爸、爸爸的兒子,

上有老,下有小,

在家就是頂樑柱,出門還得是英雄漢。

你不想倒下,

你是忙碌的醫生,

病房裡的病人在等你——查房下達醫囑做治療。

你不想倒下,

你是小小的護士,

3床的老奶奶還在等你為她修個指甲灌個腸。

你不想倒下,

你是勤勞的檢驗師,

一排排標本等著你,

一個一個來排查。

你不想倒下,

你是一流的放射人,

門外又排成了大長龍,

等著你CT片定去向…

你不想倒下

你是我是他也是,

身軀已憔悴,

喉嚨已喑啞,

淚水已流干,

可你們是一群敢拼逆行的梨醫人

你不能倒下,

我的戰友我的兄弟姐妹,

你不分晝夜勤勞為大家,

你不能倒下,

我的同志我的夥伴,

疫情是命令,

防控是責任。

你的職責是救死是扶傷,

你的任務是赴湯蹈火是負重前行。

辦公室的大門

在等待你溫暖的叩響,

寂靜的夜空,

在翹盼你熱情的點亮

你不能倒下啊,

不能倒下啊。

你不會倒下,

你不會倒下。

向你致敬,

向你學習,

以你為榮,

以你驕傲。

防護!

加油!

保重!

你是最棒!

溫暖的聲音此起彼伏,

字字滾燙,句句貼心,

傳達的是意志,

傳導的是溫度,

傳遞的是信心

堅持,再堅持!

挺住,再挺住!

加油,再加油!

悲愴里發出了生命的呼喚,

口罩里發出了抗爭的吶喊,

淚水裡揚起了生命的風帆!

相信春天,相信中國,

再創奇蹟,再寫華章。

走過去,生命像花兒一樣綻放!

走下去,天上艷陽更加照亮!

患者的病情好轉,開心!

李曼 支援地壇醫院ICU的宣武醫院神經外科兒童病區護士長

3月12日 北京地壇醫院ICU 多雲轉晴

時間過得好快,一轉眼來地壇醫院已經三周多了,我和李龍對地壇醫院ICU的一切從陌生到熟悉。

李曼(左)、李龍正在調試ICU設備

這天我的任務是護理一個82歲的老爺子,老爺子情緒不高,不能配合護士做康復活動。我說:「您現在不好好鍛煉,身體怎麼恢復啊?您看看旁邊房間的病友原來和您差不多,現在經過努力,情況一天天好起來。」

聽到這話,老爺子的眼睛突然得特別大:「什麼?其他人?」老爺子驚詫的表情告訴了我他的內心。原來是這樣,我明白了,老爺子一直以為整個ICU 只有他自己一個人了,想想自己已經80多歲了,還活啥大勁呢?

找到了老爺子的癥結,我對症下藥,向他灌輸病友戰勝疾病轉出ICU 的故事,給老爺子加油。

現在老爺子已經有所好轉,還主動和護士聊天,用筆在紙上寫:「你叫什麼名字啊?」

ICU的醫護人員會因為患者的病情好轉而開心,這也成為我們繼續前行的動力。

60多歲的周先生開始病情重,經過大家的努力他一天天好起來。從插管、上呼吸機,到撤機、拔管、封上切口,經過醫護人員的努力一天天見好。可他因為病情好轉每到大小便時就特別不好意思,「不好給你們添麻煩。」

我勸他:「您現在還不能起來去衛生間。這樣對您病情不利。」這位武漢大叔不知如何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只能聽從護士的安排。他說:「以後來武漢,我請你們吃熱乾麵。」

這次支援,對我們每個人都是考驗。原來扎個點滴、抽個血都是小事,可現在不一樣了,抽動脈血,考驗護士的真功。畢竟我在ICU歷練過,兒科正干著,所以還沒失過手,不過確實穿著防護服、戴著雙層手套操作起來增加了很大難度。

溫暖的家庭永遠是我們堅強的後盾。這次來支援地壇,我把兩個孩子交給了婆婆,從沒想到老公公司緊急做上了防護服的壓邊機,他也常常加班加點,我倆在不同戰線為抗疫做貢獻。

李曼(左)、張博(中)

應對ECMO不怵了

李龍 支援地壇醫院ICU的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外科ICU護士

3月12日 北京地壇醫院ICU 多雲轉晴

這次支援,讓我學習到了真本領。

我的小老師是ICU的鄒琪,我們哥倆都是男護士,話題自然很多,但兩人聊得更多的是工作,泵怎麼用、血濾機怎麼回事。鄒琪會主動把自己的經驗介紹給我,特別是我原來沒有見過的ECMO,現在應對ECMO也不怵了。

3月3日科里轉入了新的患者,需要下胃管,雖然這和患者口鼻距離很近,有感染的風險,可只要病人需要,沒什麼猶豫的。我戴上新風面罩開始下胃管。有護理經驗的護士們知道,判斷胃管是否下的成功方法之一就是用聽診器放到左側肋下聽有無氣過水聲,可現在這裝束,聽診器聽診效果差,我就給胃管另一端放到水中,看有無氣泡兒,抽液,看有無胃液。

三招兒都用上了,萬無一失,斷定沒問題,我心裡才踏實。

在ICU,我有時還要干一些 「撓撓 」的細緻活兒。

張奶奶70多歲了,因為耳背交流很困難,而且永遠沿著自己的思路回答醫護人員的問題。可有一點老奶奶讓我明白了她的意思,她需要「撓撓」,可能因為躺得時間長,張奶奶見到我就會要求「撓撓」。

我這個大小夥子雖然從沒給別人干過這活兒,可這有什麼,滿足她,給老奶奶「撓」。說實在的在家我都沒給我爸、我媽撓過痒痒。

張博(左)、李曼(右)

這次來支援地壇,我一直和家人撒謊,除了愛人知道我上了一線,爸爸、媽媽都還蒙在鼓裡。視頻時我媽說,你鼻子怎麼了?我說,沒事,口罩有點兒緊。老媽也沒細問,她一直認為我還在宣武醫院呢。我保密工作做得好,就連北京工作的弟弟也瞞得嚴嚴實實,他知道,我媽就知道了。

農曆2月11日是愛人生日,也是我們結婚兩周年紀念日,正日子不能在一起慶祝,等疫情過去,我們再補吧。

查房

李小龍 國家援鄂醫療隊員,北醫三院泌尿外科護士

3月10日 武漢同濟醫院 多雲

今天,在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進行了一次護理查房。查房內容為一例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壓力性損傷的護理病歷分享,作為北醫三院援鄂醫療隊傷口造口師,我有幸參加。

這次查房由中日友好醫院的護理同仁主辦,他們介紹了臨床常用的呼吸技術支持,人工膜肺(ECMO)工作原理,護理關注內容、氣道管理、感染防控、管路安全、皮膚管理等內容,從事泌尿科的我,從中學到了很多新知識。

會上,中日友好醫院的老師分享了一個特殊病例。病人轉入病房時,骶尾部帶入了20*20厘米的2期壓力性損傷,周圍皮膚紅腫,經過他們的護理,病人壓力性損傷也在逐漸好轉,相信這位患者經過他們的專業護理,患者一定能康復出院。

不僅如此,這次中華護理學會傷口造口失禁專業組主任委員王泠老師也參加了這次查房,會後她囑咐我們從細節出發,注重患者的皮膚管理,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

儘管現在處於特殊時期,但專業組還能進行查房,分享護理經驗,減少併發症的發生,這就是專業的力量。這是我專科護士生涯中最有意義的查房之一。今後,我也一定要繼續努力,學好專科知識,學習最新最前沿的知識,護理好我的每一位患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涉嫌歧視華人,美議員對FBI和NIH啟動調查
武漢火神山醫院正式交付!火速+神速=火神山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