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淺談修譜中特殊案例的處理方式

淺談修譜中特殊案例的處理方式

作者李科才

目前,隨著傳統文化越來越被社會各界所重視,全國各地掀起一陣修譜的熱潮。由於歷史原因,大部分家族之前的最後一次修譜都在六七十年前,甚至更早。在歷經半個多世紀的中斷之後,老百姓的價值觀念、生活習慣等都發生了很大改變。而現在的修譜工作人員往往是邊學邊做,有些甚至是方式、方法還沒有完全搞懂,家譜卻已經在族人的期盼催促中迫不及待地編印了出來。在修譜過程中普遍存在較多有爭議的特殊案例,有時候不但工作人員內部爭得面紅耳赤,家族相關當事人也很有意見,處理不當還會影響族人的團結,違背了修譜的初衷。再者,新時代也會出現一些以前修譜時沒有產生的新現象、新問題,沒有可以參考的樣版,使修譜人員無所適從。為此,筆者針對這些特殊案例進行了綜合整理和分析,並結合多方意見提出相應的處理方式,以供大家參考。

一、不願入譜的

目前社會上因為宗教信仰、意識形態等因素影響,出現一部分人員不願意入譜的情況。對這部分人,修譜工作人員應該曉以大義,耐心地勸導其入譜。例如對於有些信奉基督教的族人,可以闡明修譜與宗教並無矛盾(如《聖經》的開篇還有耶穌的家譜一章);也有一部分人是毫無宗族觀念,在過去錯誤思想的教導下認為修譜是封建社會的糟粕,對修譜不屑一顧,則可向其解釋修譜的作用及意義。然而在勸說無效的情況下,可在其先人行傳系圖中寫明子孫不願入譜,以備後世溯源查考。

二、世系失考、後代失去聯繫的

由於災難變故造成舊譜缺失,導致全部或部分族人先祖世系失考的情況目前廣泛存在,修譜時可藉助查訪先人墓碑、文集等來補充完善。也有部分族人因外遷而失去聯繫,特別是城市化進程中造成的房屋拆遷而四散,也是比較普遍的。這些情況可在家譜中如實記載,切忌編造,以便後世補缺溯源。

三、同姓結婚的

古代因為宗法制度的影響,規定同姓不能結婚,所謂「亂親不亂族」。現在這種規矩早已廢棄,婚姻只須遵守國家現行的婚姻法。因此同姓同族結婚,甚至不屬於同一輩而結婚的也比比皆是,對於這種既定的事實,修譜時只須直書適(配)某某之子(女)即可,切莫因輩份的差異而去鑽牛角尖。

四、離異的、改適同族的

舊時一般只有「休妻」而無離異的情況,現今婚姻自由,各家族幾乎都會碰到這種現象,也就不足為奇了。離異可分為兩種處理方式:一種是有子女的,為了標明子女的血緣所出,則應該書其母,但不記其再嫁以後之狀況;若是無子女的,可按照當事人的意願,確定記與不記。某女子改嫁前夫同族的,在其前夫後面不書「改適」,在其後夫後面寫配某某。因為此女子在兩夫處的記載相同,近親屬自然明白,無需特別註明,也避免了文字上的尷尬和不必要的阻擾。

五、一夫多娶,有私生子的

解放前一夫多妻的情況也是各處都有存在的,家譜中往往用配、繼、續、又、側室等表示,今可作參考。私生子對家族來說有血緣之親,在當事人自願情況下可以入譜,並可在其父行傳後記載其母簡況,以重所出。

六、招贅的、領養的

招贅者,如果其子女自願從母姓,應准予入譜,先書女名及學歷職務生卒葬等,再書招贅之夫,並可在其父名下註明「以女接系」。若是領養之子女,就是該家庭的直接繼承人,只要養子女盡到了贍養義務,如該家庭提出申請則可以續入,但應註明是領養的。

七、外贅的、出繼的

外贅者應類似於嫁女的記載方式,並應載明是否改姓等。出繼的在本人不反對的情況下應該詳記其去處之縣鄉村名,由何人收養,目前是否改姓、改從何姓等,使其本人及後世歸宗有路。

八、出祧的、兼祧的

以前講究香火傳承,並涉及到財產的繼承問題,家族內出祧和兼祧的現象也是非常普遍的,對於客觀存在的,應該在修譜時如實記錄。但是新時代獨生女較多,財產自然由女兒繼承,香火傳承的觀念也淡薄了,所以在修譜時不應該提倡這種現象繼續流行。

九、犯罪人員

以前對於犯罪判刑甚至處以極刑的所謂「作姦犯科」者,都在家譜中予以除名,現在仍應准予入譜,但為了考慮其親屬的感受,避免爭執的產生,可不在譜中加以說明,只需記載生卒葬等基本情況即可。

十、無中文名字者

現今居于海外的華人華僑也較多,有些在好幾代前就已經外遷了。如碰到沒有中文名字的人,修譜時可建議其家長或本人按字輩或外文諧音取中文名字處理,切莫因此而剝奪其入譜的權利。

對於現今修譜,普遍來說也只有揚善之責,已無懲惡之威了。在某些操作方式引起很大爭議,可能會影響族人團結的情況下,可以通過適當辯論後由修譜理事會無記名投票的方式,進行表決決定。總之,新時代修譜應該本著抑惡揚善,敬宗睦族的原則,只要有血緣或親緣關係,並歸屬於這個家族姓氏,都可允許其入譜,當然也不能一味迎合遷就他人而違背基本事實,顛倒是非黑白。且各地鄉風民俗也存在著很大差異,故修譜也應該靈活實用、與時俱進,盡量少一些宗法觀念,多一些史料意識,使家譜在新時代能真正體現它存在的價值和必要性。

【《譜牒文化》2011年第4期(14)第117頁、《諸暨譜牒文化》2011年創刊號(1)第031頁、《中華磨刀李文化》2012年創刊號(1)第054頁、《即墨譜牒》2013年第1期(4)第006頁、《江山古今文化》2016年第1期(2)第014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富察春兵 的精彩文章:

乾隆墓中面帶微笑的百年女屍
恭忠親王園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