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不語怪」的孔子也是神話的常客?老子發來賀電

「不語怪」的孔子也是神話的常客?老子發來賀電

1 孔子也"語怪"

孔子的那句「不語怪、力、亂、神」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這句話出自《論語?述而》,一般我們翻譯為"孔子不談論怪異、勇力、叛亂和鬼神"

孔子作為有著一個踏踏實實做研究,極力否認鬼怪玄學的形象的學者,卻是經常和神話故事聯繫在一起。

他自己說「不語怪」,但據記載,他所「提到」的「怪」卻不止一種。

比如說,「商羊」。

這種「怪」的記載見於《孔子家語·辨證》。

裡面記載到,齊國有一種很特別的鳥,它只有一隻腳,某天這種鳥飛到朝廷之上翩翩起舞,齊王非常驚訝,就派遣了使者去魯國問孔子。孔子回答道,這種鳥名字叫「商羊」,這是水災的徵兆。每逢大雨之前,就會有成群的商羊鳥偏偏起舞。如今齊國出現了這種鳥,就應該趕緊告訴百姓,治理溝渠、修築堤壩,以預防水災。很快,大雨就下下來了,眾國都因為大雨而遭了難,只有齊國因為準備充分,而沒有受到特別大的損失。

除了"商羊"以外,還有「防風之骨」、「萍實」、「奇鶬」等等,都是相傳孔子所提到的「怪」。

2 孔子也是神話故事的常客

不光如此,孔子也常常出現在神話之中。

比如說東晉的《搜神記》中就有關於孔子驅鬼的記載:

孔子厄於陳,弦歌於館中。夜有一人,長九尺余,著皂衣高冠,大吒,聲動左右。子貢進,問:「何人耶?」使提子貢而挾之。子路引出,與戰於庭。有頃,未勝。孔子察之,見其甲車間時時開如掌。孔子曰:「何不探其甲車,引而奮登?」子路引之,沒手仆於地,乃是大鯷魚也,長九尺余。孔子曰:「此物也,何為來哉?吾聞物老則群精依之,因衰而至。此其來也,豈以吾遇厄絕糧,從者病乎?夫六畜之物,……老則為怪,殺之則已,夫何患焉。……」弦歌不輟。子路烹之,其味滋,病者興。明日,遂行。

我們可以看到,在這裡,孔子看到妖怪,不僅沒有慌張,反而能勇敢冷靜地指揮門徒與妖怪作戰,在戰勝之後甚至與門徒一起吃了這個妖怪。這使得「孔聖人」身上帶有了神話的色彩。

還有一個故事,見於《太平御覽》卷九二二。

昔魯人有浮海而失津者,至於亶洲,見仲尼及七十子游于海中。與魯人一木杖,令閉目乘之,使歸告魯侯,築城以備寇。魯人出海,投杖水中,乃龍也。具以狀告,魯侯不信;俄而有群燕數萬,銜土培城,魯侯乃大城曲阜。迄,而齊寇至,攻魯,不克而還。

在孔子死後多年,還有魯人見到他的身影。有個魯人在亶洲看見孔子和他的七十門人游於海上,孔子還給了他一根龍杖,幫助他回去並讓他提醒魯王築城禦寇。

這裡的孔子的形象簡直要等同於海上的仙人了,不光在去世多年之後還現於人前,而且還不忘舊國,提醒魯人抵禦外敵。

3 孔子並非不信鬼神

事實上,孔子非常了解神鬼之流。

他本人十分推崇周禮,也十分注重祭祀,因此,他對於鬼神之事是十分敬重的。注重祭祀卻不相信鬼神?這是不可能的。

但為什麼他又說"不語怪力亂神"呢?

不談論並不意味著不相信,他還有一句話可以表明他在這方面的態度:"敬鬼神而遠之"。

鬼神是存在的,我們應當尊重他們。但我們也不能接近他們,不能以正念做主而去崇拜鬼神,這樣我們就會偏離了中庸之道。

因此,對於鬼神我們最好的處理方法是對於鬼神有敬畏之心,但也不接近追求他們。

這大概就是"不語怪力亂神"的真正含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孔子 的精彩文章:

揭秘中國歷史三大神童,最後一個竟被孔子認作老師?
這是孔子臨終的感悟,僅僅三句話,卻不失聖人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