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高效未必是多做事,專註的分量也許更重

《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高效未必是多做事,專註的分量也許更重

工作上忙得團團轉,文案沒寫一半兒,電話鈴響了,接了電話解決了老闆的問題,撂下電話,同事又過來找文件,好不容易把同事打發走了,坐下來剛找回思路寫了兩句,到午飯時間了,半天就這樣過去了。

生活上忙得像個陀螺,兩個孩子需要母親的陪伴,給老大輔導作業的同時,和老二碼積木,實在沒時間就打發兩個孩子去看電視,對此還心存內疚。家人需要陪伴,家務活需要做,買菜、洗衣、做飯,樣樣不能落。

這是朋友雅文當下遇到的大難題,她不禁委屈的問我:「這麼多事需要處理,你說我是超人嗎?」

這也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經常遇到的困惑:做事沒效率,還要像超人一樣追趕時間、超越目標,心好累。

從早起睜開眼睛,大大小小几十件事情擺在我們面前,等著我們去做。不斷的規劃,不斷的做清單,努力做更多的事,努力提高效率,但還是有那麼多事情做不完。

極其忙碌的生活,讓我們整天焦頭爛額,陷入無止境的壓力、茫然,拖著疲憊的身體,拉著一車做不完的事務負重前行。

面對永遠做不完的事,我們不得不統籌、規劃、兼顧。尤其是年輕的父母,既要在職場打拚,又要照顧孩子,恨不得一時長出三頭六臂,同時處理這一切。

但現實是殘酷的,越是同時處理多件事情,越像電腦的處理器一樣,效率低下直至動彈不得。

01

總是無休止的忙碌?多重事務疊加讓效率降低

每件事都很重要——大錯特錯

如今的社會高速發展,過量的信息無處不在,我們一天內承受的信息量足以讓人停下手中所有的工作。我們從信息中獲益,同時也心力交瘁。

即便做著工作,我們還是會控制不住自己,時不時習慣性的拿起手機,不是回復郵件,就是打開微信,或者淘寶購物去了。

太多的干擾讓我們無法專註於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如果每件事都很重要,那麼我們會無時不在分心。這種狀態,工作怎麼可能做得好?生活質量怎麼可能高?就連陪伴孩子,也做不到心無旁騖。

19世紀,義大利經濟學家維爾弗雷多.帕累托計算了收入情況後,提出世界上的財富分配是失衡的,20%的人口佔有80%的財富。

質量控制管理模式創始人約瑟夫.朱蘭博士,根據帕累托法則(80/20法則),結合效率管理,提出了「萬事並非同等,有的事更重要,而且重要的多」的理論。

將帕累托法則用到極致,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在所有繁雜的事務中找出那20%。如果可以,繼續縮小範圍,直至找出關鍵中的關鍵,也就是那個最重要的目標,它是我們需要堅守的唯一目標。

陽光被聚焦了,能量才可能達到紙的燃點。只有專註才能做好當下的事情,然而,就在當下,我們被太多的事情壓的喘不過氣來,嚴重擾亂著思想和行動,最終聚焦不到目標。

同時處理多件事——弊大於利

越多事情的堆積,越讓我們有分身乏術的感覺。超負荷、高強度,讓我們終日渾渾噩噩,更有甚者整個人處於混沌狀態,有時打開微信竟忘記了原本要聯繫誰。

為無謂的事做著無用功,耗費的是我們實實在在的精力。但一個人精力畢竟有限,被無大用的小事佔據,就代表重要的事情將無力完成。

效率低下是同時處理多件事的必然結果。應該做的事情太多了,反而不能面面俱到,眉毛鬍子一把抓,只會相互掣肘。

我們有可能同時做兩件事,但很難同時專註於兩件事。同時處理多件事的過程,也是不斷切換任務的過程,多件事情相互干擾,可能導致更多的失誤和錯誤,最終壓力增大。

有些人喜歡用「待辦事項清單」,清單上羅列了不下10項要做的事情,包括工作上的、生活上的、關於父母的、孩子的和自己的。可往往事與願違,最終清單上的事項沒完成,心裡還留下了滿滿的內疚感。

如果想把待辦清單清空,有一個奏效的辦法:將待辦清單中的事項,按輕重緩急來排序,取最優、最應該做的事項列入清單,其他可做、可不做的事項,統統刪除。只列出重要的幾項足夠一天時間內用心做了。

時間經不起浪費——還請珍惜

在無足輕重的行為面前,時間真的不值錢。細微瑣碎的事務纏身,等我們回過神來頓悟時,時間已經不知不覺從指縫間溜走。

一天24小時,時間是固定不變的,我們卻感覺時間太少了,不夠用,究其原因是事情太多了。原本做一件事的時間,希望可以做兩到三件事。事情越多,時間顯得越不夠用;時間越少,事情越做不完。

這就是時間不夠用的惡性循環,後果是做正事的時間被無情擠占。何為正事?對我們自己而言最重要的事情。

小學四年級的女兒問我一道數學題,關於優化處理事務的,女兒有些想不通,媽媽燒水的時候要同時洗衣、做飯、打掃衛生,最後求解用時最短的時間。

殊不知,對於極簡單的多項任務,可以優化處理。面對複雜或者關鍵的事情,比如做電子表格、寫文章、編程序,切換任務是需要時間成本的。

一旦切換複雜的任務,注意力定會被轉移,重新著手這件事,回到原始狀態的過程會耗費時間和精力,能否良好銜接也不好把握。

研究人員戴維.邁耶說過:「多耗費的時間視任務的難易程度而定,就簡單任務而言,時間成本小於等於25%,而複雜任務的成本則高達100%或以上。」

有限的時間,無法承受的正是被浪費。凡事都會花費時間成本,密密麻麻的小事佔用了大部分時間,極其重要的事情怎麼可能在時間不夠用的情況下完成,實現目標更無從談起了。

解決時間和效率的問題是當務之急。《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一書中給出了我們答案:當你面對生活中大大小小的選擇,繁雜的工作及無盡的瑣事時,當你對未來感到茫然無措時,只有堅守自己的人生目標,找到當下應該去做的那一件最重要的事,才能一步步實現你的夢想。

02

從最重要的一件事開始,創造人生的多米諾效應

如果陷入繁雜事務的泥潭中爬不上來,勇敢嘗試只做一件事,對於你來說,這件事是現階段最重要的。

你可能會問,怎麼可能只做一件事,我每天有那麼多事情要處理?每次只做一件事,並不代表一生只做一件事。而是說當下這一刻只專註於一件事,而非兩件或者更多。我們需要確定目標,並且專註點隨著目標的變化而變化。

比如你在吃飯,那麼就不要再看手機;比如你在陪伴孩子,那麼就不要再想著工作;比如你在工作,那麼就不要再打開微信。

簡化並專註那些重要的工作,「從今天需要做的10項工作」簡化到「今天要做的重要的三件事」,最終確定「今天要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

多米諾效應

阿米特.奧菲爾的著作《極度效率》中提到了對「多米諾效應」的定義:採取的行動或投資會長期在每個生活領域以不同方式持續帶來成果。

很多人都玩過多米諾骨牌,推倒第一塊骨牌連鎖的反應是巨大的。每一塊骨牌都代表一個單位潛在能量的話,骨牌越多就代表積累起的能量越多。積到一定量的骨牌後,輕輕一觸就能激發出驚人的效力。這就是多米諾效應。

1983年,洛恩.懷特黑德在《美國物理學雜誌》上發表文章稱,多米諾效應不僅局限於用一塊牌推倒數塊牌,還能以小牌推倒大牌。

我們的人生同樣可以用多米諾效應來分析。漫長的人生,橫向來看就像馬拉松長跑,縱向來看又有一定厚度,那就是不同階段的收穫。倘若我們創造出了屬於自己的多米諾效應,那麼最終的收穫就是無比卓越。

《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一書中提到:成功人士處理事務的方法與普通人不同,他們能抓住重點。在做出決策之前,他們會充分思考,直至找到主要任務,並以此為軸心再去做其他事。

越是優秀的人越能體會:事無巨細的做一百件事,不如做一件最重要、最關鍵的事,從而引發人生的多米諾效應。具有決定性的人、事、想法,哪怕瞬間,都有可能促成偉大的成就。

多米諾骨牌的頭牌相當重要,再次分解到每一天,它正是我們每天要做的最重要的事。頭牌只有一塊,最重要的事情也只有一個。

每天為要處理的事情排好優先順序,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推倒的第一塊多米諾骨牌,推倒了第一塊牌,剩下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史蒂芬.柯維博士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一書中提到的第三個高效習慣正是:要事優先。這個「要事」指的就是當下最重要的事,也就是第一塊多米諾骨牌。確保每一天都把最重要的事做好,長此以往,你或許會有驚喜發現。

一位同事曾經一度找不到自己人生的方向,每天忙碌的無暇顧及自己,不運動、飲食不規律,最終身體遭到了極大的破壞,生病住院。

半年後,她總結分析自己的前半生,最終為自己量身定做了人生目標:寫作。這是她的專長,也是她的愛好,只是平時忙碌的生活讓她根本沒有時間提筆創作。

明確了目標,制定了計劃,她開始寫出了第一篇文章,慢慢由兼職轉為專職寫作,寫她眼裡的世界。寫作之餘,她有時間鍛煉身體、陪伴家人了。

兩年的時間,她出了一本書,這個決定性事件讓她在百萬人心目中有了地位,她不但收穫了財務自由,還收穫了健康的身體、和睦的家庭。她已經啟動了自己的多米諾骨牌鏈條。

當然,任何改變都需要勇氣。在取捨之間,做出選擇是勇敢的表現。這個同事放棄了煩亂的生活,這其中也包含不舍,但她最終明白有舍才有得。做對的事,才能讓我們強大。

03

放棄那些不重要的事情,是提高效率的極簡之道

一旦確定了人生方向,你就應該對自己進行有效的管理,讓生活與設想一致。

——史蒂芬.柯維

對自己進行有效管理,是決定思想落地的關鍵。很多人的通病是想得太多,計劃的太多,投入大量的時間,卻未見到明顯效果。《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一書給出了我們高效做事的解藥。

第1步,尋找關鍵問題,確定人生的目標。

想要邁對第一步,先專註於找到關鍵問題。關鍵問題的作用是確定人生的大方向,讓努力不會跑偏。找到了關鍵問題,才可能給出有針對性的答案,到達第一塊多米諾骨牌的位置。

關鍵問題既要顧全大局,又要聚焦焦點。如何尋找屬於自己的關鍵問題?捫心自問三個小問題,然後融合為一個大問題。

第一部分:「我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

這個小問題給出了行動的源動力。這裡的選擇是唯一的,即便你有很多條路,也只能選擇一件最重要的事。

注意這裡是「我能做」,而不是「必須做」、「將會做」,因為只有能夠做的事才能讓我們走得遠,走得實。

以我自己為例,我致力於個人成長,我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和個人成長相關的主題寫作。

第二部分:「做了這件事就會怎樣?」

這個小問題給出了明確的目標。沒有明確的目標,我們終究到達不到終點。只有每一個時刻都有目標,人生的航行才不會偏離航線。

還是以我自己為例,做了關於個人成長的主題寫作,我就會影響他人,讓有所需求的人得到自我提升,我也可以實現自身價值。

第三部分:「什麼讓其他事變得更簡單或是不必要了?」

這個小問題給出了撬動的支點。每一件最重要的事都是下一件事的基礎,做了這件事你會發現,要做的其他事可能變少了。

什麼讓我自己的其他事變得簡單或者不必要了?那就是:堅持不懈的寫作。

就此我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第一塊多米諾骨牌:我要堅持做關於個人成長的主題寫作。接下來我要做的就是心無雜念的把全部心思花在實現這個目標上,直到我推倒了第一塊牌。

第2步,尋找關鍵問題的答案,開啟嶄新的行為模式。

前面提出了一個好問題,下一步就是要想辦法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

好問題是大而具體的,而好的答案又是具有可能性的。這個答案讓我們突破了舒適區,從而進一步成長。

一個快速找到正確答案的方法,就是對先前的成功者進行深入細緻的剖析研究。他們走過的路,對我們會起到指明方向的作用。

我們可以以人為師,可以在書中與成功人士對話。吸取榜樣的可取經驗,就是我們的最佳出發點。以榜樣為標杆,順著大趨勢而為,定會讓我們不斷前行。

還是說我,我定下的方向是以個人成長為主題的寫作。那麼如何把寫作這件事做好呢?我分析了很多榜樣的成長之路,並結合目前的大趨勢,認為在平台寫作是最具優勢的。

所以我給自己的答案是:無論如何,在平台不斷的深耕下去,收穫是值得期待的。

第3步,讓高效做一件最重要的事成為一種習慣。

需要控制力的地方,往往不能自控;需要意志力的地方,往往難以自制。堅持自律,需要的是養成習慣。

一些高危職業,比如醫生、司機,要求只要工作,就要時刻提起精神,全神貫注,容不得半點閃失,因為一旦失誤,出現的就是危險。

而我們面對工作生活,很多時候是不專註的,因為我們不用付出高昂的代價。但是,假設我們因為不專註的習慣導致鬆散的行為,每天浪費三分之一的時間,日積月累,我們將會有多大的損失。

找到了最重要的那件事,就把高效專註做好這件事培養成為一種習慣吧。克服「我不能」的思想,甩掉包袱,輕裝上陣,這是堅持下來的捷徑。

結語

我想告訴你們獲得成功的黃金法則,那就是把你的精力、思想和本錢全部集中在你所做的事情上面。瞄準一個目標前進,並下定決心為了實現那個目標而拼到底。

——安德魯.卡耐基

總有一些事情是更重要的,而在這些事情里,只有一件事是最重要的。將這個概念內化於心,我們即將獲得的是人生種種關卡通關的鑰匙。

V公號搜:大腦幫(Brainlearning)關注!

? ? ? ??? ? ?? ? ? ?點亮「在看"

,給我鼓勵一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腦幫 的精彩文章:

能量朗讀:讓世界因我而美麗,堅持108天,你的生命將從此不同!
為什麼中國式家長焦慮毫無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