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運勢 > 清明這個詞

清明這個詞

清明是一個很特別的詞。寫下「清明」一詞,就覺有一枝花從煙雨深處斜逸出來,隱隱約約的還有牧童、酒樓、只可遙看近卻無的草色……

想想看,清和明是多麼吉祥與爽朗的字眼,冰雪消融,草木青青,天氣清澈明朗,萬物欣欣向榮。清明這兩個漢字並列在一起,原本就應該神奇地構成生動的畫面。這不,連古人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也說:「三月節,……物至此時,皆以潔齊而清明矣。」不然,怎麼會有「滿階楊柳綠絲煙,畫出清明二月天」、「佳節清明桃李笑」、「雨足郊原草木柔」等詩句。

這時節,剛剛從嚴冬酷寒走出的人們,在蛋黃般的嫩陽下,在吹面不寒的楊柳風中,可以如叢草般瘋長的心事一樣遐想:暖陽,晴空,輕風,春燕呢喃中,草木回青,萬物萌發,草們伸展柔弱的胳臂,樹們綻出嬰兒般的嫩葉,花們氤氳著青澀的面龐,河邊的柳已籠起蒙蒙煙霧,一派春色春水在天地間那麼輕盈明朗。大地萬物到了這時節,盡顯出骨子裡那點不甘寂寞的性情來,紛紛揚花拔節。即便有雨,春雨如煙,含珠的桃苞,掛露的垂柳,一齊和著那迷濛的煙雨向您撲面湧來,令人心曠神怡。

畢竟是在美好而難得的春天了。

然而,不,這時節,卻讓那一場連綿不絕的雨蒙上了凄涼。這份凄涼潮濕了人的心情,使人雙眼盈滿一種叫作淚水的液體。

我說的是杜牧在江南杏雨天里的那份詩意。確切地說,應該是濕意。「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每次閱讀杜牧的這首詩時,心一直介於生死之間痛苦地蕩漾著,是生命的沉重。「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這一句人生普遍關注而又刻骨銘心的離愁別恨,讓人臨風回首,向逝者奉一炷感念的心香。

在農耕時代甚至現在,生者對死亡的緬懷、悼念,只能在一堆黃土處,凝目遠眺,似乎這樣可以望穿生死界限,似乎只有這樣,才能表達對逝者悠長的思念,才能從揮灑的清淚中找到些許安慰。逝者的肉體永遠被埋入泥土深處,埋入歲月,埋入歷史深處,個體生命已完全終結,而那由幾個符號組成的名字卻永遠地埋在生者的記憶中,刻在歲月風塵都打磨不去的石碑上。人生一世,草木三秋,幾十年只能匆忙消逝了。這難免讓人傷懷,生前的酸甜苦辣,使人刻骨銘心。

按舊俗,清明節的前一天是寒食節,是紀念那至孝而拒絕名利的介子推的。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戶戶只能吃生冷的食物。古人常把寒食節的活動延續到清明,久而久之,人們便將寒食與清明合而為一。現在,清明節取代了寒食節,拜介子推的習俗,也變成清明掃墓的習俗了。

不緩不急的雨中,濃濃淡淡的煙,是祭掃者的寄託和希冀,升騰著,升騰著,直至與漫天的雨霧連在一起。明明滅滅的火,是祭掃者的夢幻和情思,跳動著,跳動著,火焰中幻化出一位位思念中親人的影子。

清明飄雨,像拋灑的眼淚,也許只有這樣才應了這種氣氛,才能給予逝去靈魂的慰藉。過了清明,冬閑的日子就戛然而止。按照農曆,清明的後面是穀雨。「清明前後,種瓜種豆。」緊張繁忙的一年就這樣開始。一個熱烈的季節就要來臨了。在這季節的遞嬗中,生生死死,湮滅與輝煌,一切自然而真實。

生命的意義就是這樣簡單而複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弦說事 的精彩文章:

莫五爺,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