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瑜伽師地論》不死矯亂論(1):出能計等

《瑜伽師地論》不死矯亂論(1):出能計等

《瑜伽師地論》不死矯亂論(1):

出能計等

文/觀諸法如

《瑜伽師地論》卷第七

不死矯亂論

一、出能計等

不死矯亂論者:謂四種不死矯亂外道,如經廣說應知。

釋遁倫集撰《瑜伽論記》卷第二(之下):「不死矯亂」者:外道自言:我師所事天常,名為:不死。已見諦理、得無漏定,名為:不死。故︰一「不」字,以通二處。又,雖自謂、不死無亂、而實未得。若人問不死法時,以不解故,於不死法、假託餘事、矯亂避之,故名:矯亂。〈八十七〉云:有二凈天:一、唯能入世間靜慮,未了諦理、心未解脫,名:不善清凈。二、能證入內諸勝定,已見諦理、心善解脫,名:善清凈。又得無相、無分別定,名:無亂。即︰善清凈天。有相、有分別,無亂、即︰不善清凈天。

《瑜伽師地論略纂》卷第三:〈八十七〉雲︰有二凈天:一、不善清凈,唯得凈定。二、善清凈,得聖凈定。無亂亦二:一、無相無分別,即善清凈天。二、有相有分別,即不善清凈天。善清凈天:於自不死中、無亂而轉,是故說名:不死無亂。識達事義,不矯稱不死,亦實不死故。不善凈天:有、依前不死無亂詰問、便托餘事、矯亂避之,自亦稱為、不死天,無亂故。今「矯」上、應加「不」字,云:不死不矯亂。今就略言,但云:不死矯亂。皆廣如彼。非但自稱、我所事天,名為:不死。順天答問,名為:無亂答。佛法中、見聖諦者,不死不矯亂門故,亦名:不死不矯亂。

「不死矯亂論」,一共有四種差別。外道認為他們是永久也不死的,但是若問他:為什麼不死?他就是「矯亂」,不正面的、分明的回答問題。「矯」者,詐也。「矯」是指他的內心,他不說老實話,內心裏面就是存心的欺騙。「亂」,就是說出來的話混亂不分明,這種人就是詭辯。有四種不死的矯亂的外道,叫做「不死矯亂論者」。

「如經廣說」,如經中有詳細說明。

延伸閱讀:

1、《佛說長阿含經》卷第十四·(二一)第三分梵動經第二:「復有餘甚深微妙大法光明,使賢聖弟子真實平等讚歎如來,何者是?諸沙門、婆羅門於本劫本見,異問異答,彼彼問時,異問異答,於四見中,齊是不過。沙門、婆羅門因此於本劫本見,異問異答,於四見中,齊是不過。或有沙門、婆羅門作如是論,作如是見:『我不見不知善惡有報、無報耶?我以不見不知故,作如是說:善惡有報耶?無報耶?』世間有沙門、婆羅門廣博多聞,聰明智慧,常樂閑靜,機辯精微,世所尊重,能以智慧善別諸見。設當問我諸深義者,我不能答,有愧於彼,於彼有畏,當以此答以為歸依、為洲、為舍,為究竟道。彼設問者,當如是答:『此事如是,此事實,此事異,此事不異,此事非異非不異。』是為初見。沙門、婆羅門因此問異答異,於四見中,齊是不過。

「或有沙門、婆羅門作如是論,作如是見:『我不見不知為有他世耶?無他世耶?』諸世間沙門、婆羅門以天眼知、他心智,能見遠事,已雖近他,他人不見。如此人等能知有他世、無他世;我不知不見有他世、無他世。若我說者,則為妄語,我惡畏妄語,故以為歸依、為洲、為舍,為究竟道。彼設問者,當如是答:『此事如是,此事實,此事異,此事不異,此事非異非不異。』是為第二見。諸沙門、婆羅門因此問異答異,於四見中,齊是不過。

「或有沙門、婆羅門作如是見,作如是論:『我不知不見何者為善?何者不善?我不知不見如是說是善、是不善?』我則於此生愛,從愛生恚,有愛有恚,則有受生;我欲滅受,故出家修行;彼惡畏受,故以此為歸依、為洲、為舍,為究竟道。彼設問者,當如是答:『此事如是,此事實,此事異,此事不異,此事非異非不異。』是為第三見。諸沙門、婆羅門因此問異答異,於四見中,齊是不過。

「或有沙門、婆羅門愚冥闇鈍,他有問者,彼隨他言答:『此事如是,此事實,此事異,此事不異,此事非異非不異。』是為四見。諸沙門、婆羅門因此異問異答,於四見中,齊是不過。或有沙門、婆羅門於本劫本見,異問異答,盡入四見中,齊是不過。唯佛能知此見處,如是持、如是執,亦知報應;如來所知又復過是,雖知不著,已不著則得寂滅,知受集、滅、味、過、出要,以平等觀無餘解脫,故名如來。是為甚深微妙大法光明,使賢聖弟子真實平等讚歎如來。

http://tripitaka.cbeta.org/T01n0001_014

2、前際分別見中之「四不死矯亂論」: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九十九:四不死矯亂論者:不死謂天。以天長壽,外道執為常住不死。有諸外道求生彼天,聞外道論作如是說:「若有能答彼不死天無亂問者,得生彼天。若不能答彼不死天無亂問者,無得生義。」然無亂有二種:一、有相有分別(無真見),二、無相無分別(有真見)。有真見者,無相無分別,無所依故。無真見者,有相有分別,有所依故。彼外道輩於諸不死無亂問中,以言矯亂:

[第一矯亂論~怖妄語]一作是念:「我不如實知若善,若不善,及四聖諦。有餘沙門、婆羅門等,於如是義求如實知,彼若問我如是義者,我若決定答彼所問,便為妄語,由妄語故,我便不得生於彼天。」彼怖妄語,故於不死無亂問中,以言矯亂,謂作是說:「我於諸天秘密義中不應皆說,或自所證或清凈道。」

[第二矯亂論~怖邪見]二作是念:「我不如實知若善,若不善,及四聖諦。有餘沙門婆羅門等,於如是義求如實知,彼若問我如是義者,我若撥無彼所問義,便為邪見,由邪見故,我便不得生於彼天。」彼怖邪見,故於不死無亂問中,以言矯亂,余如前說。

[第三矯亂論~怖無知]三作是念:「我不如實知若善,若不善,及四聖諦。有餘沙門婆羅門等,於如是義求如實知,彼若問我如是義者,我若不實印彼所問,彼或詰問,我便不知,由無知故,我便不得生於彼天。」彼怖無知,故於不死無亂問中,以言矯亂,余如前說。

[第四矯亂論~怖愚痴]四作是念:「我性昧劣,不能構集矯亂言詞。」又作是念:「若一向執非為妙善,以一向執非皆稱順諸有情心,若於他心有所違逆,我便不得生於彼天,故我應依不相違理,若有問我,有後世耶?應返問言:『汝何所欲?』若言欲有,應印彼言:『我於後世亦許為有。』如是問無、亦有亦無、非有非無,或問如是、或不如是、或異、或不異,皆應返問,隨彼所欲,我便印之。」又作是念:「我性愚痴,若違拒他,彼便別我。」怖愚痴故,於諸不死無亂問中,以言矯亂。

問:如是四種是何見攝?答:彼四於天起不死想,皆常見攝。計答他問,為生天因,是戒禁取。

[四不死矯亂論為前際分別見之理由]

問:此四寧是前際分別?答:此四皆於現在事轉,待未來故,立前際名。或有說者:「此四皆緣先所聞教,謂彼外道先聞自師所說至教,要由如是,答他所問,生不死天。彼不死天,要由如是答問故得。」故此四種皆是前際分別見攝。

如是四種前際分別,不死矯亂依怖妄語邪見無知愚鈍事起。

http://tripitaka.cbeta.org/zh-cn/T27n1545_199

3、《成唯識論》卷第六:此見差別,諸見趣中,有執前際,二無因論、四有邊等、不死矯亂,及計後際五現涅盤,或計自在、世主、〔帝〕釋、梵及余物類,常恆不易,或計自在等是一切物因,或有橫計諸邪解脫,或有妄執非道為道,諸如是等皆邪見攝。

4、《成唯識論述記》卷第六(末):四不死矯亂者,不死謂天,以天長壽,外道執為常住不死,由答不死天無亂問故,得生彼天,今毀之言,名為矯亂。

http://tripitaka.cbeta.org/zh-cn/T43n1830_006

5、《成唯識論了義燈》卷第五(末):問:邪見之中有邊等四系,何界能起何?答:如四遍常說。不死憍亂通色、欲系,通二地起,梵於釋子行諂亂故,或系能起皆唯欲界,梵於釋子但是行諂,不是邪見。

http://tripitaka.cbeta.org/ko/T43n1832_005

韓清凈《披尋記》:「不死矯亂論等者:四種差如下自。由彼外道自不死,若有詰問矯設亂言而不分明作定答,是故名不死矯亂論者。」四種不死矯亂論的差別,如下文會說。這類外道自稱不死,如果有人來難問怎麼樣可以生天,這類人就假設安立一些混亂問者的語言來回答,而不肯定明確的回答,因此名為不死矯亂論者。

喜歡作者

可讚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佛學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瑜伽師地論》計常論(4):敘因(3)計極微常
《瑜伽師地論》計常論(3):敘因(2)計後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