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屈原,中國偉大的愛國詩人,生而為國,死也殉國

屈原,中國偉大的愛國詩人,生而為國,死也殉國

屈原,這是一個很熟悉的名字,我們學過他的詩,也聽過他的事迹,會在每年的端午節祭奠這個偉大的愛國詩人。

屈原,中國戰國時期楚國的詩人、政治家。出生於楚國丹陽秭歸,羋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雲名正則,字靈均。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兼管內政外交大事。 提倡「美政」,主張對內舉賢任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因遭貴族排擠誹謗,被先後流放至漢北和沅湘流域。楚國郢都被秦軍攻破後,自沉於汨羅江,以身殉楚國。

屈原一生都忠於楚國,不曾有過一絲一毫的動搖,對於他來說,國家是最重要的,他將自己的才能給了國家和詩歌。古今知識淵博的人,似乎都要比別人多一份心思,因為知道得多,所以思考的也要多,知識分子也從來都是國家建設、發展的先鋒力量,即使無法像士兵那樣浴血沙場,他們也在用另一種方式保衛著自己國家。

屈原原本出生貴族,但是由於少時經歷與生活環境的緣故,他對於平民大眾的生活也足夠了解,能夠站在百姓的角度去考慮。戰國時各國都在舉行變法,以藉此來達到富國強兵,保家衛國的目的,得到楚懷王信任的屈原也一樣,希望通過變法抵禦秦國入侵。

那個時候的變法,各國之間大體都是相同的,畢竟目標有所重合,自然也就會互相效仿,希望通過正確的變革改變時局,所以屈原獎勵耕戰,任人唯賢。這樣的變法似乎在每個時代都適用,畢竟中國有著豐富的農耕文明,農民是一個大的群體,想要國家安定,就必須尊重並且團結農民。

而士兵則是保家衛國的先鋒力量,只有安撫好各個階層,最大程度地滿足他們的正當需求,才能上下一心,共謀發展。

除去政治成就,屈原最為成功的還是他的詩歌創作。文字是情緒表達的一種方式,這在任何時代都適用,就像我們有的人也會把自己的心情寫在日記里一樣。這些詩,也都是屈原的情緒表達,從他的詩里,我們能夠感受到他不同時期、不同遭遇下的真實情感。

就像我們熟知的《離騷》一樣,這裡面有屈原對於自身遭遇的表述和由此引發的情感波動,《離騷》是中國古代最長的抒情詩,像是將屈原的一生都寫進了這首詩里,裡面既有屈原對於楚國衷心侍奉的表述,也有屈原在遭受誹謗之後對於楚王失望情感的表達。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余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矩而改錯。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為度。忳鬱邑余侘傺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也。——《離騷》節選

像是很多人印象中的那樣,屈原一生對國家忠心耿耿,無論是詩詞也好,變法也罷,都是為了國家能夠安定,即使是在遭受到不公正待遇被流放後,屈原自知無力回天,也仍然沒有放棄對於國家的關心,他為政時一直希望能夠保住國之根基,不被強秦吞併,但事不遂人願,楚國終究還是走到了山河破碎、社稷傾覆的境地。

所以,在國都城破後,屈原也毫不猶豫的投身於湖海,誓與國家共存亡,這是他最崇高的信仰,為此,他付出了一切,包括他的殘生。

屈原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家,開闢了「香草美人」的傳統,被譽為「楚辭之祖」,他這一生成就頗豐,雖說遭受奸人誹謗,但終究是保住了身後名,沒有失了名節,這也算是對他的一種寬慰。

1953年,在屈原逝世2230周年之際,世界和平理事會通過決議,確定屈原為當年紀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文章分享結束,歡迎評論留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屈原 的精彩文章:

屈原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屈原怎麼從一個先秦毫無記載的人,到唐朝封候,明封神,祠廟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