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加強版「創新券」來了:審批加快,額度增多,陣容擴大!

加強版「創新券」來了:審批加快,額度增多,陣容擴大!

◎ 科技日報記者 王延斌 江耘 王春 張蘊 何星輝 葉青

壓力之下,創業者曾為民盼來了一場「及時雨」。

剛剛參加了濟南市科技局組織的「創新券」解讀培訓會,山東華翼微電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注意到一個重要信息:「創新券」政策大調,「快速審批,增加額度,擴大陣容」將成關鍵詞。曾為民向科技日報記者坦陳,當下企業所在的產業鏈出現「斷點」,部分訂單暫停。如何疏解壓力?「這些『創新券』新政,來得正是時候。」

廣東省1.2億元科技創新券緊急馳援中小企業

疫情衝擊下的市場變局困擾著創業者,也督促著決策者拿出更多實招。以彌補「中小企業經濟實力不足、創新資源缺乏」短板為初衷的創新券被率先推到了改革的風口上。

眼下,從中央到地方,國內各省市的「創新券」政策進入應急調整期,它們突出務實性、靈活性,「快速審批、增加額度、擴大陣容」成為此輪創新券政策調整的共同選擇。

緩解中小企業壓力,「創新券」來了

「我們面臨的壓力很大。」在採訪開頭坦率「交底」,曾為民的焦急溢於言表。

一方面,他所在的晶元設計企業需要上下游銜接,但「斷點」一時無法排除,「有些上下游企業無法按時復工;部分訂單也已經暫停」;另一方面,在一季度利潤下降30%背景下,企業的正常費用卻還要維持;利潤佔比53%的研發費用還要繼續往下砸……

環顧國內,這不是孤例。在科技型中小企業密集的廣東省,按照2月中旬披露的數據,受疫情影響,廣東有52.3%的企業面臨周轉資金緊張的情況;需要融資的企業佔比高達82.4%,其中資金缺口達到30%以上、急需融資支持的企業為18.6%。

以科技專項資金的形勢惠及更多創業者,解決研發費用投入弱、創新主體少的問題,關鍵時刻,「創新券」站了出來。

濟南市創新券政策新舊對比

十天前,科技部面向全國推出《關於科技創新支撐復工復產和經濟平穩運行的若干措施》,其中重點提出「推動重點區域和有條件的地方開展科技創新券跨區域『通用通兌』,根據『雙創』服務機構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服務績效予以後補助支持。」

以「創新券」之力緩解中小微企業生存壓力,此舉被視為「吹響了全國創新券服務一線的衝鋒號」。此後,各地加強版「創新券」新政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

在黃浦江畔,上海市科委於2月10日發出《關於全力支持科技企業抗疫情穩發展的通知》,十六條措施中,有三條被統一在「加大科技創新券支持力度」主題下,「提高使用額度、擴大服務範圍、加快審核進度」等改革色彩濃厚的詞語傳遞出創新券改革的「上海力度」。

其中,「本市科技創新券使用額度上限由30萬元提高至50萬元」,「除負面清單外的創新創業孵化服務可納入科技創新券支持範圍」,「疫情防控期內,科技創新券審核流程不超過5個工作日;對參與疫情防控的企業開闢綠色通道,審核流程不超過3個工作日」等規定讓人眼前一亮。

審批快了,額度多了,陣容大了

「我們申請了3筆產品設計服務類創新券,合同額65萬元,申請15萬補助,早已完成兌現。」這是浙江省平湖市科技局提供給本報的現實案例。對案例的主角嘉興哈雷童車有限公司來說,「嘗到了創新券改革的甜頭」顯然是一件好事,況且「補助佔到合同額的近四分之一」,確實讓企業感到了「解渴」。

科技日報記者從浙江省科技廳拿到的數據顯示,從2月1日至3月30日疫情期間,該省創新券發放額11983萬元、使用額3692萬元、兌付額6675萬元,同比增長81%、168%、265%。

浙江省科技創新雲服務平台

改革需要破舊立新,新舊格局更迭也面臨著惰性和壓力。而疫情下的現實遭遇,讓創新券制度改革有了更多共識,促使改革按下了「快進鍵」。

科技日報記者注意到,以往企業關注的創新券「缺陷」,比如支持項目和服務機構覆蓋面不足;異地使用限制較多;兌付周期過長,資金墊付壓力大;創新券知曉率和應用率不高等問題,在此輪改革中均得到了回應。

2月25日,廣東省科技廳啟動2020年省級創新券實施工作,由此,該省全年省級「創新券」財政專項補助總額將達到1.2億元。科技日報記者了解到,這也是該省繼2月13日出台《關於強化科技攻關實施科技惠企行動支撐疫情防控的若干措施》,2月15日啟動防疫800萬元應急創新券後的又一重磅舉措。

截止目前,青海省創新券管理系統已註冊企業310家,累計發放1300萬元創新券,上架服務產品333項,促使企業的創新活力競相迸發。

貴州省率先在省級層面實施科技創新券政策,打通科技成果轉化不順暢的「最後一公里」。

在貴州,據不完全統計,「創新券」共引導企業投入研發資金4億元,新增銷售收入近5億元,促進一批中小微企業成長,帶動全省84家專業合作社創新發展,近3000農戶實現增收,多家企業成為高新技術企業。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省市還有更新的嘗試。比如廣東在國內率先採用科技服務電商模式,服務機構入庫後,將入駐「華轉網」開設「旗艦店」,在店鋪中發布服務產品、價格等商品信息,企業選購後下單支付。不少省市還解決了科技服務不能異地採購、科技創新券無法對省外機構兌付等問題,真正實現創新券的「全國使用、本地支付」。

為企業加班加點,為企業免費檢測

復工復產期的「好搭檔」

小小創新券,一頭連著千千萬萬的中小企業,另一頭連著高校院所的大型儀器、檢測設備。他們都是創新券的受益者,都在為復工復產拼盡全力。

2月23日,浙江各類口罩的日產量達到1030.15萬隻,達到歷史之最。據該省疫情防控醫療物資保障組口罩生產工作專班相關負責人介紹,全省口罩產能、產量在短短半個月時間內分別增長了2.65倍和2.81倍。

看得見的數據成倍增長,隱身幕後的英雄們功不可沒。作為專業權威的檢驗機構,浙江輕工業品質量檢驗研究院轉產口罩服務專班全體人員連續12天努力奮戰,直接服務的15家紡織服裝企業快速完成原材料組織、試產、檢測等流程,迅速投入生產,現在每天可產出口罩超過390餘萬隻,成為全省口罩生產的主力軍。

將大量的微電子元器件(晶體管、電阻、電容等)形成的集成電路放在一塊塑基上,做成一塊晶元,晶圓測試是必不可少的環節,這就需要專業檢測平台。在創新券政策支持下,進入復工復產期,山東信息通信技術研究院集成電路平台逐漸忙碌起來。對中小企業來說,與其投入幾千萬建平台,當然不如在這裡測試拿補貼。

「我們提供免費服務!」當這一消息從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傳出時,大批新材料企業感受到了「好搭檔」的溫暖,他們認為,與企業在特殊時期共渡難關,面向浙江省內小微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提供免費測試服務,中科院寧波材料所的這一免費之舉來的太及時了。

從2019年初拿到14761元的創新券補貼,到如今近20萬元的補貼申請,創業者曾為民眼中的創新券新政帶來的變化不僅僅是資金數額的增加,更是政策靈活性帶給企業的溫暖。而這種溫暖,支持中小企業更堅強地走下去。

評論

用好創新劵,喚醒沉睡的創新資源

張景陽

企業是創新的主體,中小企業是創新的主力軍。疫情之下,全球企業都不能倖免。儘管我國在復工復產方面啟動最早,收效最好,但是企業的發展,特別是中小企業的發展遇到一定困難和阻力這一事實不容忽視。

經營管理要創新,技術支撐要創新,創新是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創新需要錢,中小企業在發展遇到坎坷時,資金困難總是第一位的;各級政府為了鼓勵創新,政策紅利也一直擺在第一位。而創新劵,則將這兩個「第一位」融在了一起,真正做到了通過政策紅利的創新去鼓勵創新。

如果將創新領域看作市場,創新劵就是讓這個市場有了「貨幣」。創通票、創業劵、雙創劵,不論何地、何名,它們都無可爭議地加快了技術成果轉化速度,減輕了企業技術創新資金壓力,在服務上變「多窗」為「一窗」,在信息獲取上變「孤島」為「共享」。

企業說:「我想要技術,我想要發展,但是我的錢不夠。」政府說:「沒關係,找准方向,做足準備,不夠我部分,我們來幫你。」將政策紅利設計出有價票劵的功能,是創新劵的最大特點,更是政策扶持的一次了不起的嘗試,喚醒了那些還在沉睡的創新資源。創新劵一手牽著企業,一手連著技術,坐著政策紅利的春風撲面而來,放大了政府的科技投入效能,激活了科研機構的創新熱情,點燃了科創企業的創業之火,創新主體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舒心和爽朗。

當然,作為一種新興的服務方式,創新劵的使用還需不斷改進和提升。要進一步簡化創新券申報流程,將其納入政府職能轉變的整體改革中;要建立和完善創新公共服務平台,為創新劵大顯身手提供更大的舞台空間;尤為重要的是,各地還要儘快建立和健全相關法律體系,堅決制止和打擊套取創新劵價值的違法行為,讓這一來之不易的服務創新在健康、合理、高效的環境中快速成長。

來源:科技日報 文中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編輯:陳可軒

審核:管晶晶

終審:冷文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還要多久能出疫苗?現在是發病高峰期嗎?國家衛健委專家李蘭娟回應
清零!青海是怎麼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