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恩吉婭》的前世今生
《諾恩吉婭》的前世今生
作者:汪學松
傳說:一首歌一個人
「 老哈河邊流傳過一首民歌,和一個大姑娘有關,這個大姑娘就是諾恩吉婭。」這是一位生活在翁牛特旗老哈河流域的老者說過的話。
《諾恩吉婭》是一首蒙古族民歌的名字,講述的是一位名叫諾恩吉婭的美麗姑娘,出嫁到遙遠的他鄉後,因思念家鄉、思念親人,吟唱的一首歌曲。曲調憂傷,音域悠長,思鄉情結濃郁,是蒙古族民歌的經典之作。據說,原歌詞有30段,現只挖掘整理出16段,其中漢譯兩段:
1.老哈河水長又長
岸邊的駿馬拖著韁
美麗的姑娘諾恩吉婭
嫁到了遙遠的地方
2.海青河水碧又青
岸邊的駿馬拖著韁
溫柔的姑娘諾恩吉婭
嫁到了遙遠的地方
老哈河一名土河,是遼河的南源。老哈,一說為突厥語,一說為契丹語,鐵的意思。
聽其歌知其人;聽其曲知其生活情態。或愛或恨,或喜或憂,皆在其中。這首歌,歌唱家雷佳演唱過,功底深,唱出來有藝術韻味。來自扎魯特草原的女歌手阿木古楞也演唱過,原生態,音域寬廣,高亢蒼涼。聽起來,蒙語版的更有味道,雖然聽不懂歌詞,但是音樂本身具有的內涵,是不需要翻譯的。這好比電視劇《大秦帝國》里,音樂家趙季平用秦腔似的音樂語言,把《詩經》里的秦地民俗民歌,創造性地表現了出來,取得令人震撼的效果。聽這曲,這聲音,這語言特點,就是秦人的。《諾恩吉婭》也是這樣,聽其歌,腦海中就會出現一片茫茫草原,一輛勒勒車在踽踽前行,一位美麗的蒙古族姑娘,在向長生天傾訴著心中的憂傷……
這樣的畫面,只是勾勒出《諾恩吉婭》的一幅表像,真實的《諾恩吉婭》又是怎樣的呢?
敖漢版:諾恩吉婭是王爺的妹妹
關於《諾恩吉婭》,網路上有三個版本。
其一,是電影版《諾恩吉婭》。這是近年來開始拍攝的、根據歌曲和傳說改編的電影。在這部電影里,《諾恩吉婭》是一位敖漢旗末代王爺的妹妹,故事發生的年代是1940年前後,講述的是美麗善良的王府格格諾恩吉婭,出嫁到遠方後,與家鄉、與親人、與棗紅馬之間所發生的一段凄美、具有傳奇色彩的故事。由諾恩吉婭到王府興衰,反映的是草原的歷史變遷。
與這個版本有關聯的,是兩位老者講述的、與諾恩吉婭有過交集的一段親身經歷。采寫人是紅山晚報的一位記者。其中一位名叫鮑喜,姓孛爾只斤氏,曾任翁牛特旗旗長。聽這個姓氏,可以斷定是「黃金家族」的後裔。鮑喜說,諾恩吉婭,蒙語為領小,漢語是希望生男孩,或招弟的意思。她是敖漢旗王爺的妹妹。王爺名叫勒扎勒仁欽旺布,漢譯鮑萌周。王府在老哈河邊,與翁牛特旗隔河相望。
1944年時,鮑喜16歲,在王府附近的學校讀四年級。正月的一天,學校沒上課,因離家遠,他的吃住就成了問題。學校的老師認識王府管家,就介紹他過去。管家說,王府正在辦喜事,你幫著跑跑腿,一天管兩頓飯。當時,諾恩吉婭還給了他五塊錢。後來聽人說,是諾恩吉婭出嫁了。
鮑喜說,諾恩吉婭出嫁時29歲,嫁的地方,是林東(巴林左旗首府)以北100多里的鮑團營子(筆者註:蒙古族的村落一般稱為營子,蒙語稱為嘎查,鄉稱為蘇木),嫁的人叫達利札布(鮑姓蒙古族),49歲,是當時偽滿洲國的一個團長,已經結過兩次婚。送親隊伍坐著大軲轆車走了5、6天,過西拉沐淪河時,大車又在河裡陷了一天。因為牧區條件艱苦,又經長途跋涉,諾恩吉婭本身身體不好,結果出嫁兩個月後,就病死了。陪嫁的一匹棗紅馬跑回了老家。見馬自己回來了,家人知道她出事了,馬倌扁頭和格吉格圖編寫了這首歌。
扁頭是翁牛特旗水泉村人,格吉格圖是六家子村人。這首歌還有一個名字,叫《姑娘大了是人家的》。
另一位名叫萬福,曾任翁牛特旗計委主任。萬福說:自己見到諾恩吉婭那年,她年齡約28、9歲的樣子,身邊有兩個丫環,一名月香,一名春香,是小井子村人。因為在王府邊的學校讀書,因此認識她。諾恩吉婭從小嬌生慣養,還抽大煙,快30歲了還沒出嫁,最後由母親和當王爺的哥哥做主,嫁給曾在她家當過家奴的達利札布。當時是偽滿洲國時期。達利札布離開王府後,投了軍,後來被日本人派到日本留學,回來後當上了團長。
兩位老者說的,有時間有地點,有具體人名,有一定可信性。
諾恩吉婭長什麼樣?聽聽達利札布女兒的描述
一位名為「風瞬」的作者,記述了赤峰市文化學者張乃夫、張紅民、內蒙古日報編輯元丹等人挖掘整理的資料。該資料認為《諾恩吉婭》誕生的地點,是在敖漢旗與翁牛特旗之間的老哈河流域。文中提到諾恩吉婭與達利札布結婚的日期,是在1942年的農曆正月24日。當時,達利札布是率部駐紮在王府中。諾恩吉婭是達利札布的第三任夫人,前兩位夫人故去。
作者並採訪了達利札布與第一任夫人所生的女兒達力瑪。達力瑪描述了諾恩吉婭的相貌:「是細高個子,長長的辯子,皮膚白皙,瓜子臉,一雙大眼睛非常傳神,長得十分美麗。1942年的正月24日,兩人舉辦了婚禮。婚後,夫妻感情深厚,因諾恩吉婭患有嚴重的肺結核病,達利札布多次勸說她去瀋陽、北京看病,都被她拒絕了。達利札布去瀋陽購買加工糧食的設備,一去兩個月,回來時,諾恩吉婭已經病入膏肓。有一天,諾恩吉婭讓人把她扶起來,把達力瑪叫到跟前說:把我放在你媽媽身旁好嗎?達力瑪答應了。這是諾恩吉婭留下的最後一句話。
達利札布迎娶諾恩吉婭時,送了九匹馬做財禮,諾恩吉婭出嫁前,將其中一匹胡拉馬(黃褐色的馬)送給了老哈河南岸的舅舅家。想不到,在她死後,這匹馬竟然淌過老哈河、西拉沐淪河,千里跋涉回到了達利札布家的馬群。達利札布有一位名叫扁頭的馬倌,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首歌。」
此外,一位名為「上京臨潢府」的博客作者也寫到過這個情節,系引述自孫躍良先生的論著《真善美之歌-諾恩吉婭》。不過與前文有點區別。作者說,諾恩吉婭婚後無子,患肺病咳血而死,埋在鮑團營子附近的敖包山下。這首歌的作者扁頭和格吉格圖,是達利札布的馬倌。
至於歌中所說的海青河,是在巴林右旗賽罕罕烏拉國家級保護區西部,全長30公里。
博客作者在附記中,記述了另一位巴林左旗文史學者新巴雅爾的觀點。新文指出,海青河是指烏力吉河與烏蘭白其河交匯後的河流,流經十三敖包鎮至林東鎮一帶。海青,是蒙語海沁的音轉,指交匯處形成的、類似「剪子股」狀的形態。海青河,指的就是烏力吉沐淪河。
而鮑團營子,是當年蒙地放懇時,達利札布在此處購置的土地。因他本姓鮑,又是團長,這個村名就叫「鮑團長地」,簡稱鮑團村。現為巴林左旗花加拉嘎鄉鮑團村。達利札布的長女名叫達力瑪,曾與諾恩吉婭一起生活過一段時間。2012年,時年94歲的達力瑪曾說過,諾恩吉婭人長得美,又有涵養,待夫家人以及下人們都很和善。
答案似乎清楚了,這個版本的諾恩吉婭,是敖漢旗末代王爺的妹妹。當時的王府,位於老哈河岸邊的烏達哈達山下,現為紅山水庫淹沒區。以老哈河為界,南為敖漢旗,北為翁牛特旗。不同的是,海青河的指向不一樣。翁牛特旗文史學者那木太認為,海青河漢譯剪子河,是指西拉沐淪河與老哈河交匯處的河流,形似剪子,具體位置在翁牛特旗大興鄉。
筆者在搜狗百科上查詢了一下,大興鄉三合村的簡介上,寫著這裡是西拉沐淪河與老哈河合流的地方。
按此說法,諾恩吉婭生活的地方,應該是敖漢旗、翁牛特旗交界處的老哈河一側。海青河,也應該是諾恩吉婭家鄉的另一條河流的名字。用比興手法,目的是情感的深化。至於《姑娘大了是人家的》,應該是另外填詞的一首歌曲。這種現象在蒙古族民歌中,比較多見。因曲填詞。如《烏赫爾.輝騰》,另外填詞後,變成了《牧歌》;再如《正月瑪》,搖身一變,成為了著名的《讚歌》。
奈曼版:諾恩吉婭是王爺弟弟的女兒
其二,是奈曼旗版的《諾恩吉婭》。據介紹,諾恩吉婭的出生地,是今奈曼旗明仁蘇木博爾堤(悌)嘎查(嘎查,漢譯村。博爾堤,蒙語,瞪眼的意思),她的父親名叫德木楚克道爾吉,是奈曼旗第十一任郡王德森楚克扎布的弟弟,時任奈曼邊區及博爾梯廟大總督職務,擁有境內東北部老哈河一帶牧場和土地。她嫁的人,是烏珠穆沁旗王爺的長子寶迪畢力格。王爺的名字是布仁巴特爾。婚後不到一年,諾恩吉婭就死去了,陪嫁的一匹棗紅馬拖著韁繩,徘徊在老哈河、海青河岸邊。這件事傳遍了奈曼、敖漢、翁牛特等旗縣,有人因此創作了這首歌曲,並傳唱開來。
這個版本的《諾恩吉婭》,有其父親的名字,有王爺的名字,也有出生地點,有嫁的人名字。不過,這個所嫁的人,變成了烏珠穆沁旗的王爺之子。從距離上看,從奈曼旗明仁蘇木博爾堤(悌),到較近一些的西烏珠穆沁旗的距離,約在400公里左右,其間,需要穿越巴林左旗。在年代上,也和敖漢版的有些出入 。
此外,名為「風瞬」的作者,也記述了奈曼旗版諾恩吉婭的一些資料。轉述如下:
1、根據奈曼旗史志辦的說法,諾恩吉婭是奈曼旗第十一任郡王德森楚克扎布的弟弟、德木楚克道爾吉的女兒,母親名叫吉茹格瑪,是「蒙古貞」人(指阜新地區蒙古族人)。在昭烏達盟各旗會盟期間,諾恩吉婭的父親看中了翁牛特旗王爺寶拜的侄子寶迪畢力格。1857年夏天,17歲的諾恩吉婭嫁到翁牛特旗(疑語誤,應為烏珠穆沁旗),出嫁場面十分隆重。諾恩吉婭的舅舅是民間說書藝人,得知她的死訊後十分悲痛,根據自己對侄女的了解、出嫁後的遭遇,以及棗紅馬的故事,創作了這首歌曲。
2、諾恩吉婭出生在奈曼旗,嫁到烏珠穆沁旗。嫁的人是烏珠穆沁旗王族布仁巴特爾之子博迪必里。歌曲是諾恩吉婭出嫁前與父母合唱的離別頌詞,一共有21段。
3、諾恩吉婭出生在科左後旗,是王爺包善一的女兒,最終嫁到湖北,再沒回來。
奈曼旗第第十一任多羅郡王德森楚克扎布,是道光年間人,他是道光帝的額駙,現在的奈曼王府就是他於1863年建造的。按年代推算,這個版本的諾恩吉婭,與前文鮑喜、萬福所說的諾恩吉婭是在1944年時,以29歲的年齡出嫁,從時間上看,前提了約40年左右。從地點上看,原文說的明仁蘇木博爾堤嘎查(註:堤,疑為音譯別字,應為悌。百度地圖標記為博爾悌),位於西拉沐淪河與老哈河合流處的南岸不遠處。二河合流後的一段河流,似應指歌詞中的海青河,一直延伸至開魯縣境內,但沒有海青河這個名稱。合流後的河流,從古至今,一直稱之為西遼河。
需要注意的是,前文中翁牛特旗大興鄉有一個三合村,而在奈曼旗明仁蘇木也標有一個三合村,位置都是在兩河合流處附近,不知是指一個村子,還是兩村同名,或是另有別說。
另外,也有人質疑,查遍烏珠穆沁旗左右翼王爺中,並沒有叫布仁巴特爾名字的。而此文作者的父親曾說過一件事,約在2000年前後,老人在現通遼市人民廣場遇見過一位老人,對方自稱為諾恩吉婭的後人,住察哈爾地區。作者由此提出一種觀點,認為諾恩吉婭出嫁的地方,是在察哈爾。從距離上看,察哈爾距奈曼旗甚遠,按馬的腳程,即使每天行進100到150公里算,也是需要10天左右才能到達的。
其三,是「愛情版」的諾恩吉婭,與奈曼版相比,只是嫁的人有不同。
看一下介紹:奈曼草原上有一位美麗的姑娘,名叫諾恩吉雅,出生在老哈河邊的博爾梯廟嘎查。有一次,她在野外遊玩時,巧遇牧馬青年額爾敦。額爾敦英俊瀟洒,勇敢善良,二人一見鍾情,定下終身。
而烏珠穆沁草原王爺之子寶迪畢力格,垂涎於諾恩吉雅的美貌,千里迢迢來奈曼草原向諾恩吉雅求婚。草原之夜,諾恩吉雅正在和額爾敦約會,寶迪畢力格指使家奴,將額爾敦打昏,搶走了諾恩吉雅,並派人向諾恩吉雅父母的求婚。迫於王爺的壓力,諾恩吉雅的父母只好忍痛允諾婚事。儘管不情願,但諾恩吉婭無力抗拒。結果出嫁後,諾恩吉雅因思念父母親人,以及心上人額爾敦,終日鬱鬱寡歡,後來一病不起。陪嫁的一匹棗紅馬,似乎明白諾恩吉婭的心,風雨兼程跑回到了她的家鄉。
看到棗紅馬,額爾敦預感到不祥,急忙向烏珠穆沁草原奔去。因路途遙遠,最後棗紅馬累死在途中。當衣衫襤褸的額爾敦,走著爬著,終於見到了諾恩吉雅時,此時,她已是奄奄一息。兩人相見,百感交集,後來諾恩吉雅含淚永遠閉上了雙眼……
要說明的是,在早期的蒙古族婚姻中,搶婚是約定俗成、而且是被認可的。在蒙古族的歷史 文獻中,不乏有搶婚的記載。但是,這個愛情版的諾恩吉婭,明顯看得出,是虛構和演繹的。
由《諾恩吉婭》引發的聯想
聽久了,就會對《諾恩吉婭》有一種依戀,她就像你的情人,可以隨著喜與嗔,去超越時空,把人的心魂也帶入草原,帶入老哈河的滔滔河水中。於是,草原不再陌生,老哈河也不再陌生;奶茶和烈酒,還有關於草原的史料和傳奇故事 ,也在歌聲中,慢慢深入心魂中。並且在歌聲中,在馬頭琴悠揚的琴聲中,這些故事會復活,會在古老的老哈河水中,一一映現出來。
「有神人乘白馬,自馬盂山浮土河而東;有天女駕青牛車自平地松林泛潢河而下,至木葉山,二水合流,相遇為配偶,生八子。」這是關於契丹起源的神秘傳說。馬盂山即今河北平泉境內七老圖山,老哈河發源於此。老哈河,一名土河。平地松林,即為克什克騰旗河源一帶,西拉沐淪河發源於此。此地域古稱平地松林。西拉沐淪河,一名潢水,蒙語「黃色的河」,是遼河的北源。二水合流處,即為奈曼版《諾恩吉婭》誕生的地方,也即《遼史》稱「冬捺缽」之地的「廣平淀」。
其實,在這片草原上,由匈奴到突厥,由鮮卑之契丹到元之蒙古,幾乎在每一個歷史層面上,都有一段傳奇的英雄史詩出現。不僅是人物,音樂也是如此。比如《匈奴歌》:「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語言質樸,卻把「匈奴過陰山未嘗不哭也」的家國情懷,表現的淋漓盡致。宋人郭茂倩說:「祁連、焉支,皆美水草,匈奴失之乃做此歌。」
再如《赦勒歌》:「赦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現牛羊。」既是歌也是詞,字句簡單,卻是傳唱千年。《樂府廣題》上說:「北齊神武,攻周玉壁,士卒死者十四五,神武恚憤疾發……」因為攻伐失利,又被周人辱罵,北齊的皇帝高歡方「勉坐以安士眾,悉引諸貴,使斛律金唱赦勒,神武自和之,哀感流涕。其歌本鮮卑語,易為齊言,故其句長短不齊。」赦勒,東胡之一, 秦漢時稱丁零,後稱高車。也就是說,這首《赦勒歌》是用鮮卑語唱的,後譯為齊言,也就是漢語。唱起來,是為了鼓舞士氣。
還有宋朝大詞人姜夔的《契丹歌》:「大胡牽車小胡舞,彈胡琵琶調胡女。一春浪蕩不歸家,自有穹廬障風雨」。一派胡家笙歌自娛,逐草穹廬的生活景象。契丹人「馬逐水草,人仰湩酪」,縱橫北方200餘年,自是氣象不同。再看伯顏的《喜春來》:「金魚玉帶羅襕扣,皂蓋朱幡列五候,山河判斷在俺筆尖頭。得意秋,分破帝王憂。」這位大元丞相,不僅能打仗,也能詩舞。句雖短,不失情懷張馳,又是何等的氣魄!
2005年7月,長調民歌被納入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以歌敘事,借物詠情,唱出人間苦與樂。故事中的諾恩吉婭,還在老哈河岸邊被一代代傳說著,音樂中的《諾恩吉婭》卻已經超越了地域、時空,走向了世界,成為草原上的另一種傳奇。
2020年3月10日瀋陽
作者汪學松
滿族文化網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