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佛陀的理財觀:以佛陀的智能正視理財

佛陀的理財觀:以佛陀的智能正視理財

按佛法的劃分,人有五欲,財色食名睡,財為第一,是為人生無盡煩惱源。因此,學佛修道,必須打破這五欲重關,勤修戒定慧,息滅貪嗔痴,六度萬行,明心見性。

故而,尋常理解,佛法與理財完全是相對的兩個極端,參禪修道只能避坐深山,遠離名利,黃卷青燈,暮鼓晨鐘。

渾不知佛法從來都是世間法,鮮活生動,而且,能生萬法,妙用無窮,即令佛祖釋迦牟尼佛,也曾開示過很多直至今天仍然卓有效用的理財之道。

佛在《法華經》中說:「一切治生產業皆與實相不相違背」,在《維摩經》中也說,真正的學佛是入世不是出世,非入世不能成道。《大寶積經》中也說:「在家菩薩,如法集聚錢財封邑,非不如法。」從這幾部最重要的經典的記述中我們可以初步確證,佛陀從來都未曾反對過入世創業投資理財,甚至反而把這一切治生產業視作極好的修道法門。

據此我們足可以正視聽明真偽,以佛陀的智能正視理財。

當然佛法理財不是我們平常想像的那樣,股票虧損時就到廟子里燒一柱香,乞求佛祖保佑連拉十個漲停板。

佛陀時代有一名婆羅門教的青年問佛陀說:「佛陀呀!如何而得現法安樂呢?」佛陀就跟他開示說:「要得到現法安樂,必須要具足四項方法,第一、方便具足。第二、守護具足。第三、善知識具足。第四、正命具足。」

佛陀所說的「守護具足」,意思就是說財產的保存,佛陀在這裡強調的是你既要會賺錢,也要會理財,更要會守業;

而「正命具足」,則進一步說不要浪費,不濫用財物,同時亦不可過於節省吝嗇。唯其如此才能夠獲得現法安樂。由此可知,佛陀並不反對現法安樂,認為這是學道的資糧,同時也可見其對理財的重視程度。

當然,必須先發財然後才能理財。如何發財呢?

佛陀一直如我們的祖先一樣強調生財有道,他在《雜阿含經》中說:「營生之業者,田種行商賈,牧牛羊興息,邸舍以求利,造屋舍床卧。」這六種資生事業,都可以合理合法的賺取應得的利益,都是佛陀認可的經濟營生,其它不法勾當只能敬謝不敏,如竊取他物、違法貪污、抵賴債物、吞沒寄存、欺罔共財、因便侵佔、藉勢茍得、經營非法、詐騙投機、放高利貸等。

換言之,佛陀兩千多年前就給我們開示了幾項亘古不變的生財之路,種植業、零售與貿易、畜牧業、資本運營、房屋租賃及房地產開發、輕工製造業。

當我們在苦苦尋找投資項目與市場熱點的時候,佛陀早就於千年前洞若觀火,不信試看,佛陀推薦的板塊直到今天仍然還是股市熱點,同時佛陀反對的行為基本都成了足以沒頂的股市陷阱,果能正信,自然趨利避害,何愁不發?正所謂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物卻在黃卷青燈處。

當然,也會有很多青年人會產生疑問,老子沒有資本創業,無財可發,以如何理財呢?

其實佛佗也早就考慮到了這一點,因此,在《中阿含經》告訴我們:「積財從小起,如蜂集眾花;財寶日滋息,至終無損耗。」

佛陀教育我們,要想廣聚財富,必須平時養成儲蓄的習慣,有了收入,一定要主動分出一部分累積下來,猶如蜜蜂勤勉地在花叢中穿梭採集花蜜,點滴儲藏,醞釀成蜜,過了一段時間自然就會有理財的資本了。

此說與羅伯特·清崎的在《窮爸爸富爸爸》里的財商培訓課內容不謀而合。因為,儲蓄,永遠是理財之母。

有了資本以後又當如何理財呢?這才是真正重要的課題。

為此,佛陀多次針對不同的有產者做出相應的開示,比如,佛陀在《雜阿含經》裡面用一首偈語說:「一分自食用,二分營生業,餘一分藏密,以擬於貧乏。」意思是說:假如你每年有十萬元的收入,你應該拿出四萬元來經營事業;兩萬元作為家庭生活所需;兩萬元儲蓄以應不時之需;剩餘之兩萬元用以布施,回饋社會,救濟貧乏。

這種方法非常適合我們今天所謂的中產階級。

對於普通人比較合適且可行的理財手段當屬《善生經》中的四分法一分為飲食;一分為田業;一分為貯藏,以應急所需要;一分給予耕作旁而生,其它放著,為我們生利息

此種結構與現在流行的個人理財的投資及消費組合如出一轍。

可以說佛陀開示的這種投資組合,是實現財務自由的最穩妥的黃金架構,是通向金融自由的王者之路。這種投資組合既簡單易行又顛撲不破,既考慮到了效益最大化,同時又做到了風險最小化,既關注到了現實生活質量,又兼顧了未來的的增值機會,妙不可言。

如其第一部分著眼於當下的生活需求開支,屬於消費理財;

第二部分重點考慮住房開支,相當於自己準備的住房公積金或者歸還按揭貸款,介於消費理財與投資理財中間,因為今天的房地產已經承載了投資工具的使命(關於這一點,唐朝貞觀年間的著名詩僧,文殊轉世的寒山大士曾有詩印證,極貧忍賣屋,才富須買田。殊為投資理財的至理名言,特別是這兩年經手過房屋買賣的人必會有切膚之感);

第三部分則主要考慮天有不測風雲的不時之需,用儲蓄的形式實現意外保險,類似於保障理財,近乎於購買分紅連接險;

第四部分則是純粹的投資理財,將這部分資金投資到其他經營性資產或者資本市場當中去,求得利潤最大化,如投資股票型基金等。

時至今日,儘管我們擁有了速度高超的計算機,並且引入了深奧的數學模型,甚至也有大量的個案統計及邏輯分析,但我們仍然無法真正超越這簡單的四分法,可以說這是私人理財的黃金法則

粗粗匡算,如果今天的大學畢業生,能夠照此法分配自己的收入,在四十歲左右就可以實現財務自由,屆時即使不工作也會過上中產階級的生活,同時還會有新的投資收益源源不斷增加。

此外,在《大寶積經》中,佛陀以波斯匿王為例,告訴我們財富處理的方法。對於富有到不須為生活計算的人,他處理的方法是分作三份三分之一用來供養宗教,三分之一用來救濟貧窮,三分之一用來奉獻給國家作為資源。我們可見今天的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巴菲特以及華人首富李嘉誠等人的巨額捐贈,基本契合此法,已是理財的最高境界了,千金散盡,散而不散。

七師心語

愛是吸引力法則的執行者,潛意識是法則的操縱者,你愛財富,財富才愛你。你愛智慧,智慧才愛你。

財富的自性是:它是如何被交換來,在已經得到它之後,用他來交換什麼。

財富是手段,不是目的。永遠不要把財富看做是終點,而應該把它看成是一條達到終點的途徑。

內在的財富會吸引外在的財富。內在的富足想法是外在財富的秘密,它吸引外在財富來到你的身邊。

人類真正的財富源於他的生產能力,他會不斷的付出、給予,他付出的越多,收穫的也越多。一個人如果在他所進行的工作中投入全部的身心,那麼他的成功是沒有止境的。

快樂、財富、理智是准提菩薩的顯現。

=====|分享傳遞正能量|=====

此日行一善供養功德,學院將會統一於初十火供時為有緣迴向,

並將准提功德海中300萬准提咒迴向日行一善的有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准提家園 的精彩文章:

龍蝦和寄居蟹
高德明受邀出席北京大學召開的國際天台學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