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唯識與凈土的關係如何把握?

唯識與凈土的關係如何把握?

信眾:末學最近在某論壇上看到「解在唯識,行在凈土」的問題,請問如何理解呢?另外,唯識與凈土的關係怎麼把握呢?謝謝師父。

大安法師:「解在唯識,行在凈土」,是一些對唯識、法相學有好樂的人,在鑽研教義的同時,也深知光是唯識法相還是很難解決生死問題,所以他還要志在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於是有了這種提法。民國年間唐大圓居士就是這種類型的人。

也有一些學法相唯識的人,對凈土法門的認知就談不上歸宿了。他總是認為要發大乘心,要生生世世在這個世界度眾生,好像求生凈土還是自了漢,還是沒有大乘菩薩精神的表現。有一些學唯識學的還有這麼一種應該說比較偏頗的觀念。

所以如果他們真的能夠發出「解在唯識,行在凈土」這樣的心,我們對這樣的同修還是表示讚歎的。

但是,絕對不要把這句話理解為我們修念佛法門的也一定要「解在唯識」了,要知道那是原來已經有唯識好樂的人的一種提法。

如果我們從一開始就開門見山地對凈土法門產生信心,我們就一門深入!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嘛,以念佛心開佛知見,以念佛心入無生忍!

實際上唯識在理念上跟凈土法門也沒有什麼差異的,我們常常講「唯心凈土,自性彌陀」,這句話是對的,但要在什麼情況下講?我們要搞清楚。這不是我們現在所能夠去講的、所能夠行的境界。

「唯心凈土,自性彌陀」,這個心是妙明真心啊,不是我們現在八識的妄心啊,自性彌陀不是我們這樣的一個顛倒的無明自性啊。

等我們往生到凈土華開見佛你才能夠說自性彌陀的問題,等我們生存在西方極樂世界無盡的國土莊嚴的時候才有資格談唯心凈土的問題!是這麼一個情況。

那麼我們要想在唯識學講「轉識成智」,最好的方便還就是念「南無阿彌陀佛」啊!

我們一心執持名號,念茲在茲,轉前五識為成所作智,轉第六識為妙觀察智,轉第七識末那識為平等性智,最後轉第八識為大圓鏡智。我們得念佛三昧就轉識成智,唯識、凈土也就無二無別了。

所以學念佛法門的人首先在教理上不要太廣,無論解門還是行門都要一門深入,解門現在好好看凈土五經一論,看中國凈土宗祖師的重要的著述,而且要反覆看,每天要看三到五遍。

等我們通過這些研討產生了一個堅定的信根,再不會受其他的修行其他的宗派理論、行為的人所左右,這樣我們才可以慢慢地擴大一點,看看天台、禪宗、法相、唯識、華嚴的這些教理,這個方法我們稱為精中求果,在精中志求佛果。

你不要一上來就博覽,博覽最後的結果是什麼呢?你對念佛法門產生不了信心,往往是這個樣。因為念佛法門是特別法門,它的信心是非常不好建立的,是不可思議的,用通途的教理往往解釋不通的。

所以如果你一下子看了很多通途的東西,就會本能地把通途的教理來套念佛法門,套來套去你信心就沒有了,所以這是非常值得我們警覺的。

印祖對這種現象曾經很憂慮地說過一句話:往往通宗通教者不信凈土。

所以我們不要打妄想,要做什麼大通家呀,我們就承認自己不行,業障深重,智慧短淺,領悟力低,靠自力解決不了問題,現在只有一條路就是靠阿彌陀佛,好好念佛,求生凈土。

可以隨分隨力地研習教理,但在你沒有真的獲得信心之前,你絕對不要隨便看。

一定就在凈土五經、凈土祖師的著作(尤其是《印光法師文鈔》《凈土十要》)這些經典中,不斷地去反覆反覆看。

等到你忽然看到信心堅固了,有抵抗力了,你才去看看其他的。這可是我們的經驗之談嘍。

廬山東林寺官方公眾號

九品寶蓮 在腳跟底

不念彌陀 辜負自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安法師講凈土 的精彩文章:

現在不是談「知識」就是力量,實際上「道德」才是力量
我們要了解的一個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