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6歲孤獨症孩子輾轉就醫三年,背後的原因,爸媽要警惕!

6歲孤獨症孩子輾轉就醫三年,背後的原因,爸媽要警惕!

自閉症也叫孤獨症,是一種神經發育障礙,往往在3歲內就會發病。患有孤獨症的孩子和人交流會有一定障礙,還會有興趣狹窄、行為刻板重複等表現。目前沒有特效藥物,疾病會伴隨終生,給家庭也帶來了不小的負擔。

這裡,先給大家講兩個真實的故事。

6歲萌萌的故事

第一次見到萌萌(化名)時,他已經6歲了。

萌萌很活潑,在診室里來回活動,一刻也不能安靜。我嘗試著去喊他的名字,但是萌萌沒有任何反應。萌萌媽媽和他講話,孩子也依然低著頭,眼睛不看任何人,自顧自地說著汽車號牌和交通路線。他向媽媽表達要求時,也只能用三四個字的短語。

憑藉多年的經驗,我初步判斷這很可能是一位孤獨症兒童。在同萌萌媽媽進行了常規的病史詢問後得知,孩子這種反常的表現已經持續幾年了。之所以從老家來北京看病,是因為到了學齡的萌萌,在這種狀態下無法正常入學。

我有些詫異,癥狀典型的孤獨症兒童通常3-4歲也都來就診了,因父母忽視而沒有尋求幫助的患兒,在大城市並不是十分多見。而萌萌的父母都是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分子,為什麼直到孩子無法上學,才來醫院就診呢?

問到這裡,萌萌媽媽的情緒有些焦慮不安,並拿出了厚厚的一摞病歷。

原來,早在萌萌3歲的時候,他們就發覺出了孩子的異常表現:喊他的名字常沒有反應,眼神躲閃、害怕與人對視,不愛和其他孩子玩耍,甚至只能用兩三個字詞來表達要求,還有很多奇怪的興趣和行為。

那時,萌萌的父母帶他去了當地的省級三甲醫院,被確診為孤獨症。醫生也囑咐過家長,要開始進行系統專業的康復訓練。

得知這個結果,萌萌的父母感覺猶如晴天霹靂。如此不幸的事情發生在自己的家裡,他們不敢、更不願意相信。於是,他們帶著3歲的萌萌輾轉多地,一直希望能有一家醫院告訴他們「之前的診斷是錯的」。可所有醫院給出的,都是相同的診斷。「奇蹟」並沒有降臨到萌萌身上,卻積攢了越來越多同樣的病歷。

對於孤獨症兒童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儘早開始系統、專業的康復訓練。康復開始的年齡越小,孩子長大後越能更好地融入社會。

6歲的萌萌雖曾經接受過一兩次訓練,但由於多年輾轉就醫,沒有堅持下來,現在孩子到了上小學的年齡,沒有辦法坐在學校里讀書上課。直到這時,萌萌父母才真正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醫生建議,從現在開始,就要對萌萌進行康復訓練了,千萬不要再拖了。而即便如此,由於萌萌的語言能力比較差,又有許多有問題的行為,家長對於康復訓練知識的了解也比較少,比起早期就接受訓練的孩子們,萌萌和他的家庭面對的困難可想而知。

中學生明明的故事

明明(化名)已經是一名中學生了。

在明明2歲的時候,家人發現他不能很好地交流,叫名字也沒有反應,就帶明明到醫院就診。經過全面的評估後,明明被確診為孤獨症。

確診後,這個本來幸福滿滿的家庭,經歷了前所未有的悲傷和絕望。

不過慶幸的是,明明的父母並沒被憂傷壓倒,而是選擇積極地接納和面對。他們接受了醫生給出的治療建議,很快就帶著明明進行系統的康復治療,全家也都努力學習康復訓練的知識和技能,利用一切時間和機會對明明進行教育和訓練。

年復一年,月復一月,明明就這樣慢慢地長大了。

到了學齡期的明明,因為狀態良好,進入了普通學校就讀。雖然在上學的過程中仍然有困難和問題,最初的時候,他的家長專門陪讀。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明明在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下,可以逐漸適應學校生活了。

家有「星星的孩子」

爸爸媽媽到底該做些什麼?

許多孩子確診孤獨症之後,父母長時間沉浸在焦慮與憂傷之中,想到自己的孩子再也不能有正常的生活,想到親朋好友可能投來的異樣的目光,想到巨大而長期的治療費用……面對隨之而來的精神和經濟壓力,許多家庭都感到絕望和無助,有些父母甚至產生了抑鬱的情緒。

不可否認,家有孤獨症的孩子,對任何一對父母來說都是巨大的心理創傷和壓力。可是,父母能否用積極而樂觀的心態去應對,掌握科學合理的康復訓練的知識,對孩子情況的改善至關重要。

有這樣一些建議送給孤獨症兒童的父母。

足夠了解,才不會害怕

恐懼源於未知。作為患兒的父母,首要的任務就是去了解這個疾病的科學知識,了解科學有效的康復訓練的知識,學習正確的孤獨症知識。了解正確的疾病知識,是爸爸媽媽幫助孩子走出陰霾的第一步。

這就需要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並通過科普書籍、正規課程等渠道,了解孤獨症是怎麼回事,該如何正確治療,通過什麼樣的措施能幫孩子回歸社會等。

放平心態,相信科學

有些家長十分細心,能夠及時觀察到孩子年幼時的異常表現,並能及時就診。在確診後,能聽從醫生的建議,堅持長期康復訓練,大多數孩子都有明顯的改善。

但現實中也不乏一些不夠重視孩子病情的家長。他們不願帶孩子去醫院,尤其對看兒童精神科門診有較強的抵觸情緒,常常選擇上網查詢、諮詢熟人等方式尋求解決之道。這些方式不可取,對孩子和家庭無益。

一旦發現孩子有類似孤獨症的現象,比如不會說話,喊他的名字常沒有反應,常常眼神躲閃、不與人對視,不會和其他孩子玩耍等,應該及時到專業機構進行診治,請專業的醫生做出判斷,幫助制定孩子的康復訓練課程。

這不是你的錯

許多家長在獲知自己的孩子患了孤獨症之後,在焦慮和恐懼之餘,更多的是感到自責與內疚,認為是自己疏於照顧才導致孩子患病,甚至追溯到懷孕時的細枝末節,來為孩子找尋病因。

實際上,孤獨症是一種由遺傳、環境等多種因素導致的疾病。迄今為止,研究者還不能確定它的病因。2020年3月,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8歲兒童孤獨症的患病率為1/54[1]。

家長們不必自責內疚,要積極樂觀地接納自己孩子的狀態,進行科學合理的康復訓練,幫助他們找尋能夠適應這個社會的生活方式。

「家長聯盟」——這個可以有!

目前,很多孤獨症家庭組成了「家長聯盟」。他們共同定期參加專業機構的培訓班,在線下也常常相互交流、鼓勵,形成了這種抱團取暖的互助形式,彼此幫助、互相分享經驗,排解家長們的負面情緒。我們十分鼓勵這種方式,通過這種方式,每個家庭都不再孤單。

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治療孤獨症不能憑藉一己之力。隨著社會的進步,孤獨症越來越受到全世界各行各業的關注,家長們需要「耳聰目明」一些,及時獲取即時、準確、有用的信息,同時也要學會在複雜的信息中辨明真偽。

比如:如何獲得普通教育資源,如何獲得康復補貼,如何獲得社會福利資源等等。這些信息、政策需要家長們及時地去關注,並積极參与。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家長面臨的新挑戰

2020年對全世界來說,都是不同尋常的一年。面對新冠肺炎的疫情,人們隔離在家,只能通過電視和網路獲知外面的信息。而對於需要定期康復訓練的孤獨症兒童,一些醫院和孤獨症康復中心也積極採取網路諮詢指導、「停課不停學」的原則。有了網路的支持,線上的康復指導訓練同樣可以按時進行。

但是線上指導畢竟不同於面對面的康復訓練,這就需要家長能夠掌握老師教授的訓練方法,在家裡對孩子進行盡量專業的康復訓練。對於孤獨症兒童家長來說,這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家長們可以藉此機會,深度掌握對患兒的護理知識與技巧。

總的來說,對家有孤獨症孩子的家長來講,避免過度的負面情緒,積極地接納和面對,努力調整家長心態,尋求專業幫助,主動學習康復訓練知識,都能夠在幫助孩子改善狀態的同時,增加家庭的幸福程度。希望我們和家長們一起努力,守護我們身邊每一顆星星一樣的孩子。

參考文獻

1.Autism Prevalence Rises in Communities Monitored by CDC. March 26, 2020. https://www.cdc.gov/media/releases/2020/p0326-autism-prevalence-rises.html

【主創團隊】

編輯:張傑、張亮

排版:周舟

運營:張廣有

統籌:張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醫典 的精彩文章:

帕金森老人出現便秘、低血壓該咋辦?牢記這5點很關鍵,可有效應對
鑒定:霧化吸入酒精能殺死新型冠狀病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