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人處世重在德行,孔子所說德行人人都能做到

為人處世重在德行,孔子所說德行人人都能做到

作者:都市散步

#翻古書#在德行方面,孔子在《論語》中集中論述了作為君子的德行標準。

01、不了解的事情不要輕易表態

原文:衛靈公問陳於孔子。孔子對曰:「俎豆之事,則嘗聞之矣;軍旅之事,未之學也。」明日遂行。(《衛靈公15.1》)

譯註:衛靈公向孔子詢問排兵布陣的事情。孔子回答說:「禮儀方面的事情,就曾經聽說過;軍旅方面的事情,沒有學過。」第二天孔子離開了衛國。註:陳,陳兵列陣。俎豆,行禮儀時盛放食物的器皿。指禮儀。

解析:孔子主張和平方式而非戰爭方式解決列國爭端,對衛靈公發問推說不了解,不予回答。另一方面,孔子是來談治國方略的,不是談戰術戰法的,所以,沒必要回答這個問題。這是「問非所答」,不感興趣避而不談,也就起身離去了。現實生活中,不了解的問題或不關心的問題還真的要像孔子一樣不要輕易表態,只對弄懂弄通的問題發言。

02、學知識不能靠死記硬背,而是要弄懂基本原理

原文:子曰:「賜也,女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與?」對曰:「然,非與?」曰:「非也,予一以貫之。」(《衛靈公15.3》)

譯註:孔子說:「賜啊,你以為我因為學了很多而都能記住嗎?」(子貢)回答說:「是這樣,難道不是嗎?」(孔子)說:「不是這樣,我是用其中的基本原理貫穿到所學知識中。」註:賜,子貢。然,這樣。

解析:這是在講孔子思想,也是在講治學方法。孔子思想里的「一以貫之」就是忠和恕,孔子思想講忠講恕,用忠恕貫穿思想始終,形成孔子思想系統性和完整性。讓人看到孔子知識淵博,學有所成。在治學方法上我們也會領悟到,掌握一個基本原理或本質的東西就能把所學零零散散的知識「一以貫之」整理出來,分類歸納,融會貫通。

03、聰明人不錯失人才,也不跟糊塗人浪費口舌

原文:子曰:「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衛靈公15.8》)

譯註:孔子說:「可以跟他交談而不跟他交談,就會錯失人才;不可以跟他交談而跟他交談,就是白費言語。聰明人不錯失人才,也不錯誤發表言論。」註:知,通智。

解析:孔子主張知人慎言,失人失言都是不明智的選擇。說話要講究分出場合時間,該說的話不說就是失人,不該說的話說了就是失言。發表言論時要學會察言觀色,分清場合機會,說什麼話不重要,重要的是掌控說話時機。同樣一句話不同時機說出來,會產生不一樣的效果。

04、對自己要求嚴點,對別人苛求少點,才是有德之人

原文:子曰:「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衛靈公15.15》)

譯註:孔子說:「對自己要求多而對別人責備少,就能遠離怨恨。」註:躬,親身,通自。

解析:孔子一句話道出了做人的原則:對自己要求嚴點,對別人苛求少點,才是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的根本。人往往對自己的錯誤敷衍將就,對別人的錯誤深挖細究,難免引起不滿和怨恨。只有厚責自己的錯誤,寬恕別人的錯誤,才能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尊重。

05、連自己都不知道怎麼辦的人,誰也幫不了他

原文: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未如之何也已矣。」(《衛靈公15.16》)

譯註:孔子說:「不考慮『怎麼辦,怎麼辦』的人,我也不知道他應該怎麼辦了。」註:曰,思考,考慮。

解析:人遇到問題要學會思考,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和辦法,學會「三思而後行」的道理。不能逃避問題,見硬就跑,期望別人幫你解決。連自己都不知道「怎麼辦」的人,別說聖人孔子幫不了你,老天爺也拿你沒辦法。

06、學會溝通,讓別人了解自己

原文:子曰:「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衛靈公15,19》)

譯註:孔子說:「君子擔憂自己沒有才能,不擔憂別人不了解自己。」註:病,擔憂,憂慮。

解析:評價一個人有沒有才能不是自己認為你有才能,而是讓別人看到你的才能。所以,人應該學會溝通,在眾人面前展示你的才能,得到眾人認可。學會溝通,才能讓別人更好地了解自己。

07、讓人厭惡一定有厭惡的道理,讓人喜歡一定有喜歡的道理

原文:子曰:「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衛靈公15.28》)

譯註:孔子說:「大家都厭惡他,一定要查清楚;大家都喜歡他,也一定要查清楚。」

解析:眾人厭惡的一定有厭惡的道理,但不一定是正確的;眾人喜歡的一定有喜歡的道理,也不一定是正確的。這些都需要在實事求是基礎上調查核實。孔子強調眾人喜好不一定是判斷知人是非的標準,更重視調查核實。眾人之言未必出於公正,眾人公論也未必出自眾人之口,輿論不一定完全可信,也許是人云亦云。必須切合實際地調查核實,分析判斷,避免對一個人評價附眾毀譽,有失公允。

08、人可以把道發揚光大,而不能用道標榜自己

原文: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衛靈公15.29》)

譯註:孔子說:「人能弘揚道,不是道能弘揚人。」

解析:人必須不斷提高自身道德修養,才能把道發揚光大,所說「德行」。而不能用道標榜自己,裝點門面,披著道的外衣沽名釣譽,就是沒有「德行」。

09、孔子慨嘆:「懂得德行的人太少了!」

原文:子曰:「由!知德者鮮矣。」(《衛靈公15.4》)

譯註:孔子說:「仲由!懂得德行的人太少了。」註:仲由,子路,季路。

解析:道和德兩個字在古代是分開使用的,沿用到現在已經密不可分。道是體,德是用。德是道的體現,道是德的本性。孔子慨嘆「懂得德行的人太少了」,就是勸誡弟子子路修身要以修「德」為根本,做一個有「德行」的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孔子 的精彩文章:

我國最厲害的老師,卻不是孔子,但其弟子基本上無一「善終」!
「高山景行——孔子文化展」開幕 首次集中外出展示孔府舊藏珍貴文物